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柯氏魚

穴柯氏魚(Kraemeria cunicularia Rofen,1958)是沙鱧科(柯氏魚科)沙鱧屬(柯氏魚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穴柯氏魚
  • :沙鱧科(柯氏魚科)
  • :沙鱧屬(柯氏魚屬)
  • 命名者及年代:Kraemeria cunicularia Rofen,1958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背鰭V, 16;臀鰭I-13;胸鰭9;腹鰭I-5。縱列鱗0;橫列鱗0;背鰭前鱗0。椎骨27枚。
體長為體高10.5倍,為頭長4.2倍。頭長為吻長5.6倍,為眼徑17倍。尾柄長為尾柄高1.1倍。
體細長,側扁;背緣和腹緣較平直;尾柄細而短。頭中大,前部尖錐形,側扁。頭部具2個感覺管孔(B',E')。頰部具“T”形及若干個分散感覺乳突。吻長,突出,吻長為眼徑的3倍。兩眼小,頗接近,幾乎位於頭頂部前方的1/5處。眼下緣無放射狀感覺乳突線(圖571)。鼻孔每側2個,分離:前鼻孔圓形,具一短管,位於吻部前方;後鼻孔小,圓形,在眼的前方。口小,前上位,斜裂。上頜頗短,向後伸達眼的後下方;下頜長於上頜,向前突出包住上頜,成膨大的頦部。唇厚,下唇先端呈吻狀突出。舌端分為兩葉。鰓孔較窄,向前、向下伸達前鰓蓋骨後緣的下方。前鰓蓋骨下緣及鰓蓋骨下緣呈許多鋸齒狀缺刻。鰓蓋骨上方有2個感覺管孔(K', L'),前鰓蓋骨後緣上方具2個感覺管孔(N′,O')(圖571)。鰓蓋條5根。具假鰓。
體裸露無鱗。
背鰭1個,鰭棘部和鰭條部相連,中間缺刻不明顯,具5弱鰭棘,16鰭條。臀鰭基部長,起點在背鰭第三鰭條的下方,具1鰭棘,13鰭條。背鰭及臀鰭不與尾鰭相連。胸鰭小,圓形,下側位,具9鰭條。腹鰭具1鰭棘,5鰭條;左、右腹鰭分離,無膜蓋,不癒合成吸盤。尾鰭長圓形。
液浸標本的頭、體呈淺棕色。各鰭微透明。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海南
國外分布:日本,印度洋和太平洋熱帶水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