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克塔達·薩德爾

穆克塔達·薩德爾

穆克塔達·薩德爾,伊拉克什葉派領袖,什葉派武裝組織“馬赫迪軍”領袖.薩德爾出生於什葉派穆斯林的聖地納傑夫,他所在的家族是當地相當有影響的一個什葉派家族,薩德爾家族的成員遍布伊拉克、伊朗和黎巴嫩。

家庭,經歷,

家庭

薩德爾的父親薩迪克·薩德爾也是著名宗教領袖之一,是伊拉克什葉派的大阿亞圖拉(什葉派神職人員最高稱號)。1999年,薩德爾的父親和兩個哥哥一起被薩達姆政權下令暗殺。另外,伊拉克“號召黨”的精神領袖和黎巴嫩阿邁勒運動的創始人都是薩德爾的叔叔。儘管家族勢力龐大,父親和兩個哥哥被暗殺後,出於安全的考慮,薩德爾被迫隱藏了起來,直到薩達姆政權倒台後才重新露面。

經歷

很多阿拉伯媒體說薩德爾今年30歲,但有關人士稱,那是他為了使自己在眾人眼中顯得更成熟老練而編的年齡,實際上他還不到25歲。不管如何,薩德爾的年紀在伊拉克什葉派的領導人中是最年輕的,而且自伊拉克戰爭爆發後,薩德爾的人氣直線上升,在年輕一代的什葉派領導人當中脫穎而出,這在一個以年紀和閱歷論資排輩的社會中確實十分少見。薩德爾宣稱自己是先知的後代,從而贏得了崇高聲望,父親以及哥哥遇刺身亡後,薩德爾理所當然地繼承了父親的工作,成為一名傳經布道的阿訇。與其他的什葉派領袖不同,年輕的薩德爾非但不講一口標準的阿拉伯語,而且是滿嘴伊拉克土語,中間夾雜著很多普通民眾常用的粗俗辭彙。
穆克塔達·薩德爾
2003年5月,他曾作為嘉賓出現在卡達半島電視台的“今日專訪”節目中,滿口方言土語,與嚴肅的節目氣氛格格不入。有人認為,這是他在刻意突出自己的本土色彩,以區別於那些從國外回來的流亡者。而他這種“標新立異”的做法,也確實拉近了與下層民眾的關係,贏得了不少支持者。其實,駐伊聯軍臨時當局一開始並沒有將這位30齣頭的年輕人放在眼裡。但在薩德爾的支持者眼裡,薩德爾有著與他的年齡不相稱的成熟與智慧。當然,什葉派人士中也有一些人對他不屑一顧,認為他不夠老練,在與美國人周旋時缺乏必要的耐心,而且認為他的野心太大,試圖成為伊拉克最受尊敬的什葉派領袖。另外也有人認為,他出名的原因多來自其父親打下的基礎,他本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能力。事實上,薩德爾獲得的支持自然有其父親的影響因素在內,但他領導反美運動的能力卻並非如美軍所描述的那般平庸。
在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薩德爾還沒有多大名氣,隨著美軍的逐漸深入和駐紮時間越來越長,薩德爾的影響力越來越強。薩達姆政權倒台後,薩德爾的權力基礎才大白於天下:他繼承了父親薩迪克一手創建起來的一個龐大的什葉派慈善機構網路,在伊拉克擁有眾多的追隨者。薩德爾的影響力從美軍第一顆炸彈落在巴格達的時候就開始顯露出來,他的追隨者冒著生命危險在巴格達什葉派居住區的大街小巷義務巡邏,分發食品,這也為他贏得了更多的支持。歷史上的薩德爾家族一貫反對任何世俗政權,堅決主張在伊拉克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作為僅存的傳人,薩德爾自然繼承了家族的衣缽。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薩德爾再次重申,應該在伊拉克建立伊斯蘭政權。薩德爾倡導把宗教、政治和社會工作融合一起,讓民眾擁有更多自決權。薩德爾的這些主張受到中低收入階層信眾的熱烈歡迎,薩德爾因而成為在巴格達和伊拉克南部地區擁有大批支持者的宗教領袖。值得一提的是,薩德爾的支持者中有大批學生,這些人具有狂熱的激情和過人的組織能力,他們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組織起大規模的抗議活動。支持者對薩德爾的崇拜非同尋常,不少支持者甚至願意付出生命的代價。雖然美國當初並沒有將薩德爾放在眼裡,但一系列越演越烈的衝突表明,薩德爾才是駐伊聯軍臨時當局應該多加注意的人物。內斗政敵迅速擴張自身勢力薩德爾的立場很激進,他曾多次公開聲明反對美英聯軍對伊拉克的占領,並指責伊臨管會是傀儡。他的反美立場使他在什葉派激進人士中很有影響力,但是卻遭到什葉派中溫和派的反對和不屑。薩達姆政權剛倒台,薩德爾就派自己的手下到巴格達北郊的“薩達姆城”,將其改名為“薩德爾城”,以紀念自己的父親。薩德爾城有200萬什葉派,是伊最大的什葉派聚居區。薩德爾在那裡迅速發展勢力,他派人修復發電廠,恢復電話系統,同時提供安全保衛工作。他還在當地發行了一份日報,並計畫開播一個電視頻道。其手下已成為該地區的實際控制者,他們拒絕加入美國支持的市政委員會。薩德爾城因此成為薩德爾重要的根據地。薩德爾勢力的擴張,使他與什葉派其他領袖發生矛盾。薩達姆倒台後,最有望競爭伊什葉派領導權的是哈基姆、馬吉德和薩德爾。他們三人都出身名門望族,父親都是大阿亞圖拉。但出人意外的是,哈基姆和馬吉德先後被人刺殺,而薩德爾作為兩人最有力的競爭者被懷疑是這一系列謀殺的幕後主謀。除了與政敵存在立場上的不同之外,薩德爾與伊拉克什葉派目前影響力最大的領袖西斯塔尼之間的關係也不和睦。不過,考慮到西斯塔尼的重要地位,薩德爾一直避免對其進行直接批評,但在越來越加劇的衝突中,薩德爾似乎也不太買西斯塔尼的賬。組建隊伍與美發生暴力衝突就在聯軍占領伊拉克後不久,2003年7月底,薩德爾在什葉派聖地納傑夫組建了一支擁有萬人的私人民兵組織“馬赫迪軍”,號召伊拉克人拿起武器,反對聯軍任命的伊拉克政權,並將美軍趕出伊拉克。“馬赫迪軍”曾多次與駐伊聯軍發生暴力衝突,如去年10月8日在巴格達東北部薩德爾城與美軍發生交火。當天上午,在薩德爾城警察局外發生一起自殺性汽車炸彈爆炸事件,造成9人死亡20多人受傷。事件發生後,“馬赫迪軍”的成員開始在薩德爾城公開活動,並要求美軍把維護當地安全的責任交給這個民兵組織承擔。薩德爾2004年3月26日在聖城納傑夫還表示,以色列刺殺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的舉動是“對伊斯蘭的骯髒犯罪”,並稱“9·11”襲擊事件是“來自真主的一個奇蹟”。宣布“組閣”要和恐怖組織結盟去年7月中旬,伊臨管會成立時,薩德爾被排除在外。年輕氣盛的薩德爾大為不滿,他稱臨時管理委員會是“美國的工具”,是非法的。去年10月24號,薩德爾公開譴責伊拉克新政權奉行迫害伊斯蘭宗教人士的政策,這與前薩達姆政權沒有區別。薩達姆下台後,薩德爾還訪問了鄰國伊朗,與伊朗的高級領導人進行了會晤。更讓駐伊聯軍臨時當局頭疼的是,薩德爾竟然還公開表示,如果需要,他願意在伊拉克與“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游擊隊結成同盟,而這兩者都已被美國政府列入了恐怖組織的黑名單。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薩德爾再次重申,應該在伊拉克建立伊斯蘭政權。他組建了自己的宗教法庭和監獄,甚至在2003年10月,薩德爾曾宣布“組閣”,成立以他本人為首的一個與伊拉克臨管會沒任何關係的“新政府”,公開和美國及臨管會分庭抗禮。聯合宿敵迫使美軍東西作戰伊拉克不斷發生流血衝突事件,反美情緒日漸高漲。然而最令美國擔心的是,伊拉克原本不和的遜尼派和什葉派將走向聯合抵抗美軍的道路。遜尼派的一貫反美,再加上什葉派“揭竿而起”也開展武裝活動,迫使美軍逐漸進入東西兩線作戰狀態,一方面出動重兵和坦克圍困費盧傑這樣的遜尼派城鎮,另外則加大了巴格達城中什葉派聚集區(薩德爾城)的清剿力度。薩德爾領導的這次反美風暴使伊拉克境內出現了新情況。從前,伊拉克遜尼派依靠薩達姆為首的統治階層作威作福,與占伊拉克大多數人口的什葉派可以說是宿敵,兩派老死不相往來。然而,美軍的占領和鎮壓卻使他們同仇敵愾、並肩作戰,這在美軍進攻伊拉克以來,甚至在伊拉克近代史上,都是空前的。在4月5日的戰鬥中,與美軍作戰的伊拉克人中便既有遜尼派也有什葉派。在巴格達南部的小城卡達米亞發生的戰鬥中,目擊者證實,遜尼和什葉兩派的人都參與了與美軍的作戰。美軍在伊拉克最高指揮官桑切斯中將對此深表憂慮。而在2003年8月,美國的《華盛頓郵報》就有報導說,伊拉克一名有廣泛影響力的遜尼派領袖艾哈邁德·庫貝斯已向薩德爾提供了支持。報導說,庫貝斯向薩德爾提供了5000萬美元。遭到通緝自言命運將很悲慘值得注意的是,當薩德爾手下武裝人員開始大規模暴動的時候,美國占領巴格達後組建的法庭突然發出了對這位宗教領袖的逮捕令,理由是此人曾經在去年4月策劃了謀殺另外一名什葉派宗教領袖馬吉德的行動。法官在如此敏感時刻簽發逮捕令,不僅讓人聯想,如果美國決定對薩德爾來硬的,伊境內持激進立場的什葉派必將出現“爆炸性結果”。同時,美國原以為推倒薩達姆能贏得什葉派民心的構想也基本失敗。在美軍宣布通緝薩德爾之後,薩得爾通過手下人對外放出風聲:他的命運只會有兩種可能——要么被暗殺,要么被逮捕。可是,薩德爾也決非已經走到窮途末路,他的手中仍有牌可打。這不僅是因為他擁有私人武裝,而且這些武裝絕對聽從他的命令,還因為伊拉克目前極像一個火藥桶,似乎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這有利於薩德爾繼續對抗美國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