內容簡介
《空山新雨後》並不是一部純粹的散文集,它收集了作者自2013年以來發表創作的散文、隨筆、評論以及其他相關文字等一系列作品,其中絕大作品部分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藝術報》《陝西日報》《文化藝術報》及《文苑》《秦嶺》等報刊發表過。該書娓娓道來,耐心引導讀者漫溯悠久的歷史長河,見證各個時期文學的盛衰;摸索中國古典散文和現當代散文發展的歷史規律;分享世界先進的文學藝術和社會學、人類學、生態學等哲學思想資源。
作品目錄
山路陡峭——閱讀《資本論》記事 牆外的世界 小舟撐出柳蔭來 人生的三部大書 初春的抒情歌手 永遠嚮往著太陽 閱讀的熱情 村野讀書 病中讀馮友蘭 坐對韋編竹影搖 無限太行紫翠 獨特的散文藝術之美 珊瑚碧樹交枝柯 性情蒲城 | 心氣 地脈 那一片綠雲 田野上的霞光 老師 偉大的起點 此景最堪憶 那一刻恰巧白雲飛過 秋夜,那一輪明月 別了,我的關中村莊 斯地有奇山秀水 土地的聲音 消暑太行山 又游堯山 | 湮沒在沙漠深處的王朝 晚年的王安石 蘇東坡的兩個世界 時代對文學的要求 但空江月明千里 在場的批評 喚大地清華 神散而形不散 新散文的寫作 時代精神高度的標刻 旋隨新葉起新知 手稿的故事 年之初 又是一年春草綠 |
作品鑑賞
如果單看書名《空山新雨後》,不知情者會誤以為它是一部跟
王維有關的人生傳書,或者與《王摩詰文集》有點千絲萬縷關聯的作品。其實它僅僅是擷取了王維《山居秋暝》中的名句為書名,寓意有三:其一,作者拜讀佛學經典與王維晚年研讀佛經的經歷不期重合故引用之,切合當時心境;其二,詮釋對山水田園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嚮往;其三,對於應和當代社會經濟走向的新文化的期盼。如果之前接觸過柏峰的幾部散文集《野澗散墨》《月在東籬》《歸夢繞山鄉》《星垂平野闊》,就會發現它與那幾部書名意境一脈相承,同為一派山水田園風光。這既是作者內心寄情山水的審美理想外化,也表現了作者看似欽羨出世,實則是向那些在精神漫漫長路上不停求索的先輩致敬。言下之意,作者嚮往的除了筆下空山新雨後的自然景致,還有耐人尋味的文化景觀。
書中持續反映了工業文明急遽發展下的精神皈依,作者的故土——關中平原在他飽蘸深情的描摹下立體而真實。正如德國十八世紀末的浪漫主義詩人諾瓦利斯所說的“哲學是懷著鄉愁的衝動去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作者以白描的形式勾勒出了渭河、秦嶺、原野的一草一木,並把古今中外聞名遐邇的哲學家的思想綴連在一起,以閃著光芒的哲思親炙鄉愁、尋找精神原鄉,用哲學內蘊去提升散文思想高度:既有“污垢是欲的外殼,而欲則是核心”的精神自省;也有“我知道,我心中村莊的歷史就這樣完結了。但願迎接它的,是一個充滿夢想與希望的別樣的未來”的愁腸百結;還有“但是,科學遮掩不住詩意,我寧肯相信從遠古走來的月亮,仍然依舊,仍然在月宮門前的青石台階上坐著一位沉沉凝思的女子……”的浪漫主義情懷;更有“呵,仿佛遙遙地聽見了土地那一聲聲深情而又蘊含著巨大力量的心音……”的蒼涼和悲壯。那些詩意的文字仿佛在讀者面前呈現出了一幀幀畫面感十足的鄉村實景圖,帶著質樸的民謠在訴說作者內心的不捨與眷戀,傾訴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這部作品中俯首即是的故鄉情是一大特色亮點,對自然景色有著“風景舊曾諳”的回味,對時下風物有著感同身受的體悟,對故鄉名人有著無比驕傲的真情流露。
柏峰對散文乃至文學的痴迷、熱愛深入骨髓,每次走近神殿領略歷史變革仿佛受洗淨化一般。帶著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史觀鳥瞰整個文學、散文變遷史,使柏峰的作品格局更加凸顯大氣,創作上也跳出了其他作者容易深陷形式美學的桎梏。他的筆端汩汩流瀉出的是山水自然之靜美,歷史現實文學之考量,人生哲學之高瞻。正如作者開頭說的那樣,應該具有這樣的情懷:既有穿越雲天的理想,又有足踏實地的行走現實的精神,去更透徹地把握變動不居的現實,觀照深邃的歷史,擁有一個文人的責任與擔當。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8年5月16日,該書入選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柏峰,陝西蒲城人,1987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研究生課程結業。歷任蒲城教師進修學校教師,渭南市教育研究所教研員,副教授。渭南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陝西省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野澗散墨》《楓窗新月》《月在東籬》《柔軟的心靈》,文學評論專著《審美的選擇》《二十世紀中國散文》,校注古典長篇小說《鬼話連篇錄》等。文學創作600餘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