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恆態宇宙模型

1948 年英國邦迪(Hermann BOndi,1919-),霍伊爾(Fred Hoyle,1915-)和戈爾德(Thomas Gold,1920-)等人提出的宇宙模型。提出完全宇宙學原理,即宇宙在空間上均勻各向同性,在時間上穩恆不變;認為宇宙各處不斷從虛無中產生物質,以保證宇宙膨脹中物質密度維持不變。克服了宇宙年齡困難和光度徉謬。在理論上違背了通常的守恆律,沒有說明物質產生的具體途徑和機制;在觀測上得不到星系、射電源計數的支持,也無法解釋背景輻射和元素豐度等事實。這條原理必須承認標準大爆炸模型,假若宇宙以一種極不規則的方式演化,即不會有生命及人類進化出現了,其無法承載所有物理定律,故其被否定了。

詞語解釋
不僅在空間上是均勻的、各向同性的,而且在時間上也處於穩定狀態,儘管宇宙並非靜止。運用完全宇宙學原理導出的時空度規
穩恆態宇宙模型公式中 r,θ,為球極坐標,t宇宙時K為四維時空曲率常數。這是一個單調膨脹的宇宙模型,它是弗里德曼宇宙模型的一個特例,沒有奇點困難。穩恆態宇宙模型要求在宇宙膨脹過程中,物質密度不變,物質就必須連續不斷地從虛空中誕生。誕生率是平均每 5,000億年在一立方米體積內產生一個氫原子。這樣就違背了一些普遍適用的守恆律,如重子數守恆、輕子數守恆、質能守恆等定律。從觀測角度來看,穩恆態宇宙模型所預言的星系分布和射電源計數都與實際不符。此外,根據這種模型也難以解釋微波背景輻射
時空度規時空度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