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漢字:穰
拼音:ráng、rǎng
注音:ㄖㄤˊ
部首:禾
部外筆畫:17
總筆畫:22
漢字首尾分解:禾襄
漢字部件分解:禾亠口口井一衣
筆順編號:3123441251251112213534
筆順讀寫:撇橫豎撇捺捺橫豎折橫豎折橫橫橫豎豎橫撇折撇捺
五筆86:tyke
五筆98:tyke
倉頡:hdyrv
四角號碼:20932
鄭碼:mfer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A70
基本解釋
(形聲。從禾,從襄(xiāng),襄亦聲。“禾”指“穀物”,“襄”意為“包裹”、“包容”。“禾”與“襄”聯合起來表示“帶有‘身孕’的穀物”、“成熟待收的穀物”。本義:成熟的莊稼。轉義:莊稼秸稈)
同本義 [pulp]
豐收 [bumper harvest]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穰
- 拼音:ráng
- 詞性:動詞
- 含義:去邪除惡之祭
詳細解釋
相關典故
古籍解釋
又禾實豐也。《詩·商頌》豐年穰穰。
又凡物豐盛皆曰穰。《詩·周頌》降福穰穰。《傳》穰穰,眾也。
又《史記·滑稽傳》道傍有穰田者。《注》謂為田求福穰。
又姓。齊將穰苴之後。《何氏姓苑》今高平人。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南陽郡穰縣。
又《正字通》與瓤通。凡果實中之子曰屖穰。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汝兩切,音壤。豐也。《前漢·張敞傳》京師長安中浩穰。
又《集韻》人成切,𩣘平聲。蹂禾黍之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