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葦鶯

稻田葦鶯

稻田葦鶯(學名:Acrocephalus agricola)體重8-12克,體長114-135毫米。是一種小型鳥類,上體自頭部至背、肩部均呈橄欖棕褐色;腰及尾上覆羽轉為鮮亮的淡棕褐色;頰部和耳羽棕黃色;眼先和耳羽上緣暗褐色;眉紋寬闊,呈皮黃色甚顯著,眉上緣各綴黑褐色的寬闊側冠紋;尾羽狹窄,羽端尖形;尾羽呈暗棕褐色,表面具不甚顯現的暗色橫斑紋,羽緣色較淺;飛羽黑褐色,羽緣棕褐色;下體羽在頦、喉部和腹部中央呈純白色;胸部、兩脅和尾下覆羽均呈淡棕黃褐色。虹膜暗灰色;上嘴黑褐色,下嘴黃褐色;腳橄欖綠色。

主要棲息於湖泊、水庫、池塘、水渠等各種水域岸邊灌叢、蘆葦叢和草叢中以及蘆葦沼澤、柳灌叢和草地。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遷徙期亦見成群活動。主要以昆蟲及其幼蟲為食。分布在中亞和南亞地區,包括俄羅斯南部、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印度等地,越冬於印度、緬甸、伊朗和泰國。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世界,中國,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形態特徵

稻田葦鶯雌雄羽色相似。上體從頭至尾包括兩翅和尾紅褐色或橄欖棕褐色。其中頭頂較暗,腰和尾上覆羽較淡呈鮮亮的淡棕褐色。眉紋淡皮黃色或皮黃白色、寬闊而顯著,從鼻孔到耳覆羽後面。東北亞種在緊接眉紋之上還有一狹窄的黑褐色紋形成雙眉狀,耳覆羽和頸側淡褐白色或棕黃色,頰皮黃色而沾黑色。尾羽較窄,羽端形尖,尾羽呈暗棕褐色具不明顯的隱約可見的暗色橫斑;羽緣色淺淡多呈淡棕褐色。兩翅覆羽和飛羽黑褐色,外翈羽緣淡棕色或棕褐色,第一枚初級飛羽窄尖而短與初級覆羽等長或稍長,第二枚初級飛羽等於第五或第六至第七枚。頦、喉鈍白色,胸、腹白色而沾皮黃色,兩脅和尾下覆羽棕黃色。雌性成鳥體羽類似雄鳥,僅羽色較暗而淺淡。
虹膜褐色或暗灰褐色;上嘴黑褐色,下嘴淡黃色或黃褐色;跗蹠橄欖褐色或肉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8-12克,♀10克;體長♂114-135毫米,♀130毫米;嘴峰♂10-12毫米,♀10毫米;翅♂50-57毫米,♀49-54毫米;尾♂44-56毫米,♀48-52毫米;跗蹠♂19-23毫米,♀20毫米。(註:♂雄性;♀雌性)
指名亞種上體棕褐色;下體沾棕褐色;東北亞種上體橄欖褐色;眉紋上更具黑色粗紋。

棲息環境

稻田葦鶯主要棲息於湖泊、水庫、池塘、水渠等各種水域岸邊灌叢、蘆葦叢和草叢中以及蘆葦沼澤、柳灌叢和草地,有時也見於水稻田邊草叢和草甸灌叢中。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遷徙期亦見成群活動。行動敏捷、快速地在灌木枝或草莖間來回跳躍,並不時地跳到灌叢或草叢頂部,然後很快地鑽入灌叢、草叢中。
繁殖期間常站在高的灌木和草莖頂端鳴唱,鳴聲為尖銳的"chik-chik"聲,也模仿周圍其它鳥類的聲音。鳴唱時常將尾垂直豎起和快速擺動,激動時頭頂羽毛亦能豎起。
主要以毛蟲、蚱蜢等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等昆蟲和昆蟲的幼蟲為食,也吃蝗蟲、甲蟲、蜘蛛等其他無脊椎動物性食物。

分布範圍

世界

原產地:阿富汗、亞美尼亞、孟加拉國、保加利亞、中國、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蒙古、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中亞區、東亞區,歐洲區)、塔吉克斯坦、泰國、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
旅鳥:奧地利、巴林、比利時、丹麥、愛沙尼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德國、希臘、中國、匈牙利、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拉脫維亞、馬其頓、馬爾他、荷蘭、挪威、阿曼、波蘭、葡萄牙、斯洛維尼亞、瑞典、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

中國

新疆(西北部塔城、西部喀什、阿克蘇和天山、西南部于田和且末)、甘肅(河西走廊西北金塔)、青海(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黑龍江(哈爾濱)、吉林(延邊)(夏候鳥)、遷徙期間見於遼寧(朝陽)、北京、河北(秦皇島)。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營巢於水邊離地或水面0.3-1.2米的草叢中,亦偶見於灌叢中。主要由草莖、葉、花梗、植物纖維等構成,內墊有細草莖和草葉。每窩產4-5枚卵,呈淡綠色、橄欖色或白色,綴以褐色或灰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7-20毫米×12.0-14.1毫米。

亞種分化

稻田葦鶯(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稻田葦鶯指名亞種
Acrocephalus agricola agricola
Jerdon, 1845
2
Acrocephalus agricola septimus
Gavrilenko, 1954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無危(LC)。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