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康,字叔夜,譙國縣(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之一,三國時曹魏文學家,曾任中散大夫,史稱“嵇中散”。
(223~263)三國時曹魏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字叔夜。譙國縣(今安徽宿縣)人。早年喪父,家境貧困,但仍勵志勤學,文學、玄學、音樂等無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稱"嵇中散"。司馬昭曾想拉攏嵇康,但嵇康在當時的政爭中傾向皇室一邊,對於司馬氏採取不合作態度,因此頗招忌恨。司馬昭的心腹鐘會想結交嵇康,受到冷遇,從此結下讎隙。嵇康的友人呂安被其兄誣以不孝,嵇康出面為呂安辯護,鐘會即勸司馬昭乘機除掉呂、嵇。當時太學生三千人請求赦免嵇康,願以康為師,司馬昭不許。臨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廣陵散》一曲,從容赴死。嵇康身當魏末玄學興盛時期,他對玄理有自己的見解,稱"老子、莊周,吾之師也"(《與山巨源絕交書》),表明他對老、莊的服膺。他又認為,神仙稟之自然,非修煉所能致,然而如導養得法,常人也能夠長壽,與流行的服食飛升神仙之說有所不同。他著有《養生論》,強調"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等精神上的自我修養功夫。並與向秀就這個問題進行過討論。嵇康在文章里主張"心無措乎是非"(《釋私論》),但是他的行動卻是"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