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葉珠蕨

稀葉珠蕨

稀葉珠蕨(Cryptogramma stelleri (S. G. Gmel.) Prantl)是鳳尾蕨科珠蕨屬植物。根狀莖細長橫走,略有一二淡棕色、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小鱗片。葉二型,疏生;羽片3-4對,近圓形;葉片長4-7厘米,寬1.8-4厘米;羽片4-5對;小羽片1-2對。葉脈羽狀分叉,少有單一孢子囊群生於小脈頂部,彼此分開,成熟時常匯合;囊群蓋膜質,灰綠色,邊緣多少不整齊,寬不達主脈,成熟時張開。

分布於日本高寒山地、亞北極帶、俄羅斯(西伯利亞山地)、喜馬拉雅和北美洲;在中國分布於河北(淶源、懷來、小五台)、陝西(太白山)、甘肅(張掖)、青海(大通)、新疆(天山北麓、沙灣、博格達山)、台灣(新竹、宜蘭)、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生長於海拔1700-4200米的冷杉或杜鵑林下石縫。

稀葉珠蕨是一種較好的室內觀賞植物。葉具短柄,羽葉濃綠,孢子葉好似朵朵小花,嬌態十分迷人,宜盆栽觀賞。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稀葉珠蕨
  • 拉丁學名:Cryptogramma stelleri (S. G. Gmel.) Prantl 
  • 別名:史塔珠蕨、疏葉珠蕨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木賊綱
  • :水龍骨目
  • :鳳尾蕨科
  • 珠蕨屬
  • :稀葉珠蕨
  • 命名者及年代:(Gmel.) Prantl,1882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孢子,分株,栽培技術,上盆基質,水肥管理,溫度光照,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根狀莖細長橫走,略有一二淡棕色、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小鱗片。葉二型,疏生,不育葉較短,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圓鈍頭,一回羽狀或二回羽裂(少有二回羽狀);羽片3-4對,近圓形,全緣或淺波狀;能育葉的柄長6-8厘米,粗1毫米左右,棕禾稈色;葉片長4-7厘米,寬1.8-4厘米,闊披針形或長圓形,二回羽狀;羽片4-5對,中部以下的有柄,基部一對最大,一回羽狀;小羽片1-2對,上先出,闊披針形,短尖頭或鈍頭,基部楔形,有短柄;或幾無柄。葉脈羽狀分叉,少有單一。葉乾後薄草質,黃綠色,兩面無毛。孢子囊群生於小脈頂部,彼此分開,成熟時常匯合;囊群蓋膜質,灰綠色,邊緣多少不整齊,寬不達主脈,成熟時張開。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700-4200米的冷杉或杜鵑林下石縫。主要生長在南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森林濕潤山區,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最適宜生長溫度為15-22℃,耐高寒,耐陰。
稀葉珠蕨
稀葉珠蕨

分布範圍

分布於日本高寒山地、亞北極帶、俄羅斯(西伯利亞山地)、喜馬拉雅和北美洲;在中國分布於河北(淶源、懷來、小五台)、陝西(太白山)、甘肅(張掖)、青海(大通)、新疆(天山北麓、沙灣、博格達山)、台灣(新竹、宜蘭)、雲南西北部(洱源、麗江、香格里拉和德欽)和西藏(拉薩、波密和察隅)。

繁殖方法

孢子

稀葉珠蕨主要是利用孢子進行播種繁殖。這種觀葉植物,生有兩型葉片,即營養葉片和孢子葉片。稀葉珠蕨的孢子囊,群生於孢子葉片的邊緣,孢子囊肥大。採收的時候,主要是看孢子囊的顏色,一般成熟的孢子,囊袋為褐黃色。這時,可將結有孢子囊的葉片剪下,用潔淨的紙袋或塑膠袋將其套上,置於通風於燥的地方,大約3-4天,將孢子裝入袋中,準備播種繁殖。
稀葉珠蕨的播種繁殖可用淺口大盆。基質可用森林腐葉土4份、泥炭土3份、沙質園田土3份,略加少量的消石灰配製,充分拌和,嚴格進行蒸氣高溫消毒。上盆前,花盆底孔,要用多塊瓦片蓬蓋,認真做好排水層,基質上盆可略低於盆沿2-3厘米,把平壓實,然後將苗床浸入淺水大盆中,讓水分從花盆底孔向內滲透,待基質完全濕潤後,取出苗床,置於向陽的地方,稍晾一晾,再把孢子撒播在苗床內。操作時,孢子不能播得太密,以免出苗後擠成一團,不利於間苗。種子播下後,苗床上覆蓋玻璃,置於半蔭蔽的地方。播種基質初期必須保持濕潤,一般播後15-20天種子便開始萌發,待其長出葉原體後,逐步減少水分,增加光照度,一般經過2-3個月的牛長發育,孢子體才能長出真葉。當葉片長出3-4片真葉時,就可進行定植分栽了。

分株

稀葉珠蕨是一種叢生性生長的植物,它的根狀莖具有全能性的功能,不論地栽或盆栽,一般生長3-4年後,就可適當進行分切,每株留葉3-4片(少了難於成活),栽活以後,便成為棵獨立的植株。稀葉珠蕨的分株時間,宜在5-7月。因為這段時間,我國南北各地,大多氣溫高,陰雨天氣多,空氣濕度大,植株體的生理功能特別活躍,適宜稀葉珠蕨的生長發育,是分株繁殖的最佳時間。稀葉珠蕨喜歡森林腐葉土,因此,分株繁殖的基質,可用森林腐葉土4份、石灰岩風化後形成的山泥土3份、腐殖土2份、沙質園田土1份配製。這些基質配好後要充分拌和,再經嚴格的高溫蒸氣消毒,便可上盆使用。分栽時,盆底要做好排水層。放一層粗穎粒的培養土,然後再用細培育土把分株苗植於花盆中央。操作時要精細,絕對不能損傷根狀莖。同時,栽培不宜過深,以能穩固株體為宜。栽好後澆一次透水,將盆花置於半蔭蔽的環境,精心養護半個月,待分株苗恢復生長後,便可進行正常管理。

栽培技術

上盆基質

稀葉珠蕨在深山野外,主要生長在濕潤的林蔭下及岩石縫隙中,因而,性喜混潤和散射光照的氣候環境。為了滿足稀葉珠蕨的生長習性和對土壤的要求,其栽培基質可用石灰岩風化士3份、泥炭土3份、森林腐葉土3份、沙質菜園土1份配製土壤的pH值在5.6-6.0之間。基質配好後要充分拌和,嚴格進行高溫蒸氣消毒,才可上盆使用。稀葉珠蕨的栽培,可用大小適宜的精美陶瓷花盆,或宜興紫砂盆,因這兩種盆子的通透性比土陶盆差,所以,在做好排水層時,可在底部放一層花生売之類的東西,上面再填培養上,栽培不宣過深,以能夠穩定植株為宜。盆花栽好後把水澆透,置於蔭蔽通風的地方。待其恢復生機後,便可進行正常管理。

水肥管理

施肥:稀葉珠蕨在整個的生長過程中,是需要一定的養分的。蒔養者可根據植株的長勢,在早春新芽尚未萌動前,植株開始活動的時候,施些稀薄的有機液體肥料。一般每十天半月施一次以花生麩漚制的浸出液,濃度為1:10或1:12。為了使葉片碧綠,更具觀賞價值,也可用0.05%的尿素或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每十天半月交替施用。對稀葉球蕨的營養管理,要做到寧淡勿濃,嚴格控制濃度,否則根莖容易腐爛,造成植株死亡。
澆水:稀葉珠蕨性喜濕潤,要求在蔭蔽濕潤的環境中生長。盆栽室內時養,花盆要放在蓄水盆中,土壤保持濕潤,空氣相對混度為75%以上尤其是春、夏兩季,每天應對植株進行多次霧狀噴水,增加小範圍的空氣混度,花盆座盤的水位,要略高於花盆底孔,讓水分不斷地滲入基質中,這是保持基質濕潤的絕好辦法。

溫度光照

稀葉珠蕨能耐高寒,冬季不需要採取特別的保溫措施,就能安全越冬。稀葉珠蕨喜歡溫柔的陽光照射,也能耐陰。夏季溫度過高,陽光過於強烈,要把盆花置於蔭蔽的濕潤環境,否則,蒸發加劇,植株體內失水,嚴重時,葉片乾邊反卷,影響觀賞。所以,家庭蒔養的植株,應把盆花置於北向陽台或窗台內,東西兩側射光就能滿足植株對光照的要求。冬季要把盆花放在南向的陽台內蒔養,讓光線充分照射,對植株越冬非常有利。

主要價值

稀葉珠蕨是一種較好的室內觀賞植物,葉具短柄,羽葉濃綠,孢子葉好似朵朵小花,嬌態十分迷人,宜盆栽觀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