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1987年王童執導電影)

稻草人(1987年王童執導電影)

《稻草人》是由王童執導,張柏舟卓勝利、吳炳南、文英柯俊雄主演的劇情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中國台灣上映;1988年4月15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該片講述了在日殖末期的台灣,佃農陳發、陳闊嘴兩兄弟為了養活成群的孩子、耳聾的母親和發瘋的妹妹,背著炸彈向殖民政府邀功領賞的荒誕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稻草人
  • 外文名:Straw man
  • 出品時間:1987年
  • 出品公司:中影股份有限公司
  • 發行公司:中影股份有限公司
  • 製片地區:中國台灣
  • 拍攝地點:中國台灣
  • 導演:王童
  • 編劇:王小棣,宋綋
  • 製片人:徐國良
  • 類型:劇情
  • 主演:張柏舟,卓勝利,吳炳南,文英,柯俊雄
  • 片長:94分鐘
  • 上映時間:1987年10月23日(中國台灣)
  • 分級:普遍級
  • 對白語言:漢語國語,台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092829
  • 主要獎項:第24屆金馬獎最佳影片
    第24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第24屆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
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獲獎記錄,幕後製作,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日本統治台灣的末期,佃農陳發張柏舟飾)、陳闊嘴卓勝利飾)兄弟倆除了撫養一群孩子,還要供養耳聾的母親和因丈夫戰死海外而發瘋的妹妹林美照飾),加以田裡收成不好,家境十分貧困。一天,地主柯俊雄飾)下鄉避難,兄弟倆儘其所有加以招待,誰知地主吃喝之後,聲稱所有旱田將出售他人。第二天,在兄弟倆那塊小田地上掉下一個未爆炸的大炸彈,全村震驚,卻樂壞了刑警(吳炳南飾),他認為上繳這個炸彈,可能因此而升官。於是在刑警鄭重其事的押解下,兄弟倆恭恭敬敬地抬著這個“呈獻天皇”的禮物運往市鎮。途中山路崎嶇,炸彈不時出現險情,兄弟倆和刑警都發揮了“只要炸彈,不要性命”的勇氣,終於把炸彈抬入市鎮。豈料日本警察李昆飾)一見炸彈甚為驚恐,要他們立即丟入海中。兄弟倆絕望之下只好從命。炸彈一入海中應聲爆炸,卻見海面浮起死魚無數。兄弟倆沖入海中撿魚,脫下褲子裝魚,最後滿載而歸。兄弟倆看著全家人興奮地吃魚的樣子,覺得老天還是公平的,總會掉下些運氣來。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陳發張柏舟----
陳闊嘴卓勝利----
巡察捕吳炳南----
阿發的老婆文英----
地主柯俊雄----
闊嘴的老婆楊貴媚----
陳水仙林美照----
月娘張純芳----
陳母英英----
分駐所所長李昆----

職員表

出品人製作人監製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配樂剪輯美術設計造型設計服裝設計燈光錄音劇務場記布景師
林登飛 陳炯松徐國良 李容身許新枝 劉炳森王童林君城 陳勝昌王小棣 宋紘李屏賓 林振聲 丁復義張弘毅陳勝昌古金田陳美慧潘美麗王盛 許昆玉 何國容 吳正裕胡定一 楊靜安 忻江盛藍大鵬陳素華郭木山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 稻草人(1987年王童執導電影)
    陳發
    演員:張柏舟
    佃農,陳闊嘴之兄,其家境十分貧困,還要養活一大堆孩子和母親、妹妹。家裡唯一的牛被日軍提前徵召做罐頭。他與弟弟、巡察捕一起將一顆未爆美軍炸彈運到軍部以求獎賞,卻被所長拒絕,被迫把炸彈扔到海里。炸彈在海中爆炸,陳發和村民收穫許多死魚。
  • 稻草人(1987年王童執導電影)
    井上
    演員:吳炳南
    當地巡察捕。當地主一家在陳發家吃飯時,他也來拜訪地主,把一條魚翻到另一面,令在外面偷看的臭頭嚎啕大哭。美軍空襲,他通知了村民。其與陳發兄弟一起押運一顆未爆的炸彈送到軍部以求獎賞,途中照相館時,一起合影。
  • 稻草人(1987年王童執導電影)
    陳發的老婆
    演員:文英
    陳發的老婆。一個老闆來村子偷賣洋貨,她拿家裡東西換麵條。她的妹夫是地主,全家為躲避空襲來到陳家。她為此準備豐富料理。地主和客人吃完,她只得拿一點剩下的魚骨頭給孩子嘗嘗味道。
  • 稻草人(1987年王童執導電影)
    地主
    演員:柯俊雄
    地主,妻子是陳發的妹妹。為躲避空襲,帶著一家來到鄉下陳發家。他不顧陳發一家生活艱難,決定把地賣給糖廠,然後全家移居日本。後因戰事激烈,糖廠買家沒來,他答應兩三年後再考慮賣地,在那之前仍把地交給陳發兄弟一家耕種。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時間獎項屆次類型獲獎對象結果
1987
台灣電影金馬獎
第24屆
最佳影片
王童
獲獎
最佳導演獎
王童
獲獎
最佳原創劇本
王小棣,宋紘
獲獎
最佳男配角獎
吳炳南
提名
最佳女配角獎
文英
提名
最佳攝影獎
李屏賓
提名
最佳藝術設計獎
古金田
提名
最佳錄音獎
忻江盛,楊靜安,胡定一
提名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該片拍攝之初,王童拿著電影劇本找了四家電影公司,但無人接收。中影公司也有不少人反對,最後在企劃部負責人吳念真、小野的支持下,撥了930萬台幣才得以開機拍攝。該片混合著日語、閩南語和國語的旁白,真實地反映出了台灣社會紛繁交織、錯綜複雜的語言現象,顯現了台灣多種文化並存的混沌狀態,有著較高的學術價值。

影片評價

該片把嚴肅的戰爭時代舉重若輕地用非常荒誕的筆法呈現出來,雖然沒有運用沉重或深刻的方式,但在戲謔裡面卻無不彰顯著慘烈和悲傷(新京報評)
導演用荒誕、戲謔的手法去演繹小人物的悲苦,真實再現了殖民時期台灣人民悽慘無奈的生活狀態,同時對台灣文化中的日本形象進行了反思。在影片結尾那一桌“其樂融融”的晚飯上,日本的戰爭、美國的炸彈還有地主的絕情都被陳氏兄弟當作善良的犒賞,阿婆與孫子的旁白以及一家人高唱著日本軍歌,都是導演對該時期台灣人對日本的複雜情感展開的戲謔、反諷的表達(人民網評)
該片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將鏡頭對準了這些“沉默的大多數”,並展現了當時底層百姓真實的生存狀態以及內心想法。你可以說他們“麻木、愚昧”,也可以對著他們長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可他們的快樂與痛苦,從來就是這么簡單(時光網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