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華,山東省濱州市中華大成武校校長,無棣縣易經協會會長,北京高科健業醫學研究院傳統養生專家,中國健康管理專業網傳統養生專家,山東無棣武協副主席,王薌齋大成拳第三代傳人,大成拳“中興之主”王選傑嫡傳弟子。96年冬,回山東無棣開館授徒,弟子逾萬人,遍布國內外。教功之餘,在《精武》、《武魂》、《世界知名專家人生感悟錄》等刊物發表了學術論文三十餘篇。2011年10月首屆世界華人運動會,被推薦為山東碣石山聖火採集者,繼之在香港舉行的世界華人武術大賽中奪得金牌。程立華對武學內功、易經、中醫學等孜孜以求,經三十年數千例臨床實踐,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行之有效的實用學說,從而贏得了“內家養生功法、疾病與住宅關係調理專家”的譽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程立華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
- 職業:校長,武術家,易經協會會長,傳統養生專家
- 畢業院校:山東大學
- 主要成就:山東省無棣易經協會 會長
山東中華大成武校 校長
首屆世界華人運動會碣石山聖火採集者
北京高科健業醫學研究院 傳統養生專家
山東省無棣武協 副主席 - 作品:《武魂鑄我大中華》
- :《故鄉的老槐樹》
人物簡介,武校簡介,主要事跡,外界交流,作品,詩歌,MTV,刊物登載,《精武》,《世界知名專家人生感悟錄》,人生格言,
人物簡介
程立華,山東省濱州市中華大成武校校長,無棣縣易經協會會長,北京高科健業醫學研究院傳統養生專家,中國健康管理專業網傳統養生專家,山東無棣武協副主席,王薌齋大成拳第三代傳人,大成拳“中興之主”王選傑嫡傳弟子。八歲拜當地著名拳師朱登閣先生學白猿、菩提拳,十歲起開始接觸易經,二十四歲拜在大成拳“中興之主”王選傑先生門下,苦學經年,得其內功真傳後被納為入室弟子。藝成後,遵師命先後到南海軍區後勤部、內蒙古赤峰、遼寧朝陽、山東泰安和廣州等地傳授功法。96年冬,回山東無棣開館授徒,弟子逾萬人,遍布國內外。教功之餘,在《世界知名專家人生感悟錄》、《精武》、《武魂》、《中華武術》、《搏擊》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2011年10月首屆世界華人運動會,被推薦為山東碣石山聖火採集者,繼之在香港舉行的世界華人武術大賽中奪得金牌。程立華在十歲時,就深受外祖父國學(包括易經)教育的影響,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對武學內功、易經、中醫學等孜孜以求,深研中悟到了中醫臟腑心、肝、脾、肺、腎五臟與住宅環境金、木、水、火、土的生克制化關係,參透了道家天、地、人三才之說,破譯了內功、易經(風水)、中醫為合局的人體生命密碼,提出了“人體意外傷害、疾病隱患與住宅、企業場所間的形、色、聲、味、光、水分子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聯”。經三十年數千例臨床實踐,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行之有效的實用學說,從而贏得了“內家養生功法、疾病與住宅關係調理專家”的譽稱。
武校簡介
歷經風雨見彩虹(選段)
中華大成武校在第三代大成拳傳人程立華的苦心經營下,經過近八年的努力拚搏,已從當初的“小拳房”,發展成為了規範化武校。自1996年以來,先後參加國家及省市縣各種武術比賽和表演活動100多次,為濱州市武術項目填補了10餘項空白。校長程立華先後在《精武》、《武魂》、《中華武術》等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武學論文30餘篇,武校還與山東電視台共同拍攝了《武魂鑄我大中華》、《故鄉的老槐樹》等多MTV。
(《無棣大眾》報社記者)
主要事跡
1994年夏,校長程立華分別在大興安嶺、內蒙赤峰、遼寧朝陽、山東泰安、南海軍區後勤部等地傳授大成拳法
1996年冬,程立華創辦中華大成武術學館
1997年,創刊號在“濱州地區特級項目比賽”中榮獲第一名
1999年,程立華獲得中國武術段位(七段)
2000年5月,大成武校和山東電視台聯合錄製了MTV《武魂鑄我大中華》和《故鄉的老槐樹》
2000年10月13日,程立華參加了在淄博市舉行的山東省首屆“武協杯”武術比賽,榮獲第一名
2000年,程立華在《精武》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
2001年7月,程立華在濱州市“武協杯”武術比賽中榮獲第一名
2002年1月1日,程立華作品被收入《世界知名專家人生感悟錄》
2002年7月,大成武校被山東省教育廳正式審批為濱州市大成武術中等專業學校
2004年,中華大成武館重建為中華大成武術學校、大成武術職業中專
2011年10月 ,程立華被推薦為首屆世界華人運動會碣石山聖火採集者
2011年11月 ,程立華在香港舉行的首屆世界華人運動會武術大賽中奪得金牌
2012年,程立華被中國健康管理專業網特聘為傳統養生專家
2012年6月,程立華任無棣縣易經協會會長
外界交流
2009年3月26日,於陝西西安參加了全國中等職業學校聯合招生合作辦學協作會成立大會
2010年6月5日--6日,與山東淄博參加了山東省職業教育管理幹部高級培訓班
2010年8月,於上海參加了全球企業家領袖峰會
2010年11月13日,於香港參加了首屆世界華人武術大賽
2010年11月,與北京參加了華夏收藏網第五屆網友交流會
2011年,於北京參加了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
2013年10月19日,於北京參加了第四屆傳統文化與生態文明國際研討會
2013年11月1日--4日,於江西贛州市參加了首屆中華易學與堪輿文化學術研討會
2014年8月7日,于吉林省吉林市參加了道教文化節
2014年10月18日,于山東省濟南市參加了第五屆傳統文化與生態文明國際研討會
2014年11月21日,於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心參加了中國夢·優秀傳統文化百家論壇暨中國國學與現代文明國際論壇
作品
詩歌
心 聲
作者:程立華
——大成武校建校十五周年隨筆
太陽的光輝給了我們溫暖,
大自然的韻律在彈唱著人間;
歷史的腳步已不堪回首,
請問誰還能活上千年?
從三皇五帝至秦漢隋唐,
自宋金明清到盛世今天;
古人為我們總結了多少驚世的道理,
給我們留下了多少寶貴的經驗。
千年松鶴蘊含著“壽”的寓意,
萬年龜板把“吉凶”卜占。
歲月之長河寫下了無數動人的故事,
大浪淘沙為英雄感嘆!
光陰似那離弦的箭,
人生就是繃緊的弦。
憶往事:聰明難,人非聖賢;
展未來:糊塗更難,豈能不喊!
三字經、弟子規、明賢集 ——
千年的文化依然燦爛;
四書五經啊,
你在講述著常規人生的答案。
兒時學步,已開始了人生的征程,
對大千世界充滿著貪婪。
無數的道路,豐富的資源,
“學而優則仕”就是一條人生的航船。
少年的時光是多么天真爛漫,
在寧靜的夜空下看著星星眨眼,
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
一切都幻想著能實現。
青年人的朝氣有誰能比,
不成熟的思維有些冒然。
任隨一股沖天的幹勁“闖業”,
在道路的選擇上卻帶著懸念。
中年人的經驗從生活中汲取,
不乏流露出人間的苦辣酸甜。
一去不復返的歲月啊,
留下的訴說卻是一個個遺憾。
人無完人,何以怨天?
創造機遇,首當其先。
莫視之,休等閒,
要買一張新客票搭乘那宇宙飛船!
武術已是我心中的酷愛,
大成拳和我有難解之緣。
十五個春秋邁出了十五雙腳印,
十五雙腳印記載著笑容和辛酸。
“教育”二字的內涵太深,
只有辛勤的園丁才能體味到平凡之非凡。
是他們在課堂上疾呼,
是他們在燈光下“作戰”。
多少次教誨化作一個共同的心愿,
捧出的傾心甘甜就是無私的奉獻!
我常說:“慈善就是教育,
教育就是慈善。”
“多讀書可以醫愚、整容,
讀好書可以睿智、開眼。”
再三的說教只作成人之美,
再好的經驗有誰能借鑑?
啊,人生豈能為路邊的風景而止步,
只有貪吃草的牛羊才會被迷拴。
瞧:賓士的駿馬,高飛的雄鷹,
有誰能知道她們的夙願!
我常講:人要立大志,勿視眼前,
放眼望:五年、十年、二十年——
人生啊,宛如“四季”、“五味”,
一晃就到了中年。
幼稚的歲月飄走了美麗的夢幻,
猛回首恰是昨天。
奮進吧,可愛的孩子們,
家長、老師對你們都充滿著期盼!
岳飛的《滿江紅》似警鐘鳴響,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名言更令人讚嘆!
我們應該感恩周圍的一切,
我們應該回報於大自然!
教師的公德造就了偉大的靈魂,
教師的事業就是克難排險。
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技能,
在這裡能展示人生的價值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大道理能講出十萬八千。
儒釋道留給了我們一條不變的哲理,
只有人生悟道者才覺得真晚!
(該作品被登載在《渤海晨刊》)
MTV
2000年春,大成武校與山東電視台綜藝頻道聯合拍攝了MTV——《武魂鑄我大中華》和《故鄉的老槐樹》,並在省、市、縣電視台進行了播放。
拍攝花絮
山東電視台攝製組,拍攝<<武魂鑄我大中華>>現場 <img title="拍攝<>現場" style="float: right;" picsrc="0b46f21fbe096b636c23c2f10f338744ebf8ac5d" data-layout="right" width="369" height="239" url="https://gss2.bdstatic.com/9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3b8c2e47247f9e2f74351a0a2f31e962/0b46f21fbe096b636c23c2f10f338744ebf8ac5d.jpg" compressw="220" compressh="142" useredit="1"> |
山東省著名青年歌手肖冰,與中華大成武術學校武術表演團一起合作 |
祥龍演藝公司,在程立華家鄉灶戶王村拍攝<<故鄉的老槐樹>> |
中華大成武術學校武術表演團鳥瞰圖 |
刊物登載
《精武》
大成拳渾元樁新意
渾元樁一般也叫健身樁、養生樁,含靜養之意。其實,本樁所含技擊成分則是高級的,甚至是大成門技擊最高階段。此樁不外乎要求頭正、神莊.兩腳與兩手上下相應,身體左右平均受力,屬“雙重”樁法,即重心落在身體中線上。但是,倘若細究此樁之站法,尚有許多說“道”。
一、站樁的地點:要選擇一個環境優美的開闊地段。春秋季時,找一個陽光充足、空氣清新的地方,最好在有花草樹木之處或水塘附近練習,如公園、郊外都很合適。夏季,一般應在早晨、下午練功,因為到了傍晚,常有蚊蟲叮咬.有諸多不便。夏天溫度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加快,長功力也快,較之其它季節更適合練功。冬季氣溫較低,戶外練站樁會有些不適,應在屋裡練習。因室內練功在空間上受到局限,練功時可在牆壁上貼一張風景畫,不但開闊視野,調節情趣,而且還可減輕壓抑感。多數初練站樁者無法靜心,腦海里老在胡思亂想,這是常有現象。遇到這種情況時,為了排除干擾,可以邊看電視節目邊站樁,並應與電視保持適當距離,目的是為了能靜下心來,延長站樁時間,淡化枯燥之感。這種練法只是一個過渡,不可依賴。
二、站樁的時間與尋“昧”:在一天中什麼時間站樁最好呢?過飢過飽時都不宜站樁,飯前飯後半小時內最好不練。飢時,練功會出現無力現象;飽時,練功由於使腸胃蠕動,會造成呼吸不自然、憋氣、反胃等現象。站樁的時間分配,一般健康人站四十至一小時左右,時間稍多也無妨,在身體能夠承受的前提下可以適量把握。有的初學者在擺正間架後,站上十分鐘,就想把手放下來或改變站樁姿勢,倘若實在不能堅持的話,可以停下來休息一分鐘,再繼續站樁,這時會感到比原來得勁,這種做法只允許做幾次,不能成為習慣。根據教學經驗,一開始就可以半小時為基礎.爭取在十天內達到能站四十分鐘以上。不能站累了就把手放下來,然後身體隨便搖動或休息,或站累了就坐著練,坐著練累了就乾脆不練了,此種練法很難長功夫,也完全違背了站樁之本意。這樣,身體何年何月才能達到“全身放鬆.整體如鑄”呢?當年,不少師兄弟都知道,北京的王選傑先生授藝很嚴,一走進先生住的小院,往那裡一站就是兩個小時,這是師父定下的“章程”。以這種態度去對待站樁,能考驗求真者的意志,也使我們真正體會到“只有吃過梨子的人,才知道梨子滋味”的內涵。先生給我講:“站樁如同燒水,燒燒停停,水無法燒開。”無論乾什麼事情,須認定目標,樹立信心,一鼓作氣乾到底。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需要學習者從站樁中去體悟出蘊含的道理。在站樁中首先要闖的就是靜心關、時間關,怎樣才能樹立自信,延長站樁的時間呢?一、要樹立戰勝自我的信心,把自己當做“敵人”,自己和自己“叫勁”。二、採用意念假借(除樁的意念外)。當年我在站樁時,自我假設薌齋、選傑二先生似乎在前方“監視”著,這樣自我約束力加強了,使兩手輕易不敢落下來,咬著牙堅持,終於打破自身難熬的“極點”關,在時間上有了突破。當今,有不少習者由於受了誤導,初學時就在站樁中找舒服.誤入了“外懈內繃”的意識圈,離拳道相去甚遠。王薌齋先生所說“練之愉快,習之甜蜜”,是指習者在練到有了一定基礎後的體會,是身體的一種自然體現.是拳中的尋“味“。“昧”是在得心應手、隨心所欲之下應感而發的結果。在練中有得,自然升華後達到全身高度協調,才能體會到“甜蜜”二字。從外至內的體悟.並非在初學站樁時就要去刻意追求,那樣反而不合乎王薌齋老先生《大成拳論》的本義,望學者三思。
三、站樁中的現象:把間架姿勢擺正後,一般身體健康者站樁十到十五分鐘時,兩臂就有沉重欲落之意,酸痛感開始襲擊兩臂根部。有的人就開始揚脖子、咧嘴、咬唇,甚至出現悶氣現象,似乎在“堅持硬撐”;有的人手指常常出現麻脹之感;有的人感覺兩臂根部酸、重、熱等。以上這些都屬初接觸站樁時的反應,這種現象的產生原因是:平時身體用力的部位在不用力的情況下慢慢放鬆下來,使放鬆後的肌肉“搭在”骨頭上,於是,平時拉著的筋在骨頭重量作用下,受力後會變粗變長.正吻合了《大成拳論》中“筋粗力大,骨重筋靈”的精論。隨著站樁時間的加長,會覺得手臂根部酸痛減輕,而這種感覺卻逐漸延伸到背部,這時背部會出現酸痛感,但這是第二過渡時期,以後兩臂內又會出現蟻行感,此現象時有時無.一切均屬自然,但不可強求,更不必多慮,同時也會伴有腸鳴、放屁等現象。這種變化說明手臂、背部開始鬆緊適度,筋的靜力產生.腸胃內浮氣在下沉,五臟六腑開始充實頸椎到腰椎關節自上而下時有痛感,這種感覺會漸漸消失,這是第三個時期。這三個時期持續的時間一般約在三個月內。這段時期重點以練養生樁為主,兼練矛盾樁、按球試力、牽拉試力、勾挫試力、摩擦步、三角步和鑽拳、炮拳等。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任何事情一旦有了好的開頭.邁對了頭一步,以後做起來也就相對容易多了。“萬丈高樓,始於平地”,只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才能規劃出未來的藍圖。
四、站樁姿勢的重要性:站樁的姿勢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練功的效果。養生樁的姿勢,可以說既繁又簡。繁者,姿勢的種類很多,大致有十餘種。簡者,各種姿勢都有共同點.不論練習哪種樁法,必須做到頭正、身端、氣靜、神莊,以及胸含腹實,虛靈挺拔,舒適均整。
養生樁的姿勢雖有以下睹原則,但還必須根據不同情況,因人而異設立不同姿勢,根據練功者的不同階段.姿勢也有相應的變化但對於為求建身和研習技擊的人來說,一般練習養生樁中的兩種樁法就行。對於身體虛弱者,可練站式、坐式、臥式、行走式等多種姿勢,其中站式套用較廣,收效也較快。
養生樁對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和預防疾病、延緩衰老可起到定的作用,對近視、肩周炎、腰頸椎病、關節炎、胃病、肝病、心臟病、十二支潰瘍、便秘等亦有很好的療效(已經過臨床實驗)。
五、渾元樁的要點:站樁時,兩腳與肩同寬(約一腳半),平行站立,兩腿自然彎屈(膝關節放鬆就可以,略有微屈一點),站定後,要心平氣和(心中掃除萬慮,呼吸平和自然).目視遠方(平視),全身松而不懈,緊而不僵,面部表情自然。
六、細說渾元樁:對初學者來說,要想真正去學.都得從基礎開始,從細處著手。只有在間架上逐漸找到位,才能加深意念的體會,如果從形體上都不得法,意力就無從談起。說的太細,對功夫略深者似乎是一種“噦嗦”,其實多數學者都忽略了這些細節內容。站定後兩腳平行分開.頭頂項豎,肩沉肘橫,目視遠方,神莊氣靜,繼而兩臂緩緩拿起,環抱於胸前,兩手距離比頭略寬,渾身上下達到“形曲意直、鬆緊適度”。
二、站樁的時間與尋“昧”:在一天中什麼時間站樁最好呢?過飢過飽時都不宜站樁,飯前飯後半小時內最好不練。飢時,練功會出現無力現象;飽時,練功由於使腸胃蠕動,會造成呼吸不自然、憋氣、反胃等現象。站樁的時間分配,一般健康人站四十至一小時左右,時間稍多也無妨,在身體能夠承受的前提下可以適量把握。有的初學者在擺正間架後,站上十分鐘,就想把手放下來或改變站樁姿勢,倘若實在不能堅持的話,可以停下來休息一分鐘,再繼續站樁,這時會感到比原來得勁,這種做法只允許做幾次,不能成為習慣。根據教學經驗,一開始就可以半小時為基礎.爭取在十天內達到能站四十分鐘以上。不能站累了就把手放下來,然後身體隨便搖動或休息,或站累了就坐著練,坐著練累了就乾脆不練了,此種練法很難長功夫,也完全違背了站樁之本意。這樣,身體何年何月才能達到“全身放鬆.整體如鑄”呢?當年,不少師兄弟都知道,北京的王選傑先生授藝很嚴,一走進先生住的小院,往那裡一站就是兩個小時,這是師父定下的“章程”。以這種態度去對待站樁,能考驗求真者的意志,也使我們真正體會到“只有吃過梨子的人,才知道梨子滋味”的內涵。先生給我講:“站樁如同燒水,燒燒停停,水無法燒開。”無論乾什麼事情,須認定目標,樹立信心,一鼓作氣乾到底。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需要學習者從站樁中去體悟出蘊含的道理。在站樁中首先要闖的就是靜心關、時間關,怎樣才能樹立自信,延長站樁的時間呢?一、要樹立戰勝自我的信心,把自己當做“敵人”,自己和自己“叫勁”。二、採用意念假借(除樁的意念外)。當年我在站樁時,自我假設薌齋、選傑二先生似乎在前方“監視”著,這樣自我約束力加強了,使兩手輕易不敢落下來,咬著牙堅持,終於打破自身難熬的“極點”關,在時間上有了突破。當今,有不少習者由於受了誤導,初學時就在站樁中找舒服.誤入了“外懈內繃”的意識圈,離拳道相去甚遠。王薌齋先生所說“練之愉快,習之甜蜜”,是指習者在練到有了一定基礎後的體會,是身體的一種自然體現.是拳中的尋“味“。“昧”是在得心應手、隨心所欲之下應感而發的結果。在練中有得,自然升華後達到全身高度協調,才能體會到“甜蜜”二字。從外至內的體悟.並非在初學站樁時就要去刻意追求,那樣反而不合乎王薌齋老先生《大成拳論》的本義,望學者三思。
三、站樁中的現象:把間架姿勢擺正後,一般身體健康者站樁十到十五分鐘時,兩臂就有沉重欲落之意,酸痛感開始襲擊兩臂根部。有的人就開始揚脖子、咧嘴、咬唇,甚至出現悶氣現象,似乎在“堅持硬撐”;有的人手指常常出現麻脹之感;有的人感覺兩臂根部酸、重、熱等。以上這些都屬初接觸站樁時的反應,這種現象的產生原因是:平時身體用力的部位在不用力的情況下慢慢放鬆下來,使放鬆後的肌肉“搭在”骨頭上,於是,平時拉著的筋在骨頭重量作用下,受力後會變粗變長.正吻合了《大成拳論》中“筋粗力大,骨重筋靈”的精論。隨著站樁時間的加長,會覺得手臂根部酸痛減輕,而這種感覺卻逐漸延伸到背部,這時背部會出現酸痛感,但這是第二過渡時期,以後兩臂內又會出現蟻行感,此現象時有時無.一切均屬自然,但不可強求,更不必多慮,同時也會伴有腸鳴、放屁等現象。這種變化說明手臂、背部開始鬆緊適度,筋的靜力產生.腸胃內浮氣在下沉,五臟六腑開始充實頸椎到腰椎關節自上而下時有痛感,這種感覺會漸漸消失,這是第三個時期。這三個時期持續的時間一般約在三個月內。這段時期重點以練養生樁為主,兼練矛盾樁、按球試力、牽拉試力、勾挫試力、摩擦步、三角步和鑽拳、炮拳等。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任何事情一旦有了好的開頭.邁對了頭一步,以後做起來也就相對容易多了。“萬丈高樓,始於平地”,只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才能規劃出未來的藍圖。
四、站樁姿勢的重要性:站樁的姿勢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練功的效果。養生樁的姿勢,可以說既繁又簡。繁者,姿勢的種類很多,大致有十餘種。簡者,各種姿勢都有共同點.不論練習哪種樁法,必須做到頭正、身端、氣靜、神莊,以及胸含腹實,虛靈挺拔,舒適均整。
養生樁的姿勢雖有以下睹原則,但還必須根據不同情況,因人而異設立不同姿勢,根據練功者的不同階段.姿勢也有相應的變化但對於為求建身和研習技擊的人來說,一般練習養生樁中的兩種樁法就行。對於身體虛弱者,可練站式、坐式、臥式、行走式等多種姿勢,其中站式套用較廣,收效也較快。
養生樁對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和預防疾病、延緩衰老可起到定的作用,對近視、肩周炎、腰頸椎病、關節炎、胃病、肝病、心臟病、十二支潰瘍、便秘等亦有很好的療效(已經過臨床實驗)。
五、渾元樁的要點:站樁時,兩腳與肩同寬(約一腳半),平行站立,兩腿自然彎屈(膝關節放鬆就可以,略有微屈一點),站定後,要心平氣和(心中掃除萬慮,呼吸平和自然).目視遠方(平視),全身松而不懈,緊而不僵,面部表情自然。
六、細說渾元樁:對初學者來說,要想真正去學.都得從基礎開始,從細處著手。只有在間架上逐漸找到位,才能加深意念的體會,如果從形體上都不得法,意力就無從談起。說的太細,對功夫略深者似乎是一種“噦嗦”,其實多數學者都忽略了這些細節內容。站定後兩腳平行分開.頭頂項豎,肩沉肘橫,目視遠方,神莊氣靜,繼而兩臂緩緩拿起,環抱於胸前,兩手距離比頭略寬,渾身上下達到“形曲意直、鬆緊適度”。
在站樁時,意念不要過於追求局部之感覺,而應理解似有似無的整體概念,要循序漸進。對細節性的問題也不可忽視,不然在學習中會產生概念模糊,但也不可去一一定位,那樣很難達到自然.為此,樁法既是“矛盾”的,又是對立統一的,“逢節必頂,逢曲必夾”.王薌齋先生在《大成拳論》中明確提出拳學真諦——“中庸”之道,並指出“中庸”之論是大成拳的“核心公式”和“標尺砝碼”。只有從形和意的雙重關係去細說樁法,才會讓學者漸漸升堂入室。
頭部:要求中正不偏,頭如有大繩吊頂;義如頭頂上有個氣球,覺得球有一定壓力,使得頭有上頂之意.這種意念能振奮精神,增強下肢動作的靈活性。
項豎,頸部是頭部與身體連線的重要樞紐,也是較薄弱的環節。“豎”與“立”有共同之意“立”是指不用力地直豎.如一根木頭直豎在地上,是不會用力的,在教學中,有個別學者去用力“豎”,時間一長,頸部會感到彆扭、疼痛,若不及時調整,身體會出現毛病一做到“頭頂項豎”,下頜也要自然微收,在做法上不要過分強調。
目正,指目光平視,遠望之意,眼神不可極力集中,形成盯物現象,以免神情恍惚,神莊,是指神情莊重,有膽大心明之神威。精神含蓄,神光有包容萬物之感,處之修靜狀態,具有“神光內斂”之意。在心平氣和之時,極力聽遠處之聲音.有“靜心聽微雨”之感。聽時不可屏氣,意念不可太重,這樣對靜心幫助較大。口不可緊閉,不可強調所謂的“舌舔上齶能生津”、“牙齒微閉能增力”等要求,只有忘掉呼吸,才能達到呼吸自然.一旦注重呼吸,反而會覺得胸悶、憋氣。
肩部與兩臂:肩沉,指肩部松沉。有不少習者把肩的位置弄錯,去松肩膀頭部位,造成臂痛,其實挑擔的部位就是肩。肘橫,指在兩臂環抱之時,兩肘有外撐之意。應在肩沉後去找肘橫,並非指兩臂與地面絕對平行。把兩臂拿起,環抱於胸前,環抱指橢圓形抱,兩小臂略高於肩和肘,小臂下如有木球輕托,兩臂如各環抱一紙球,初學者可加兩球相互排斥之意念。兩手之間的距離應與頭同寬或比頭略寬,手腕內扣,但不可扣得太死。五指分開後,有掌心內吸之感,拇指和小指各上下分拉,虎口撐開,兩手中指在胸前斜對。假如中指能拉長一米.恰好在胸前中線交叉,會形成“×”號,食指向中指內側靠攏,兩指間略有縫隙.無名指獨立分開。這樣,就形成了拇指和小指卜下拉勁,中指有向前指勁和向後拉勁,手指都有“直中略曲”之狀,手腕和指頭均含有繃勁.兩手間如有五根彈簧。當站好後,兩臂有挑之不起、砸之不落、拉之不動、推之不移之感。
背部:由於肩沉、頭頂懸和兩臂所持樁架,使背部鬆緊適度。腰部有下垂之意,但不可用力。腰與背之間有牽拉勁,頭與背、腰有牽拉勁。胸部要自然放鬆,有空胸感覺。由於做到胸空,腹部會變得充實.即拳論中的“小腹常圓”之說。
胯部:身體後靠,胯部微掖,如坐一高板凳。雙胯對上身支撐力較大,不可舍下坐之念。
膝部:兩膝放鬆,略有彎屈,這彎屈是指緊中松的過程,身體重量就會自然落到雙腳上。而兩腿間的意
念,猶如夾擠著一個氣球。
腳部:雙腳自然放鬆,身體重心略靠後腳跟,重量可分配為前四後六,腳趾無須抓地。
至此,拙文如能達到拋磚引玉之目的,實乃筆者之幸。
項豎,頸部是頭部與身體連線的重要樞紐,也是較薄弱的環節。“豎”與“立”有共同之意“立”是指不用力地直豎.如一根木頭直豎在地上,是不會用力的,在教學中,有個別學者去用力“豎”,時間一長,頸部會感到彆扭、疼痛,若不及時調整,身體會出現毛病一做到“頭頂項豎”,下頜也要自然微收,在做法上不要過分強調。
目正,指目光平視,遠望之意,眼神不可極力集中,形成盯物現象,以免神情恍惚,神莊,是指神情莊重,有膽大心明之神威。精神含蓄,神光有包容萬物之感,處之修靜狀態,具有“神光內斂”之意。在心平氣和之時,極力聽遠處之聲音.有“靜心聽微雨”之感。聽時不可屏氣,意念不可太重,這樣對靜心幫助較大。口不可緊閉,不可強調所謂的“舌舔上齶能生津”、“牙齒微閉能增力”等要求,只有忘掉呼吸,才能達到呼吸自然.一旦注重呼吸,反而會覺得胸悶、憋氣。
肩部與兩臂:肩沉,指肩部松沉。有不少習者把肩的位置弄錯,去松肩膀頭部位,造成臂痛,其實挑擔的部位就是肩。肘橫,指在兩臂環抱之時,兩肘有外撐之意。應在肩沉後去找肘橫,並非指兩臂與地面絕對平行。把兩臂拿起,環抱於胸前,環抱指橢圓形抱,兩小臂略高於肩和肘,小臂下如有木球輕托,兩臂如各環抱一紙球,初學者可加兩球相互排斥之意念。兩手之間的距離應與頭同寬或比頭略寬,手腕內扣,但不可扣得太死。五指分開後,有掌心內吸之感,拇指和小指各上下分拉,虎口撐開,兩手中指在胸前斜對。假如中指能拉長一米.恰好在胸前中線交叉,會形成“×”號,食指向中指內側靠攏,兩指間略有縫隙.無名指獨立分開。這樣,就形成了拇指和小指卜下拉勁,中指有向前指勁和向後拉勁,手指都有“直中略曲”之狀,手腕和指頭均含有繃勁.兩手間如有五根彈簧。當站好後,兩臂有挑之不起、砸之不落、拉之不動、推之不移之感。
背部:由於肩沉、頭頂懸和兩臂所持樁架,使背部鬆緊適度。腰部有下垂之意,但不可用力。腰與背之間有牽拉勁,頭與背、腰有牽拉勁。胸部要自然放鬆,有空胸感覺。由於做到胸空,腹部會變得充實.即拳論中的“小腹常圓”之說。
胯部:身體後靠,胯部微掖,如坐一高板凳。雙胯對上身支撐力較大,不可舍下坐之念。
膝部:兩膝放鬆,略有彎屈,這彎屈是指緊中松的過程,身體重量就會自然落到雙腳上。而兩腿間的意
念,猶如夾擠著一個氣球。
腳部:雙腳自然放鬆,身體重心略靠後腳跟,重量可分配為前四後六,腳趾無須抓地。
至此,拙文如能達到拋磚引玉之目的,實乃筆者之幸。
摘自《精武》2000年第9期
大成拳站樁 試力 走步三部曲
“欲求技擊之妙用,須以站樁換勁為根始,所謂使其弱者轉為強,拙者化為靈也。”王薌齋老先生在《站樁》一文中談到了站樁對技擊的作用。
一般未練過內家拳的人,對樁功的認識較粗淺,大都認為站樁能使腳下有根、長力量,但對於各種樁法的內涵卻無法深究,對於力從站樁中所得,並能在技擊中充分體現其作用的事實,持一種懷疑態度。更有甚者,認為站樁只會越站越呆板,視其道“靈者變拙也”。這些人大概只見到樁功表面的東西,或受其它拳術中低馬步樁的影響太深,腦子裡的舊觀念一下子無法更新。初學站樁的人,雖然對樁法初步有些了解,但對具體的站法或時間要求卻難以把握,加之缺乏明師指教,若再受一些誤傳誤授的說教,極易偏離真正的大成拳道,以致雖浪費時間不少,但難得其法要,站來站去,見效甚微。有些甚至誤導人脫離實際的歪門邪道,如“開天目發光”、“內氣外放”、“隔空擊物”等偽科學的“特異功能”,只會使學習者落得氣泄銀空,令人痛心矣!
站樁既是大成拳“七妙法門”的入門功法,又是登堂入室的高級功法。“欲知拳真髓,首由站樁起”。站樁應首先做到間架外形到位,精神舒暢,心平氣和。在形體上找“松”勁,以肩、腰、胯等關節的松活,從整體中領悟“松”、“沉”勁兒,達到“松”、“整”互換。只有真正的“松”下來,實戰時“力如泥”的“懶惰勁”才能突出體現。即所謂“神行若一,整體如鑄”。在整中松、松中整的體會中,要有精神貫穿、調配始終,即在長期的松中有精神的統一,才能體會意緊。緊是精神和力量的高度和諧,求得樁態自然中的鬆緊,不要去追求局部肢體的多面力,那樣容易出現極端。大成拳樁功上的外形符合中庸之道,如“直與曲、長與短”之間都符合乎“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的辯證關係。 大成拳站樁和其他拳術的練法有本質的區別,它注重內在自然力之修煉,是在松合自然、不用力而得力的狀態下鍛鍊身體,促使筋骨、神經、細胞的內在變化,進一步開發人體潛在的原始本能,達到“肌肉鬆靈、筋粗力大,骨重筋靈”的目的。站樁原則是“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微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才是生生不已之動。”以站樁為例,外形視之不動,但隨時間推移,功力會與日俱增,令人生威。雖外形視之不動,而內里卻真動。站樁重在精神和整體力量的培養,而不需藉助其他運動和訓練(如:沙袋、槓鈴等)。如果對二者練出的勁力作個比較,就不難發現,前者(站樁)柔中帶剛,後者(舉槓鈴、打沙袋)則剛中蘊僵。 站樁以松活、蓄力為主,而則由試而得。當樁功站一段時間後,身體從松中能體認到一種潛在的能量,也就能從手與手、腳與腳、肘與膝、肩與胯等部位體會到相互排斥和吸引的勁兒,此即爭力與合力,謂之“矛盾力”。這時就應進行第二步功法——試力。
試力,就是把樁中之力通過試力練習,慢慢以求,就是從“虛無中求實際”。試力可分為鉤挫、風帆、波浪等幾種方法,可進行定步、活步練習,求得慢中快、快中慢,再去摸勁、試勁,真到得勁。在試力時,意想身體與周圍的物體、空氣等產生“碰撞”、“摩擦”。隨著功夫的增長,這種感覺會越來越強烈。當得力之後,應進行走步訓練。走步初練以摩擦步為主。摩擦步也叫“活步試力”,或叫“運動試力”。摩擦步的練習,對運動中兩腳前後、左右互換的平衡和身體勁力的整體協調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實作奠定了基礎。
站樁、試力、走步是大成拳“七妙法門中的重要部分。如果這三步功法打不好基礎,就無法去做試聲、發力、推手和實作。望初學者切記,不可捨近求遠、貪新務虛。 站樁、試力、走步這三步功法在時間上的安排大致是站樁占60%,試力占15%,走步占25%。站樁是換勁、生力之本,謂之源;試力是摸勁、運力之引,謂之渠,走步是用勁、動力之現,謂之灌。這三步功法如池塘蓄水、挖渠、灌溉,是相關聯的步驟。要把寬大的池塘蓄滿水是本;如果沒水,挖渠就是徒勞,灌溉也無從談起;如果池塘水滿,不去挖渠引灌,蓄水只是徒勞,無法使用;池塘水滿,渠道暢通,但沒有澆灌之用,也是前功盡棄。池塘、渠道、灌溉三者都應具備,前兩者主要為後者奠定基礎。關鍵在於池塘蓄水,池水越充盈,作用才越大。為此,站樁是大成拳“七妙法門”中的首要功法。
王選傑先生當年給我講拳時,把以上三步功法比喻為合面、揉面和拉麵。要我們去思考、體認、領悟其中的韻味。他老人家常告誡我們,要與武友廣泛交流,從實戰中去體會大成拳的勁力。
一般未練過內家拳的人,對樁功的認識較粗淺,大都認為站樁能使腳下有根、長力量,但對於各種樁法的內涵卻無法深究,對於力從站樁中所得,並能在技擊中充分體現其作用的事實,持一種懷疑態度。更有甚者,認為站樁只會越站越呆板,視其道“靈者變拙也”。這些人大概只見到樁功表面的東西,或受其它拳術中低馬步樁的影響太深,腦子裡的舊觀念一下子無法更新。初學站樁的人,雖然對樁法初步有些了解,但對具體的站法或時間要求卻難以把握,加之缺乏明師指教,若再受一些誤傳誤授的說教,極易偏離真正的大成拳道,以致雖浪費時間不少,但難得其法要,站來站去,見效甚微。有些甚至誤導人脫離實際的歪門邪道,如“開天目發光”、“內氣外放”、“隔空擊物”等偽科學的“特異功能”,只會使學習者落得氣泄銀空,令人痛心矣!
站樁既是大成拳“七妙法門”的入門功法,又是登堂入室的高級功法。“欲知拳真髓,首由站樁起”。站樁應首先做到間架外形到位,精神舒暢,心平氣和。在形體上找“松”勁,以肩、腰、胯等關節的松活,從整體中領悟“松”、“沉”勁兒,達到“松”、“整”互換。只有真正的“松”下來,實戰時“力如泥”的“懶惰勁”才能突出體現。即所謂“神行若一,整體如鑄”。在整中松、松中整的體會中,要有精神貫穿、調配始終,即在長期的松中有精神的統一,才能體會意緊。緊是精神和力量的高度和諧,求得樁態自然中的鬆緊,不要去追求局部肢體的多面力,那樣容易出現極端。大成拳樁功上的外形符合中庸之道,如“直與曲、長與短”之間都符合乎“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的辯證關係。 大成拳站樁和其他拳術的練法有本質的區別,它注重內在自然力之修煉,是在松合自然、不用力而得力的狀態下鍛鍊身體,促使筋骨、神經、細胞的內在變化,進一步開發人體潛在的原始本能,達到“肌肉鬆靈、筋粗力大,骨重筋靈”的目的。站樁原則是“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微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才是生生不已之動。”以站樁為例,外形視之不動,但隨時間推移,功力會與日俱增,令人生威。雖外形視之不動,而內里卻真動。站樁重在精神和整體力量的培養,而不需藉助其他運動和訓練(如:沙袋、槓鈴等)。如果對二者練出的勁力作個比較,就不難發現,前者(站樁)柔中帶剛,後者(舉槓鈴、打沙袋)則剛中蘊僵。 站樁以松活、蓄力為主,而則由試而得。當樁功站一段時間後,身體從松中能體認到一種潛在的能量,也就能從手與手、腳與腳、肘與膝、肩與胯等部位體會到相互排斥和吸引的勁兒,此即爭力與合力,謂之“矛盾力”。這時就應進行第二步功法——試力。
試力,就是把樁中之力通過試力練習,慢慢以求,就是從“虛無中求實際”。試力可分為鉤挫、風帆、波浪等幾種方法,可進行定步、活步練習,求得慢中快、快中慢,再去摸勁、試勁,真到得勁。在試力時,意想身體與周圍的物體、空氣等產生“碰撞”、“摩擦”。隨著功夫的增長,這種感覺會越來越強烈。當得力之後,應進行走步訓練。走步初練以摩擦步為主。摩擦步也叫“活步試力”,或叫“運動試力”。摩擦步的練習,對運動中兩腳前後、左右互換的平衡和身體勁力的整體協調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實作奠定了基礎。
站樁、試力、走步是大成拳“七妙法門中的重要部分。如果這三步功法打不好基礎,就無法去做試聲、發力、推手和實作。望初學者切記,不可捨近求遠、貪新務虛。 站樁、試力、走步這三步功法在時間上的安排大致是站樁占60%,試力占15%,走步占25%。站樁是換勁、生力之本,謂之源;試力是摸勁、運力之引,謂之渠,走步是用勁、動力之現,謂之灌。這三步功法如池塘蓄水、挖渠、灌溉,是相關聯的步驟。要把寬大的池塘蓄滿水是本;如果沒水,挖渠就是徒勞,灌溉也無從談起;如果池塘水滿,不去挖渠引灌,蓄水只是徒勞,無法使用;池塘水滿,渠道暢通,但沒有澆灌之用,也是前功盡棄。池塘、渠道、灌溉三者都應具備,前兩者主要為後者奠定基礎。關鍵在於池塘蓄水,池水越充盈,作用才越大。為此,站樁是大成拳“七妙法門”中的首要功法。
王選傑先生當年給我講拳時,把以上三步功法比喻為合面、揉面和拉麵。要我們去思考、體認、領悟其中的韻味。他老人家常告誡我們,要與武友廣泛交流,從實戰中去體會大成拳的勁力。
摘自《精武》2000年第5期
痛悼恩師王選傑先生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在心中流淌的文字尚未出現時,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這句悲愴之語最能說出我此時此刻的心情。
2000年春節臨近時,我曾數次打電話問師傅安否。可是,從那邊的話筒回音中隱隱聽到師傅的聲音有點異樣,我立即問:師傅,您是不是感冒了?當時師傅只是說身體有點不舒服。掛斷電話後,我的心情恍惚,忐忑不安,總想去京探望師傅。然而由於2000年春節將近,教學授徒已到關鍵之時,千頭萬緒,諸事纏身,終未成行。但我卻始終心繫北京――南草廠前半壁街15號師傅居住之所。3月17日晚,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突然大作,師弟的聲音從北京那邊傳來:師傅不幸於2000年3月16日下午6時在京仙逝!
我驚呆了,這不啻晴天霹靂。師傅走了?!目睹牆上師傅的大幅拳照,我的淚水奪眶而出……
師傅,您怎么會如此忍心離開我們!
我的思緒,我的回憶,似乎使時光倒流……
我第一次見先生,是在1986年夏,因仰慕王選傑的大名,我隻身到北京尋找大成拳。由於自幼習練少林點子拳、菩提拳和排打功,抱著對大成拳站樁、試力、走步、發力、試聲、推手、實作“七妙法門”特殊練法的興趣,來到了北京王先生家中。自我介紹後,先生拿起我的右手看了一眼打樹捶牆長出的“白花老繭”,便和一旁的兩名學生說:“你們看他多用功,可惜,白費功沒啥用!常此下去,骨頭都變形了,純屬戕生運動,這不是武術!”這番話當時讓我真有點受不了。苦苦練了十來年,踢樹打牆,開磚劈石,本來想讓人說練得不賴,沒想到被先生貶得一錢不值!
先生看出了我的心思,拍著我的肩說:“小程,你這身板倒是塊練武的料,不要去練那些愚功夫了。可是,你現在不了解大成拳,說多了你也不明白,以後,只要肯用功,定能成大器。”不愧是精禪學的大師,幾句話,便讓我的心平靜了。看到院中有幾個站樁、走步的師兄,我信步來到他們跟前,看樣學樣地練了起來。這一站,從此使我步入了追求大成拳真諦的開端,認識到了真正的武學。當時,對於大成拳別開生面的練功之法,不僅武術界,就是一些習武者也感到既新奇又懷疑。這種不動的站樁,緩慢的摩擦步,在技擊中能實用嗎?在這第一次站樁時,懷疑也在我心中不時泛起。先生似透穿了我的“肉身”,走上前來對我說:“小程,我不妨用大成拳的松整勁輕輕地碰你一下,體會體會如何?”我十分謹慎地說:“師傅,你可輕著點!”只見先生微然一笑,僅用右拳輕輕落到我的左胸部。剎那間,我就覺如急風驟雨,似有一碩大鐵球實實地撞過來,一種無形的恐懼感襲遍全身,便不由自主地拔足而起,幸好有師兄接住,至今使我記憶猶新。此後,我被大成拳的神奇迷住了,一發而不可收,隨師學了八年。師傅常給我講:功夫是練出來的,應練中悟、悟中練、多體認。他希望每個弟子“學師法,而不拘泥於師法”,對武學要有獨到的認識和創新精神。
記得是1993年,師傅和我們一起在北海公園練功,大概一時興起,師傅教王尚文師兄和我練起了大成神技――游龍拳。師傅雖年過花甲,身形亦壯碩,可說是虎背熊腰,演練起來卻分外輕靈,時而“游龍攜浪”、時而“龍騰青雲”,動作輕如拂雲,重如金石,運動的韻律充盈著一種無言的美。那時,我的笨拙,被好學所取代,幼稚被年歲所彌補。
為了弘揚大成拳精粹,1994年春,我被師傅委派到南海軍區後勤部(三亞市大東海)授拳帶徒。又於1995年先後到內蒙赤峰、遼寧、福建等地去傳拳。在教拳過程中,也曾與不少武林同道們切磋交流過幾十次。幸不辱師門未嘗一挫,這無疑體現了大成拳實戰特點。時至1996年,可能由於我在大成拳上有所漸悟,師傅建議我在山東無棣縣老家開館授徒。當年冬,我遵照師命,創辦了無棣縣中華大成拳館。我的能力雖然有限,但是,大成拳實用價值高,又有養生作用,加上我盡心盡力的教學,學生人數不斷增多。我又開辦了文化課,從國小、國中、專修,增加到文武中專班,這樣以來,親聆師傅教誨的時間也就漸漸少了。1998年冬,我抽空去京看望師傅,並把成績告訴他老人家。師傅聽了非常高興,仔細詢問了我對辦館的管理、教學和發展情況後,老人家嚴肅地說:“教學生不能誤人子弟,要因人施教,還要多講武德,無德藝難精,讓他們從正面開悟,以德為本,德武並重。”先生見我置身於大成拳的發展,還再三叮囑,要我勤用功,並為我補講並傳授了許多有關大成拳方面的法理、秘奧。他老人家一再鼓勵我修文,根據自己的體悟寫出有關大成拳學的著述來。臨別時,我與師傅依依難捨,我告訴他老人家:“明年放秋假,再來看望您。”然而,卻未曾想到,那是我與先生的最後……
王選傑先生,是當今武壇上名副其實的實戰搏擊家,是大成拳第二代“中興之主”。為了這一拳學珍寶能得以發揚光大,他嘔心瀝血,教拳之餘寫下了《王薌齋與大成拳》、《一指禪點穴技擊養生術》、《大成拳法要集成》、《大成拳實戰絕技》等十幾部中外版著作,上百篇在各武術刊物和佛學書刊上發表的文章。師傅,您也許太累了。您參禪佛學,把自己的一生都無私地奉獻給了自己摯愛的大成拳學,並使之發揚光大。今天,師傅您雖匆匆地走了,但是,弟子我一定要牢記您的教誨,繼承您的大成拳精神。願您在天之靈得以超度,魂歸極樂!
師傅,“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您的音容笑貌長留我心中。
不盡的思念,僅以此文紀念您老人家對我的恩重如山!
師傅,您怎么會如此忍心離開我們!
我的思緒,我的回憶,似乎使時光倒流……
我第一次見先生,是在1986年夏,因仰慕王選傑的大名,我隻身到北京尋找大成拳。由於自幼習練少林點子拳、菩提拳和排打功,抱著對大成拳站樁、試力、走步、發力、試聲、推手、實作“七妙法門”特殊練法的興趣,來到了北京王先生家中。自我介紹後,先生拿起我的右手看了一眼打樹捶牆長出的“白花老繭”,便和一旁的兩名學生說:“你們看他多用功,可惜,白費功沒啥用!常此下去,骨頭都變形了,純屬戕生運動,這不是武術!”這番話當時讓我真有點受不了。苦苦練了十來年,踢樹打牆,開磚劈石,本來想讓人說練得不賴,沒想到被先生貶得一錢不值!
先生看出了我的心思,拍著我的肩說:“小程,你這身板倒是塊練武的料,不要去練那些愚功夫了。可是,你現在不了解大成拳,說多了你也不明白,以後,只要肯用功,定能成大器。”不愧是精禪學的大師,幾句話,便讓我的心平靜了。看到院中有幾個站樁、走步的師兄,我信步來到他們跟前,看樣學樣地練了起來。這一站,從此使我步入了追求大成拳真諦的開端,認識到了真正的武學。當時,對於大成拳別開生面的練功之法,不僅武術界,就是一些習武者也感到既新奇又懷疑。這種不動的站樁,緩慢的摩擦步,在技擊中能實用嗎?在這第一次站樁時,懷疑也在我心中不時泛起。先生似透穿了我的“肉身”,走上前來對我說:“小程,我不妨用大成拳的松整勁輕輕地碰你一下,體會體會如何?”我十分謹慎地說:“師傅,你可輕著點!”只見先生微然一笑,僅用右拳輕輕落到我的左胸部。剎那間,我就覺如急風驟雨,似有一碩大鐵球實實地撞過來,一種無形的恐懼感襲遍全身,便不由自主地拔足而起,幸好有師兄接住,至今使我記憶猶新。此後,我被大成拳的神奇迷住了,一發而不可收,隨師學了八年。師傅常給我講:功夫是練出來的,應練中悟、悟中練、多體認。他希望每個弟子“學師法,而不拘泥於師法”,對武學要有獨到的認識和創新精神。
記得是1993年,師傅和我們一起在北海公園練功,大概一時興起,師傅教王尚文師兄和我練起了大成神技――游龍拳。師傅雖年過花甲,身形亦壯碩,可說是虎背熊腰,演練起來卻分外輕靈,時而“游龍攜浪”、時而“龍騰青雲”,動作輕如拂雲,重如金石,運動的韻律充盈著一種無言的美。那時,我的笨拙,被好學所取代,幼稚被年歲所彌補。
為了弘揚大成拳精粹,1994年春,我被師傅委派到南海軍區後勤部(三亞市大東海)授拳帶徒。又於1995年先後到內蒙赤峰、遼寧、福建等地去傳拳。在教拳過程中,也曾與不少武林同道們切磋交流過幾十次。幸不辱師門未嘗一挫,這無疑體現了大成拳實戰特點。時至1996年,可能由於我在大成拳上有所漸悟,師傅建議我在山東無棣縣老家開館授徒。當年冬,我遵照師命,創辦了無棣縣中華大成拳館。我的能力雖然有限,但是,大成拳實用價值高,又有養生作用,加上我盡心盡力的教學,學生人數不斷增多。我又開辦了文化課,從國小、國中、專修,增加到文武中專班,這樣以來,親聆師傅教誨的時間也就漸漸少了。1998年冬,我抽空去京看望師傅,並把成績告訴他老人家。師傅聽了非常高興,仔細詢問了我對辦館的管理、教學和發展情況後,老人家嚴肅地說:“教學生不能誤人子弟,要因人施教,還要多講武德,無德藝難精,讓他們從正面開悟,以德為本,德武並重。”先生見我置身於大成拳的發展,還再三叮囑,要我勤用功,並為我補講並傳授了許多有關大成拳方面的法理、秘奧。他老人家一再鼓勵我修文,根據自己的體悟寫出有關大成拳學的著述來。臨別時,我與師傅依依難捨,我告訴他老人家:“明年放秋假,再來看望您。”然而,卻未曾想到,那是我與先生的最後……
王選傑先生,是當今武壇上名副其實的實戰搏擊家,是大成拳第二代“中興之主”。為了這一拳學珍寶能得以發揚光大,他嘔心瀝血,教拳之餘寫下了《王薌齋與大成拳》、《一指禪點穴技擊養生術》、《大成拳法要集成》、《大成拳實戰絕技》等十幾部中外版著作,上百篇在各武術刊物和佛學書刊上發表的文章。師傅,您也許太累了。您參禪佛學,把自己的一生都無私地奉獻給了自己摯愛的大成拳學,並使之發揚光大。今天,師傅您雖匆匆地走了,但是,弟子我一定要牢記您的教誨,繼承您的大成拳精神。願您在天之靈得以超度,魂歸極樂!
師傅,“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您的音容笑貌長留我心中。
不盡的思念,僅以此文紀念您老人家對我的恩重如山!
摘自《精武》2000年第8期
《世界知名專家人生感悟錄》
人生並非演戲,但又似乎像演員那樣,在特定的環境中必須充當一定的角色。別人的話,僅能做參考,真正的主意還要靠自己去定,等閒視之,左顧右盼,只能讓機會溜掉,後悔藥在藥店裡永遠買不到。
生活中的裂痕是最可怕的,也是潛在危險的,只有時時預防、謹慎,一旦出現是很不好挽救的。
書本像只望遠鏡,實踐宛如放大鏡,社會更像穿衣鏡,經驗就是反光鏡。人生之路崎嶇坎坷,與學校考試截然不同,成功者是一百或九十分,而失敗者則是零分,懸殊之比是非常無情的。
一個人生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腳踏實地、努力工作、勤奮吃苦、積累經驗;經驗是人生中的無價之寶。
希望與現實的腳步差的太遠,靠什麼去把它們連在一起呢?想,是多么傷腦筋的字眼,可解脫傷腦筋還是離不開它;思,是更加傷心的事,有誰願思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呢?念,是十分傷感情的事,盼得到又有幾何呢?乾,抓住機遇,挺身而出!自然的東西是最高的東西,用再豐富的語言也無法去描繪它,大自然孕育了人生。
摘自《世界知名專家人生感悟錄》2002年版
人生格言
1、人生猶如一艘遠航的船,要使它到達目的地,除了要有堅定的信念與膽略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正確的航向和目標。
2、多讀書、讀好書能醫愚;勤練功、練真功能睿智。
3、人世間最有價值的不是金銀財富,而是淵博的知識和技能;最珍貴的不是財物而是健康長壽。
4、太陽的光輝鑄成浩瀚的天宇,教師的公德造就偉大的靈魂——教師的事業是偉大的事業.它可以和太陽同輝。
5、凡好文武者,必終身求之而不懈,只有這樣,才能立於高峰之巔。
6、自然的東西是最高的,即使用再豐富的語言也無法描繪它,大自然蘊育了人生。
3、人世間最有價值的不是金銀財富,而是淵博的知識和技能;最珍貴的不是財物而是健康長壽。
4、太陽的光輝鑄成浩瀚的天宇,教師的公德造就偉大的靈魂——教師的事業是偉大的事業.它可以和太陽同輝。
5、凡好文武者,必終身求之而不懈,只有這樣,才能立於高峰之巔。
6、自然的東西是最高的,即使用再豐富的語言也無法描繪它,大自然蘊育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