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馬村金代磚雕墓

稷山馬村金代磚雕墓

稷山馬村金代磚雕墓是宋金時代留下的家族墓群,已發掘9座。為金大定段氏家族墓地,距今900年了·在宋、遼、金時期,民間墓葬有墓室葬、石棺葬、木棺葬、火葬等不同形式,其中墓室葬最為講究,多系官吏、地主、富商之墓。墓室葬中有多室墓、三室墓、二室墓、單室墓等不同形式。北京南郊的一座遼墓共有九室,前後三進,每進中部為大室,兩側帶有耳室。中央主室最大,直徑4.12米,陳放棺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稷山馬村金代磚雕墓
  • 外文名:jishanmacunjindaizhuandiaomu
  • 類別:古墓
  • 地點:山西運城稷山
基本信息,概況,金代戲曲文物,考古發掘,

基本信息

地點:山西運城稷山
古蹟:馬村金代磚雕墓群(國)
路線:稷山汽車站→青龍寺、磚墓→法王廟→稷王廟→大佛寺。
車用:稷山汽車站(稷山--河津車)至青龍寺2元;青龍寺至法王廟步行;其他打車5元。
備註: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概況

在稷山縣西南幾公里的馬村,距著名的青龍寺大約300米,有一處宋金時期遺留下來的家族墓群,共發現墓葬15座,已發掘9座。據“段楫預修墓記”和對墓葬形制的判斷,
為金大定以前的段氏家族墓地。其中第7號墓地墓志銘記載:系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至金大定二十一年(公元1181年)之間的遺物。距今將近900年了。 這處磚雕墓文物不在地面上,已經發掘的9座墓現在都實施了原址原處保護,各座墓之間以地道相連,供遊人實地參觀。我們去時開放了4座。這種文物保護方式最為理想。平時參觀人員很少,十分清靜。馬村磚雕墓內部有極為精緻華美的磚雕藝術,磚雕表現了墓主人生前居室的布局樣式,一般多為前廳後堂、左右配置廂房的四合院結構,四壁下部砌束腰須彌座,雕飛馬、奔鹿等獸, 刻工精細。也有少數墓室中間雕墓主“開芳宴”,而次間置屏風雕孝子圖。這座墓室中,雕刻有一個女子從半掩著的門後探頭觀望,恍若生前院落。這些都再現了當時的建築風格。墓室四壁均布滿了精美磚雕(環繞拍攝後拼接),右下角的拱形門洞是進入墓室的入口.
稷山馬村金代磚雕墓
稷山馬村金代磚雕墓

金代戲曲文物

稷山馬村金代段氏墓群雜劇磚雕
金代戲曲文物。共有雜劇磚雕6組,發現於山西省稷山縣馬村段氏墓葬群 1、2、3、4、5、8號6座仿木結構磚雕墓的南壁。其中1號墓原有戲俑5個,出土時被打碎。其他戲劇人物均為浮雕,現在原地保存完好。據6號墓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段楫預修墓記》以及各墓的形制、裝飾和出土的錢幣等物判斷,這批雜劇磚雕當為金代前期的遺物。這 6組雜劇磚雕中,1、4、5號墓3組有樂隊伴奏。雜劇演員, 1、3、8號墓為5人,2、4、5號墓為 4人。最高40厘米,最低30厘米。
3、4、5、8號4組雜劇磚雕,以自左至右為序,3號墓第 3人、4號墓第2人、5號墓第4人、8號墓第3人,皆軟巾諢裹,穿長衫,束腰帶,似皆為副淨。其中 5號墓的副淨在打口哨, 8號墓的副淨雙手向右打恭,頭向左斜側,都是很明顯的滑稽表演。 8號墓副淨的化妝很別致,其雙眼和嘴部都畫紅圈,這是過去還沒有發現過的。4 號墓的副淨,身材短小,拱手而立,其整個形象,同稷山化峪 2號墓的副淨十分接近,似乎是在刻畫同一個演員。 3號墓第5人、4號墓第4人、5號墓第1人、8號墓第 4人,皆作官員裝束,戴直腳幞頭,穿圓領寬袖長袍,腰束帶,有的雙手執笏,有的拱手胸前,一般認為是末泥。 3號墓第1人、4號墓第1人、5號墓第2人、8號墓第1 人,多戴吏帽,穿圓領窄袖衫,有的撩起衣衫,有的手執棍、板,有的伸出兩指作比劃狀,形象似為僕吏,一般推定為副末。4號墓第3人、8號墓第5人,皆梳髮髻,戴冠子或戴花飾,穿窄袖衫,都為裝旦色。
1號幕舞台後壁上的樂隊浮雕
除以上 4組外,最值得注意的是 2號墓出土的一組。共4人,其中第2、第4兩人,都作官員裝束:戴直腳幞頭,穿圓領寬袖長袍,腰束帶。第4人坐在椅上,左手執笏,右手指著右邊,似在審理。第2人雙手都向右指,面部向左,正與坐著的官員說話。站在這兩個官員中間的,即左起第3人,戴吏帽,穿圓領窄袖衫,右手執一大板,目視坐著的官員,左手亦向右指。此3人都在向右指,他們所指的左起第1人,手執竹竿,竿頭繫繩,繩上吊著一橢圓形物品,在空中搖動。這4個演員有坐有站,有前有後,主次分明,表情互相呼應,構成一個完整的戲劇場面。這是在演正雜劇無疑。象這樣生動有機的演出場面,用磚雕的形式刻畫出來,迄今還是第一次發現。其表演的劇目內容,尚需作深入研究。
這批雜劇磚雕的 3組樂隊,用的樂器有大鼓、腰鼓、拍板、□篥、笛。伴奏者或坐或站。其中腰鼓在伴奏過程中似有表演。1號墓的戲俑雖遭破壞,但舞台後壁上浮雕的伴奏樂隊卻保存完好。樂隊皆戴幞頭、簪花。左上角為大鼓,右上角為拍板(被舞台柱子擋住),中間一為笛,一為□篥。前邊左右兩側各有1人打腰鼓。4號墓的伴奏樂隊也浮雕於舞台後壁上,共5人,自左至右為大鼓、腰鼓、笛、拍板、□篥。此5人的服飾各不相同,似乎是又一組雜劇演員,將與正在演出的另一組交替表演。5號墓的舞台後壁上部,雕有樂床,坐4人,服飾相同,除左邊1人袖手而坐外,其餘3人,一執拍板,一吹笛,一奏□篥。從這組戲雕來看,金代戲曲舞台上已有樂床的設定。
從這批雜劇磚雕中,還可以看到不同的舞台樣式。1號墓與5號墓,舞台高聳,形似亭,當即“舞亭”。3號墓與 8號墓的舞台,其下開門道,前後相通,形似鐘鼓樓,或可謂之“舞樓”。 4號墓舞台台面較寬廣,形似大廳,當為“舞廳”。(見彩圖山西稷山馬村金段氏墓群雜劇磚雕 2號墓出土、山西稷山馬村金段氏墓群雜劇磚雕 5號墓出土、山西稷山馬村金段氏墓群雜劇磚雕8號墓出土)

考古發掘

稷山發現兩塊陰刻銘文宋金古藥方方磚
山西省稷山縣日前發現兩塊陰刻銘文宋金古藥方方磚。專家稱,方磚的發現為研究稷山金代磚雕墓,以及中醫文化、當地民俗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稷山縣馬村金代磚雕墓的發現曾震動國內外考古學界,這是當地望族、名醫世家段氏的家族墓葬地。近日,段氏後人向文物專家出
示了兩塊秘藏約800年的古藥方方磚。專家介紹,這兩塊方磚分別記載了幾種藥方的來歷以及內容。方磚上記載藥方共3帖,分別為《貫通食補湯方》、《貫通宴鍋湯方》、《貫通婦疾湯方》。方磚側面還刻有“孝養家,食養生,戲養神”等字句,段式後人說,這是其祖先治家養生的座右銘。
這兩塊藥方方磚為段氏家族世代相傳保存,因而數百年來不為世人所知。 據介紹,稷山段氏族墓共發現金代墓葬14座,已發掘的金墓全部是仿木磚雕結構,面積約7至10平方米。這些墓中的門窗格扇精雕細刻,裝飾極為華麗。窗欞圖案紋飾變化不一,種類繁多,集中了地上古建築難以保留下來的大量建築裝飾資料,是一批保存完好的集古建築、磚雕藝術、民俗學與俗文學為一體的藝術寶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