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痘新書》是清代張琰撰寫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種痘新書
- 作者:張琰
- 創作年代:清代
- 卷數:十二卷
《種痘新書》是清代張琰撰寫的圖書。
《種痘新書》是清代張琰撰寫的圖書。內容簡介《種痘新書》刊於1741年。卷一-二載藥性、痘疹診法及治療大要;卷三介紹種鼻痘之法;卷四-八為痘疹各期的證法;卷九痘後雜症及調治;卷十女子痘症;卷十一麻疹論治;卷十二麻痘諸方。其...
四灰散 四灰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舊棕、老杉樹皮、胎髮、臍帶組成。主治女子經行出痘。中藥組成 舊棕、老杉樹皮、胎髮、臍帶。主治病症 女子經行出痘。用法用量 調酒服。製備方法 俱燒灰存性。
定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痘新書》卷三。具有利膀胱,瀉君火,鎮心,解熱之功效。主治小兒痘瘡,心驚發搐。組成 滑石(飛過)六分,甘草一兩,牛蒡、木通、車前各六錢,唇砂五錢。用法用量 先將辰砂另乳,再將諸藥研末,後入...
涼血飲,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痘新書》卷十二。主治鼻衄血。組成 花粉(酒炒)、麥冬(去心)、天冬(去心,酒蒸)、甘草、桔梗(酒洗)、當歸各五分,白芍(酒炒)、黃芩(酒炒)、丹皮(蜜炒)、知母各四兩。用法用量 加生薑一...
理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痘新書》卷四。主治痘瘡髒寒不能發毒,而腹脹,二便清利,手足冷,痘淡白,脈微緩者。組成 人參、白朮、黃芪、附子、炮姜、炙草、茯苓。主治 痘瘡髒寒不能發毒,而腹脹,二便清利,手足冷,痘淡白...
加味升麻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痘新書》卷十一。主治麻症初熱,為風寒所束,身重鼻塞,肌慄惡寒者。組成 升麻、乾葛、防風、荊芥、牛蒡、連翹、桔梗、木通、赤芍、甘草、柴胡、黃芩、陳皮、蟬退、玄參。用法用量 加蔥白,水煎,熱...
黃芩芍藥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痘新書》卷十一。主治麻症,實熱滯於大腸,欲泄不泄,里急後重,時時欲出,滯而不下。組成 黃芩(炒)、赤芍、升麻各一錢,甘草、生地、木通、枳殼、歸尾各一錢五分,川連八分,人參六分,酒大黃...
膽草散 膽草散是出自《種痘新書》卷九,用於治療痘疹,羞明障翳的一種藥散。組成 膽草、甘草、蒺藜、白芷、防風、黃連、蟲退、木賊、梔子。出處 《種痘新書》卷九。
梗連二陳湯 梗連二陳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痘新書》卷四。主治小兒痘瘡乾嘔。組成 陳皮、桔梗、茯苓、花粉、黃連、山梔(俱炒黑用)、瞿麥、木通。用法用量 水煎服。主治 小兒痘瘡乾嘔。
石膏解毒湯是一種藥名,主治痘後口臭,牙根發癢出血。水煎與噙,頻頻漸服。出自《種痘新書》卷十二。石膏解毒湯 藥物組成:石膏2錢,生地1錢,牛蒡1錢,石斛1錢,紫草8分,金銀花8分,連翹8分,黃芩6分,紅花6分,甘草6分,木通6...
厚朴、甘草。主治 痘出不快,腹痛,煩躁啼叫者。附註 《金鑒》本方用法:引用生薑,水煎服。種痘新書 組成 白芍、陳皮、升麻、防風、桔梗、川芎、枳實、厚朴、甘草、白芷、香附。加減 大便秘,加酒大黃;感寒,加蘇葉,生薑引。
理咽散 理咽散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有桔、牛蒡、玄參、山豆根等。【來源】《種痘新書》卷四。【組成】桔梗 牛蒡 玄參 山豆根 黃芩 甘草 【用法】頻頻噙服。但初噙一二日,恐有火毒,宜吐之。【主治】喉痛。
紫草木通散是出自《種痘新書》卷十二,主治痘疹身熱,小便短赤的一種藥散。拼音 zǐ cǎo mù tōng sǎn 出處 《種痘新書》卷十二 方名 紫草木通散 組成 、車前、甘草、茯苓、前胡各等分。主治 痘疹身熱,小便短赤。用法用量 ...
扶元宣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痘新書》卷四。主治痘瘡外感風寒,憎寒壯熱,而體性怯弱者。組成 生芪、當歸各一錢,升麻、柴胡各八分,川芎、桔梗、陳皮各四分,牛蒡、山楂各七分,甘草三分,木通五分,防風五分 主治 痘瘡外感風寒...
除泡散,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痘新書》卷三。主治痘有水泡者,或痘有濕爛流水出。組成 滑石(飛過)四兩,白朮、白芷各一兩。用法用量 上為末。以銀針挑破其痘,令去清水,將此末又詵™實漿散。主治 痘有水泡者,或痘有濕爛...
膽草散,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痘新書》卷九。主治痘疹,羞明障翳。症見眼胞腫脹發癢,眼珠發紅澀痛,生眵流淚,羞明畏日,閉目難睜,牽行亂走,煩燥不安,甚至食慾減退。組成 膽草、甘草、蒺藜、白芷、防風、黃連、蟲退、木賊、梔子。...
調化丸,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痘新書》卷三。具有清熱解毒,扶元活血之功效。主治痘出稠密紅紫,潮熱不退,煩悶,狂言,一切毒盛之症。組成 生黃芪八錢,白芍(炒)、當歸(酒洗)各六錢,牛蒡(炒)、連翹(去心)各七錢,黃芩(炒)、...
祛風明目散是出自《種痘新書》卷九,用於治療痘後風眼,弦紅作癢,下淚者的一種藥散。編號: 51687 名稱: 祛風明目散 組成: 防風、荊芥、川芎、薄荷、生地、紅花、連翹、白芍、菊花、蒙花、谷精、覆盆、蔓荊、川椒。出處: 《種痘...
和平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痘新書》卷十二。具有調和氣血,解穢除氣之功效。主治痘為穢所觸而不起者。組成 人參、黃芪、當歸、川芎、炙草、防風、白芍、白芷、肉桂、木香、乳香、麝香、丁香、檀香、厚朴、陳皮。用法用量 水煎服。...
龍膽草散,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痘新書》卷十二。具有清肝明目之功效。主治痘毒入眼,生翳障。症見肝熱溲赤,頭目疼痛,口渴,苔黃,脈弦數。組成 龍膽草五分,菊花、蒺藜、白芷各三分,防風、黃連、蟬蛻、木賊、梔子各二分。用法用量 ...
扶元祛風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痘新書》卷四。主治痘瘡虛弱者。組成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羌活、防風、天麻、蟲蛻、全蠍、僵蠶、木香、鉤藤。用法用量 加生薑為引。主治 痘瘡虛弱者。文獻摘要 《中國醫學文化史上卷》...
辰砂五苓散,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痘新書》卷十一。具有退心經火邪,利小便之功效。主治麻退之後,餘熱未盡,熱乘於心,日夜煩躁,狂言妄語,人事不清。組成 辰砂(另乳),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炒芩,黃連(炒)。用法用量 上...
和中溫表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痘新書》卷八。主治痘瘡收靨之時,身涼足冷,虛陽不能收結而當收不收者。組成 炙芪二錢,人參、白朮、茯苓、肉桂、川芎、當歸、苡仁、乾薑各一錢,炙草、防風、白芷、丁香、附子各五錢。用法...
滑利散 滑利散,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痘新書》卷十二。主治痘瘡,小便不通。組成 木通六分,赤茯苓二錢,澤瀉二錢,車前子一錢,燈心二十寸。用法用量 水煎服。主治 痘瘡,小便不通。
參苓和脾散,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痘新書》卷十二。主治脾胃兩虛,泄瀉腹痛,痘不起發。組成 人參,白朮,茯苓,山藥,蓮子,桔梗,苡仁,藿香,砂仁,炙草。主治 脾胃兩虛,泄瀉腹痛,痘不起發。加減化裁 虛甚,加乾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