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西海(1919—1981),河南西華人。1941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程西海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19年
- 逝世日期:1981年6月
個人經歷,
個人經歷
舊中國家鄉的貧窮落後和知識匱乏,使程西海從小立志讀書,爭取將來能當上一名教師,教書育人,以改變家鄉落後面貌為己任,把教育當成自己追求的目標和事業。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打破了程西海美好的願望和理想,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為拯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祖國,程西海毅然棄筆從戎,投身到抗日救國的偉大事業之中。1939年9月,幾經曲折、奔波,程西海經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介紹到抗大學習,之後留校任教。1940年11月經伏崇禮、李正文二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一年後轉正。在分校直至1943年夏,經過了抗大這所馬列主義大學校的學習和鍛鍊,程西海的思想政治覺悟、理論修養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淨化、提高和升華。
之後,程西海隨八路軍挺進中原。他受組織派遣,深入基層,致力於抗日敵後根據地的建設和發展,先後在河南淇縣、湯陰等地任代縣長、縣長等職。1947年又隨劉鄧大軍南下進入安徽,在太湖、宿松任縣長,為建設解放區的地方政權,支援解放全中國努力工作。
解放後,社會主義工業建設急需幹部,1953年,程西海的工作由農村調入城市,先後在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合肥工業大學的前身)、淮南礦山機械廠、中共淮南市委工作,歷任黨委書記、市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和市委書記處書記等職,就這樣走上了城市工業(戰線)和地方政府的領導崗位。1962年,程西海參加了中央召開的七千人大會,這次難得的經歷和重要的學習使程西海對如何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深受教育、鞭策和鼓舞,對國家當時的方針政策也有了更深層次的領會和理解。
歷任學員、訓練科員、縣委執委、縣民政科長、代理縣長、副縣長、縣委常委、縣長等職。全國解放後,在宿松、淮南擔任縣長、縣委書記、市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副書記、書記處書記等職。1963年7月調銅陵工作,先後擔任銅陵有色金屬公司黨委書記、經理、銅陵特委副書記、銅陵市委副書記、銅陵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安徽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程西海同志在40年的革命生涯中,對黨忠心耿耿,對共產主義事業充滿信心,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始終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完成黨交給的各項任務,推動了所在單位和部門的工作。在擔任銅陵有色公司黨委書記、經理期間,主持進行了銅宮山銅礦等一批老礦山的改造和獅子山銅礦的建設,新建了有色職工醫院,為銅陵有色工業的發展作了大量的基礎工作。1979年以後,在擔任市委、市人大領導職務期間,以滿腔熱情為銅陵的經濟建設出謀獻策,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1981年,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