秫(高粱俗稱)

秫(高粱俗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秫,俗稱高粱,禾本科高粱屬。1年生草本。稈實心,中心有髓。分櫱或分枝。葉片似玉米,厚而窄,被蠟粉,平滑,中脈呈白色。圓錐花序,穗形有帶狀和錘狀兩類。日常多用作釀酒原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秫
  • 別稱:高粱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高粱屬
古文,植物形態,栽培技術,選地整地,輪作倒茬,田間管理,施肥管理,

古文

秫,故照宙永稷之黏者也。——《說文》
黍秫稷粟麻秔。——《急就篇
染羽以朱湛丹秫。蓋有赤白二種。今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秫亦胡秫。——《考工記·鐘氏》
春狼埋紋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陶淵明《和郭主簿》
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宋·蘇軾《超然台記》
黑齒雕題,鯷冠秫縫。——《戰國策·趙策》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稈較粗壯,直立,高3-5米,橫徑2-5厘米,基部節上具支撐根。葉鞘無毛或稍有白粉;葉舌硬膜質,先端圓,邊緣有纖毛;葉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40-70厘米,寬3-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或微呈耳形,表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或有白粉,兩面無毛,邊緣軟骨質,具微細小刺毛,中脈較寬,白色。圓錐花序疏鬆,主軸裸露,長15-45厘米,寬4-10厘米,總梗直立或微彎曲;主軸具縱棱,疏生細柔毛,分枝3-7枚,輪生,粗糙或有細毛,基部較密;每一總狀花序具3-6節,節間粗糙或稍扁;無柄小穗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5-6毫米,寬3.5-4.5毫米,基盤純,有髯毛;兩穎均革質,上部及邊緣通常具毛,初時黃綠色,成戀槳囑熟後為淡紅色至暗棕色;第一穎背部圓凸,上部1/3質地較薄,邊緣內折而具狹翼,向下變硬而有光澤,具12-16脈,僅達中部,有橫脈,頂端尖或具3小齒;第二穎7-9脈,背部圓凸,駝晚重近頂端具不明顯的脊,略呈舟形,邊緣有細毛;外稃透明膜質,第一外稃披針形,邊緣有長纖毛;第二外稃披針形至長橢圓形,具2-4脈,頂端稍2裂,自裂齒間伸出一膝曲的芒,芒長約14毫米;雄蕊3枚,花葯長約3毫米;子房倒卵形;花柱分離,柱頭帚狀。穎果兩面平凸,長3.5-4毫米,淡紅色至紅棕色,熟時寬2.5-3毫米,頂端微外露。有柄小穗的柄長約2.5毫米,小穗線形至披針形,長3-5毫米,雄性或中性,宿存,褐色至暗紅棕色;第一穎9-12脈,第二穎7-10脈。花果期6-9月。染色體2n=20。
高粱高粱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地:高粱根系發達吸水吸肥力強,宜選擇平坦疏鬆較肥沃的地塊種植。因高粱有抗旱耐澇耐鹽鹼耐瘠薄的特性,所以低洼易澇地塊或是瘠薄幹旱的鹽鹼地塊也可種植。高粱對前茬要求不嚴格,玉米茬、大豆茬均可。因高粱對農藥敏感,所以忌選前茬施用長殘效類農藥的地塊。
整地:整地質量是抓全苗及決定產量的關鍵環節,播種前必須做到精細整地,將地耙平、耙細。高粱提倡進行秋整地以確保春季土壤墒情,要做到秋季儘早深耕且耕深一致,做到秋耕、秋耙、秋起壟。春季化凍後和返漿前對起壟地塊進行鎮壓,並在播前耮地,使播種地塊土壤達到平整,無大土塊、暗坷垃,為苗全、苗齊奠定基礎。深耕整地的技術要求:根據土壤濕度適時深耕,一般秋季土壤含水量在15%-20%時深耕效果最佳;根據土壤狀況掌握深度,一般耕深以30厘米左右為宜,同時還要考慮土壤質地,耕層深度和施肥量等條件。

輪作倒茬

高粱忌連作,合理的輪作方式是高粱增產的關鍵。高粱的理想前茬是大豆茬,其次是玉米茬、馬鈴薯茬等。適宜的後茬最好是大豆茬、或與玉米、穀子輪作。

田間管理

間苗、定苗:苗後3-4葉期間苗,5-6葉期定苗。定苗時要做到等距留苗,留壯苗、正苗,不留雙株苗、二茬苗,還應拔除雜株,提高純度,充分發揮良種的增產效應。
中耕:高粱苗期一般中耕2-3次,第1次結合定苗進行;10-15d後進行第2次。提倡鏟前趟一犁,鏟、趟結合進行。建議拔節前後進行一次中耕,此次中耕要和追肥、培土相結合,促進高粱生育的同時,增強防風、抗倒和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適時灌溉:高粱需水特點是苗期需水約占全生育期總需水量的10%;拔節孕穗期占50%;孕穗至開花期占15%;灌漿期占20%;成熟期占5%左右。為確保高粱高產穩產,應重點掌握在拔節孕穗期,懂影仔開花期和灌漿期適時適量灌水。

施肥管理

需肥特點:頸虹高粱喜肥,對肥料反應非常敏感,吸肥能力強,不同生長期所需肥料也各有不同。據相關資料顯示,每生產100千克高粱子實,需要吸收氮2.6千克,磷1.36千克,鉀3.06千克。出苗至第1片真葉展開的階段,生長速度較慢,需肥量不高。第1片針葉展開後,長速明顯加快,需肥量逐漸增多。尤其是在拔節孕穗期階段,植株迅速生長,莖葉繁茂,所需養分數量迅速增多,吸收速度最快,此時是肥料利用率最高的時期,也是決定產量的關鍵階段。充足均衡的養分能促使粒大且飽滿,實現優質增產。
種子萌發至苗期階段,適量增施磷肥能加速種子萌發、芽苗生長,在株高、出朵多妹院葉速度和葉面積等方面均可產生較大的影響。拔節期,適量增施氮肥,能促進株高、葉面積,促進高粱穗提早分化。適量追施鉀肥,能促進籽粒數量。灌漿期階段,適量增施氮肥,可提高籽粒蛋白質含量。補施磷肥,對乾物質的運輸、轉化和積累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施肥方法:結合整地施足底肥,種肥以磷肥為主,可施35%專用複合肥30-35千克/667平方米,配施有機肥1500-2000千克。出苗後,可視出苗情況施入提苗肥。拔節期一般可施腐熟農肥1000千克/667平方米,尿素10-15千克/667平方米。孕穗期可施農肥1000千克/667平方米,尿素20千克/667平方米。灌漿期可施1 000千克/667平方米農肥,尿素8-10千克/667平方米。抽穗至灌漿期,適量噴施磷酸二氫鉀,以促進早熟及增加產量。追肥時不要將肥料露在地表面,追肥後應及時澆水,每次追肥、澆水應根據作物長勢、天氣等情況酌情掌握。

田間管理

間苗、定苗:苗後3-4葉期間苗,5-6葉期定苗。定苗時要做到等距留苗,留壯苗、正苗,不留雙株苗、二茬苗,還應拔除雜株,提高純度,充分發揮良種的增產效應。
中耕:高粱苗期一般中耕2-3次,第1次結合定苗進行;10-15d後進行第2次。提倡鏟前趟一犁,鏟、趟結合進行。建議拔節前後進行一次中耕,此次中耕要和追肥、培土相結合,促進高粱生育的同時,增強防風、抗倒和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適時灌溉:高粱需水特點是苗期需水約占全生育期總需水量的10%;拔節孕穗期占50%;孕穗至開花期占15%;灌漿期占20%;成熟期占5%左右。為確保高粱高產穩產,應重點掌握在拔節孕穗期,開花期和灌漿期適時適量灌水。

施肥管理

需肥特點:高粱喜肥,對肥料反應非常敏感,吸肥能力強,不同生長期所需肥料也各有不同。據相關資料顯示,每生產100千克高粱子實,需要吸收氮2.6千克,磷1.36千克,鉀3.06千克。出苗至第1片真葉展開的階段,生長速度較慢,需肥量不高。第1片針葉展開後,長速明顯加快,需肥量逐漸增多。尤其是在拔節孕穗期階段,植株迅速生長,莖葉繁茂,所需養分數量迅速增多,吸收速度最快,此時是肥料利用率最高的時期,也是決定產量的關鍵階段。充足均衡的養分能促使粒大且飽滿,實現優質增產。
種子萌發至苗期階段,適量增施磷肥能加速種子萌發、芽苗生長,在株高、出葉速度和葉面積等方面均可產生較大的影響。拔節期,適量增施氮肥,能促進株高、葉面積,促進高粱穗提早分化。適量追施鉀肥,能促進籽粒數量。灌漿期階段,適量增施氮肥,可提高籽粒蛋白質含量。補施磷肥,對乾物質的運輸、轉化和積累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施肥方法:結合整地施足底肥,種肥以磷肥為主,可施35%專用複合肥30-35千克/667平方米,配施有機肥1500-2000千克。出苗後,可視出苗情況施入提苗肥。拔節期一般可施腐熟農肥1000千克/667平方米,尿素10-15千克/667平方米。孕穗期可施農肥1000千克/667平方米,尿素20千克/667平方米。灌漿期可施1 000千克/667平方米農肥,尿素8-10千克/667平方米。抽穗至灌漿期,適量噴施磷酸二氫鉀,以促進早熟及增加產量。追肥時不要將肥料露在地表面,追肥後應及時澆水,每次追肥、澆水應根據作物長勢、天氣等情況酌情掌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