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靈洗墓

程靈洗墓

程靈洗是徽州歷史上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系徽州程氏顯祖。因其功勳卓著,逝後被封賜為“忠壯公”、“忠烈王”。其墓葬在篁墩故宅旁邊,占地十餘畝,為魚形,族譜上繪有古墓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程靈洗墓
  • 出土地點:安徽篁墩
  • 所屬年代:南陳
程靈洗是徽州歷史上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系徽州程氏顯祖。因其功勳卓著,逝後被封賜為“忠壯公”、“忠烈王”。其墓葬在篁墩故宅旁邊,占地十餘畝,為魚形,族譜上繪有古墓圖。歷經一千五百餘年的風雨滄桑,其故居早無跡可尋,唯古墓遺蹟尚存,墳包及墓葬外形基本保留舊貌。自古以來,“鄉人追思其義”,篁墩周邊八十餘社之眾,即墓為壇以祭之。此後徽州“程忠壯”的廟宇、行祠等建築遍於域內鄉村。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類遺存至今已十分難尋,因此,程靈洗古墓遺存更顯得珍貴。
保護好修復好程靈洗古墓遺存,具有多重積極意義和現實價值。首先,修復古墓園,順應尋根祭祖熱潮,既滿足尋親者的精神寄託,又可發展民俗旅遊,促進旅遊消費。其次,修復程靈洗古墓園,是保存徽州記憶、續接文脈的需要,有利於挖掘徽州文化遺產,發揮名人效應,促進文化學術研討交流。同時,修復古墓園,是篁墩徽州文化生態保護的題中應有之義。
“忠烈王”、新安程氏顯祖“忠壯”公程靈洗(514——568)字玄滌,是新安郡海寧縣(今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篁墩)人。
“忠壯”公年輕時因為勇猛且有氣力而著名,步行每天能夠走兩百多里路,擅長馬術和游泳。
(南朝)梁末年,海寧(今休寧屯溪一帶)、黟縣、歙縣及鄱陽、宣城郡交界的地方,出現很多劫奪和盜竊財物的人,鄰近縣鄉的百姓為此受了很多苦。
“忠壯”公向來被鄉里人所敬服,前後幾任太守和長官經常派遣他招募年輕人,去追逐和抓捕那些劫奪和盜竊財物的人。
侯景叛亂爆發時,“忠壯”公聚集鄉里眾人守衛黟縣和歙縣,抵抗侯景叛軍。
侯景叛軍攻下新安後,新安太守湘西鄉侯蕭隱投奔依靠“忠壯”公,“忠壯”公被尊奉為盟主。
梁元帝在荊州承制,蕭隱又派遣使者抄小道去獻上奏表。劉神茂在東陽建義抗擊叛軍,“忠壯”公攻下新安,與劉神茂軍互相呼應。
梁元帝授予“忠壯”公持節、通直散騎常侍、都督新安郡諸軍事、雲麾將軍、譙州刺史資的職務,統領新安太守,封他為巴丘縣侯,食邑五百戶。
劉神茂被侯景叛軍打敗,侯景叛軍副將呂子榮率軍進攻新安,“忠壯”公率兵撤退到黟縣、歙縣境內保衛鄉民。
等到侯景叛軍失敗,呂子榮叛軍撤退逃跑,“忠壯”公再次占領新安。“忠壯”公率軍進軍建德,擒拿叛軍將帥趙桑乾。
“忠壯”公因為立戰功被授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青、冀二州諸軍事、青州刺史,增加食邑,連同以前的達到一千戶。
皇帝仍舊命令“忠壯”公率領他的部屬下揚州,幫助王僧辯鎮守防衛。不久,調任“忠壯”公擔任吳興太守,“忠壯”公沒有上任,王僧辯命令“忠壯”公跟從侯瑱向西增援荊州。荊州陷落,回都。高祖誅殺王僧辯。
“忠壯”公率領部下前來支援,他的徒眾在石頭西門奮力戰鬥,軍隊不能取勝,他派遣使者去朝廷領取聖旨,堅持了很久才投降,高祖非常欽佩他們的節義。
紹泰元年,朝廷授予“忠壯”公使持節、信武將軍、蘭陵太守等職務,他還像以前那樣侍守,協助防守京口。
等到平定徐嗣徽,“忠壯”公因有功,被授予南丹陽太守之職,封為遂安縣侯,增加食邑,連同以前的達到一千五百戶,仍舊鎮守採石。
“忠壯”公跟隨周文育向西討伐王琳,在沌口打了敗仗,被王琳所拘捕。
第二年,與侯安都等人逃回。兼任丹陽尹,出任高唐、太原二郡太守,依舊鎮守南陵。升任太子左衛率。
高祖駕崩那年,王琳叛軍先遣隊東下,“忠壯”公在南陵打敗他們,俘虜了他的士兵,並獲得十多匹青龍馬。
“忠壯”公憑藉軍功被授持節、都督南豫州緣江諸軍事、信武將軍、南豫州刺史。侯瑱等軍在柵口打敗王琳,“忠壯”公乘勝追趕敵軍,占領了魯山。被徵召擔任左衛將軍,其他職務照舊。
天嘉四年,周迪重新侵犯臨川,朝廷任命“忠壯”公為都督,從鄱陽其他道路進攻他們,周迪又跑到山谷里。五年,“忠壯”公調任中護軍,常侍如故,出任使持節都督郢、巴、武三州諸軍事、宣毅將軍、郢州刺史。廢帝就位,“忠壯”公進升官爵,稱為雲麾將軍。
華皎反叛時,派遣使者來召喚勸導“忠壯”公與他一起謀反,“忠壯”公斬殺華皎的使者,把事情告訴人們,讓人們知道。
朝廷非常讚賞“忠壯”公的忠誠,增加了他的守備力量,給他配備鼓吹一部,因為推帶之心,派他的兒子文季率領水軍協助防守。這個時候,周迪派遣他的將長鬍公拓跋定帶領二萬步兵和騎兵幫助華皎進攻包圍“忠壯”公,“忠壯”公據守城池牢固設防。等到華皎撤退,於是就出動兵力追蹤、跟隨拓跋定,拓跋定還沒有來得及過河,於是就帶領徒眾向“忠壯”公投降了。
“忠壯”公趁勢進攻周沔州,攻占了它,捉拿住那裡的刺史裴寬。憑藉軍功進升為安西將軍,改封重安縣公,增加食邑到二千戶。
“忠壯”公性情嚴厲急躁,對待下屬非常苛刻,士兵即使犯了小罪,也一定按照軍法責罰他們,匆忙之間,就加以杖擊、鞭打,而號令嚴肅而公正,“忠壯”公與士兵同甘苦,眾人因為這投靠他。
“忠壯”公非常喜好農業生產,親自耕田犁地種莊稼,至於水田陸地所適宜種植什麼的,早晚收割什麼收穫什麼,即使是老農也不能達到他的水平。
“忠壯”公的姬妾中沒有閒蕩不務正業,閒空著手的,都要督促他們紡線織布。至於散用錢財,也不節省吝嗇。
“忠壯”公在光大二年去世,享年五十五歲。贈鎮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為“忠壯”。
太建四年,皇帝下令“忠壯”公有資格在高祖廟庭享受祭祀的禮儀。
依據史志記載,南宋朝廷鑒於“忠壯”公保境安民的業績,一共給予“忠壯”公及其家族十次加封,這實屬史無前例。
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朝廷下詔追封“忠壯”公遠祖、新安程氏始祖、東晉新安太守程元譚為“忠祐”公,追封“忠壯”公為“廣烈侯”,“忠壯”公夫人董氏為“惠懿”夫人,“忠壯”公長子文季為“忠護侯”,並廟食“世忠”廟。
元朝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加封“忠壯”公至“忠烈王”。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欽降世忠廟祝文,徽州府知府春、秋致祭。
“忠壯”公作為一名保境安民的驍勇戰將,永遠是新安程氏族人和徽州百姓心中的驕傲。“忠壯”公生前戰功卓著,是新安程氏族人和徽州百姓的保護神。在“忠壯”公去世後不久,徽州鄉人紛紛結社,或露天築壇,或建祠構廟,祭奠心目中的大英雄。
南宋以來,“忠壯”公是在徽州民間第一個被奉為地方神而得到各氏族百姓廣泛愛戴信仰的歷史人物。千百年來,古徽州“鄉人追思其義”,篁墩周邊八十餘社之眾,即墓為壇以祭之(羅願《程儀同廟記》),徽州“程忠壯”廟宇、行祠等建築遍於域內鄉村。
同時,“忠壯”公又是古徽州第一個被記載於正史(《二十四史·陳書》等)的徽州好官。
據南宋大學者羅願《程儀同廟記》記載,“忠壯”公逝後,葬在離新安州郡三十里的篁墩,墓在其故宅旁邊。
據程氏宗譜描述,“忠壯”公墓葬在篁墩村邊一塊魚形地上,雖經一千五百多年歷史風雨沖刷衍變,其古墓遺蹟仍舊,墳包及墓葬外形基本保留舊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