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英銘

程英銘,字析三,又字存剛,號爐峰,湖北武昌府興國州長慶里(今湖北省陽新縣三溪鎮程方赤莊)人。生於康熙丙戍(公元1706)年六月廿二日,乾隆丙辰恩科湖北鄉試解元,乾隆戍辰科進士。歷任直隸巨鹿、四川鄰水、山東海陽知縣,曹州府通判。授文林郎,誥封奉政大夫。

基本介紹

  • 本名:程英銘
  • 別稱:號爐峰
  • 字號:字析三,又字存剛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湖北武昌府興國州長慶里
  • 出生時間:公元1706年
  • 去世時間:公元1760年
  • 主要成就:歷任直隸巨鹿、四川鄰水、山東海陽知縣.曹州府通判
人物生平,重要事件,個人生活,社會評價,

人物生平

程英銘出身書香門第,先祖程祖澤曾任黃州知州,時逢北方民族入侵,公率官堅守,為國殉難。他祖父的祖父程志升,官至明朝練兵守備。祖父程文煒(字方赤)好善樂施,周恤窮困,義行載入郡守。他從小勤備苦讀,心存報國為民之大志。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已是而立之年的他以優異成績高中丙辰恩科湖北鄉試榜首(解元)。十二年後,即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中戍辰科進士。此時的他雖然已愈不惑之年,有點“大器晚成”,但他持之以恆、不懈進取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當年九月,乾隆欽點程英銘等十六人“俱以知縣即用”,他被選授直隸順德府巨鹿縣知縣,“因員缺題補有人,扣除另補”,後於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任四川順慶府鄰水縣知縣。上任之初,他見前任知縣袁鐘秀清查廢廟數十處,拆毀變賣興建“義學”,但卻“草創未備”。於是,他親自督辦,很快就捐修完備。並將歷任清查出的舊學田,無主僧田等總計六處,每年收租谷一百六十石作為“義學”聘請教師和學生求學的費用,不知幫助多少寒門學子走上了求學之路。
程英銘潔已愛民,案件不論大小,必定用情詳察。在任期間,鄰水縣生員甘文林、熊宗斐、熊興誠被人誣陷,主管官員不知內情,以聚眾抗官、阻撓軍務為名,將三人判刑入獄。程英銘得知後經深入查訪,發現三人確係冤枉,於是“力請上官”將他們救出,使冤案得以昭雪。後來甘文林在乾隆庚辰(1760)年中了進士,熊宗斐、熊興誠也都以貢生身份而成了教育方面的官員,一時在當地傳為佳話。由於他勤政愛民、恪盡職守,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十一月二十日乾隆帝恩授程英銘為文林郎,恩封其夫邢氏為孺人,同時恩封程英銘之父程應遇為文林郎、四川順慶府鄰水縣知縣,恩封其母親劉氏為孺人。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十二月,程英銘奉旨調任山東海陽縣知縣。因該縣邑為“乾隆初設,規模未就”,他到任後發現當地還很愚昧落後,便自捐奉銀購置農具,教當地百姓種植,發展生產,深受百姓擁戴。山東巡撫為了嘉獎他“留心樹蓄”,不久便升任他為曹州府通判。在貧窮蠻荒之地,他竭盡全力輔助知府處理政務,盡職盡責分管好“糧鹽、都捕”等本職,也取得了好的政績。乾隆庚辰(公元1760)年三月六日,程英銘因病卒於任所,終年五十四歲。

重要事件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高中丙辰恩科湖北鄉試榜首(解元)。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中戍辰科進士。當年九月,乾隆欽點程英銘為直隸順德府巨鹿縣知縣。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任四川順慶府鄰水縣知縣。上任之初,興建“義學,幫助寒門學子求學。
親審鄰水縣生員甘文林、熊宗斐、熊興誠,使冤案得以昭雪。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十一月二十日乾隆帝授程英銘為文林郎,封其夫邢氏為孺人,同時恩封程英 銘之父程應遇為文林郎、四川順慶府鄰水縣知縣,恩封其母親劉氏為孺人。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十二月,程英銘奉旨調任山東海陽縣知縣。自捐奉銀購置農具,教當地百姓種 植,發展生產,深受百姓擁戴。山東巡撫為了嘉獎他“留心樹蓄”,不久便升任他為曹州府通判。
乾隆庚辰(公元1760)年三月六日,程英銘因病卒於任所,終年五十四歲。

個人生活

英銘忠君愛民,而且躬於孝道,諄親教子。在交通極不方便的年代,曾利用回鄉探親之機,跋山涉水百餘里,到祖先落業地興國州朝陽里(今洋港鎮燕窠村張家梁),祭拜先祖,修葺祖墓,並且在墓地立功德牌坊,以彰顯祖德。他的兒子程才濂在他的教誨下,也是功成名就,歷任漢陽府學諭、山東曹州府城武縣知縣(署荷澤縣)、和鹹候補府同知、濟寧知州,授文林郎,誥封奉政大夫。嘉慶四年十二月十一日,嘉慶皇帝以褒獎程才濂的名義誥封程英銘為奉政大夫,誥封程英銘夫人邢氏為宜人。

社會評價

程英銘一家三代知縣,在當地可謂望重一方,聲名遠揚。他的家鄉程方赤莊那象徵當時官家身份的人稱“八軒”(內設八根整木大柱)的正屋,和本庄左側曾經高牆深院顯赫一時的“官廳”遺址,至今還可看出往昔的氣勢與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