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虱跗煽,寄生於灰飛虱、白背飛虱和褐飛虱成蟲,雌、雄寄主短翅型和長翅型都有被寄生的。該生物主要危害水稻等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稻虱跗煽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綱:昆蟲綱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拉丁學名:Elenchinus japonicus Esaki et Hashimoto
目:捻翅目
科:跗蝙科
功能類別:寄生性天敵
寄主昆蟲:白背飛虱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
形態特徵
雄煽體長1.3毫米,頭部、胸部、觸角,上顎、下顎、足、前翅、後翅翅脈、腹部背板和生殖節等骨化發達部分黑褐色,複眼黑色,腹部大部分白色;後翅無色透明。頭部稍向前方屈折,幅寬,後緣深深彎入。複眼甚大,小眼約20個。觸角5節;第一、二節等長,甚短;第三節與第二節等長,但側方伸出長枝,其枝向先端稍大;第四節長,約為枝長的1/21第五節也長,向先端稍呈棒狀膨大,比第四節的2倍稍短。上顎細長,呈爪狀;下顎2節,第一節大,第二節比第一節細長。口腔呈闊三角形。前胸短,呈帶狀。中胸與前胸同樣短,稍狹。後胸大,前盾片幅寬,稍呈三角形,向後方尖,盾片短,兩側部分在前盾片後方相台呈“V”字形,前方不達翅基片;側小盾片斜;小盾片短,後小盾片仲向兩側前方,後方特長,突出;小盾片和後小盾片之間有月牙形的白色膜質部。前翅細長,呈棍棒狀,後翅闊寬,膜質,板薄,有5條翅脈,從前緣基部伸出的前緣脈、亞前緣脈及徑脈平行;中脈和徑脈之問還有一脈,其基部消失;缺肘脈;臀脈僅1條。足正常,基節短;轉節很長,和腿節略等長,跗節2節,第二節大且稍長,先端無爪。腹部10節,第二至第八節背面顯著骨化,生殖節2節,第九節尖,向後方突出,超過第十節;陽莖端細長,先端向背方彎曲。
雌煽體長約2毫米,寬約1毫米,至育腔的後緣長為0.66-1.0毫米,育腔寬0.3毫米。體白色,頭胸部黑褐色;育腔微帶淡褐色。體肥大且短,除頭胸部外均在寄主體中。頭胸部從腹面看時稍呈半圓形,表面明顯膨起。上顎的痕跡呈明顯舶橢圓形,左右相接於育腔口的跗近。育腔口大,稍呈半圓形。相接於頭胸部兩端的部分有氣門。腹部囊狀,大,育腔可見5節,生殖孔的開口呈紡錘形,有3個,位於第二至第四腹節腹面後緣中央。
後期幼蟲大小變化甚大。蛆狀,環節比較明顯,頭胸部以外見有10節。成長幼蟲口器特別骨化。
雄蛹體長1.5毫米。細長,呈囊狀體。頭殼部分黑褐色,其餘部分白色,因內部成蟲發育程度不同,而帶有或濃或淡的暗褐色。相當發育時,從外表可透見蛹殼內成蟲身體各個部分。
生物學特性
由於寄生於體內時侵犯寄主生殖腺部位,不僅使其生殖器官不能正常發育,而且外形發生變化,呈中性(不雌不雄)。稻虱跗煽雄蛹頭部和雌煽頭胸部露於寄主體外多在腹部腹面側方,在腹部背面的也有;以第四至第六節為多,第三節亦有。每頭被寄生飛虱上的捻翅蟲數,多為1頭,也有2頭。被捻翅蟲寄生的飛虱腹部多少膨大。據國外調查,與線蟲共寄生的達到95.02%,還有極個別與線蟲、螯蜂三者共寄生的。據1965年8月5日對浙江黃岩燈下飛虱進行考查:白背飛虱寄生率,雌蟲為9.52%,雄蟲為0%;褐飛虱寄生率雌蟲為0%,雄蟲為0.93%。
地理分布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