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鵬章

秦鵬章

秦鵬章(1919-2002),音樂指揮家,江蘇無錫人。上海音樂專科學校肄業。1932年參加上海大同樂會,從師學琵琶。曾任大同音樂會指揮、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副教授。建國後,歷任中央歌舞團、中央民族樂團指揮,中國音協第四屆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曾指揮國慶千人樂隊及大型歌舞。編有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管弦樂《阿細跳月》、民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鵬章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無錫
  • 職業:音樂指揮家
生平經歷,藝術成就,演奏風格,奠基人,人物評價,

生平經歷

秦老先生,1919年生於上海。由於父親的刻字店裡有一套“串鑼鼓”的打擊樂使得他自學成材。上國小的時候隨語文老師學習二胡;隨衛仲樂學習琵琶、古琴;國小畢業後加入了民眾教育館國樂組,演奏江南絲竹、廣東音樂。
秦鵬章
1932年13歲時加入了上海“大同樂會”主要從事演奏簫、琵琶、大忽雷,並於1936年秋起,擔任“大同樂會”樂務主任。1935年考入百代公司國樂隊,為無聲片、有聲片錄製、配樂、演奏了大量的樂曲。如:《彩雲追月》、《花好月圓》、《春光舞》等等。
1937年考入上海國立音專,隨黃自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參加學生樂隊的演出工作。日本侵占上海後秦先生轉入郵局工作,在這個期間他還參加了蕭友梅吳伯超等人的上海管弦樂團的演出。他同時又是上海國際業餘吹奏團的成員,擔任單簧管首席。他還為話劇《秋海棠》創作音樂,並與費穆等人組成六人樂隊。他幾乎走遍作曲、編配、指揮、演奏等各個領域。
1949年後為了組建中國的民族樂隊1953年秦先生從上海來到北京,參加了中國中央歌舞團民族樂隊的組建工作,使這支樂隊成為即能給舞蹈伴奏,又能獨立演奏的樂隊。他刻意訓練、指揮這個樂隊,並移植改編了大量的作品,如:《金蛇狂舞》、《廣陵散》、〈春節序曲〉、〈瑤族舞曲〉等。
1962年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音樂委員會會員,理事及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合奏指揮,並曾在十幾個省、市音樂院校、樂團講學。
1999年起,為國家迎接新世紀創製中華和鐘,任總音樂師,負責設計和指定音樂部分。

藝術成就

秦鵬章老先生1960年起任中央民族樂團指揮、作曲和獨奏。曾指揮過舞蹈《荷花舞》、《孔雀舞》、《大茶山》、電影《王更寒》、《紅旗譜》的音樂,及民族管弦樂《廣陵散》、《二泉映月》、《翠湖春曉》等作品的演出。他的指揮細緻、樸實,處理嚴謹且有激情,動作明快蒼勁。並編配、創作了管弦樂《阿細跳月》(與他人合作),民樂《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金蛇狂舞》等作品。
青年秦鵬章青年秦鵬章
秦鵬章指揮中央民族樂團伴奏《漁歌》。樂曲以雲南少數民族音樂為素材,運用當地彝族、哈尼族、苗族等兄弟民族的簧管吹奏樂器—巴烏,來演奏。
秦鵬章指揮中央民族樂團伴奏《荷塘月色》。這是改編自潮州音樂傳統曲目《出水蓮》的塤獨奏曲,樂曲帶有中原古曲的風貌,音調古樸、淡雅優美。
秦鵬章指揮中央民族樂團伴奏《月夜情歌》。根據云南彝族、哈尼族音樂素材編曲。本樂曲以優美舒展的旋律,描寫在皎潔的月光下,樹影婆娑的樹林裡,青年男女們互訴衷腸的情景。
秦鵬章指揮中央民族樂團伴奏《玉簫聲和》。南音流行於福建省閩南地區、台灣及東南亞華僑聚居地等處,它和古代的歌舞音樂、詞曲音樂與戲曲音樂都有著密切關係。本樂曲改編自南音古曲,其曲調自始至終襯著拍板四平八穩的節拍,不疾不徐、古樸典雅,別具特色,充分展現了南音予人細細品味的特質。
王鐵錘演奏秦鵬章指揮中央民族樂團伴奏《欸乃》。
秦鵬章指揮中央民族樂團伴奏《水龍吟》(塤)。 本曲又名《大開門》,或簡稱《發點》,常用於戲曲升堂場面的伴奏,僅曲無詞。塤獨奏曲系根據古曲進行加工創作。全曲分為慢板和快板兩部分,慢板部分曲情顯得莊重肅穆,平和中正。然快板一轉,熱鬧繁喧,好似繁花錦簇,令人有應接不暇之感。
秦鵬章指揮中央民族樂團伴奏《山谷的歌聲》。 本樂曲系根據云南民間音樂素材改編,述說著一段動人的愛情傳說。

演奏風格

秦鵬章在演奏琵琶武曲常用的演奏技法是掃弦、快夾掃、煞音、絞弦、推並雙弦、拍、提、滿輪等。在《十面埋伏》中,為了突出全曲的氣勢和悲壯氣氛,在引子的一開始就運用了輪拂手法,並講究欲強先弱、欲放先收的藝術處理。在《雞鳴山小戰》中,運用了煞弦技法。《九里山大戰》中,絞弦、推、拉、並雙弦等技法的運用,更是兵器交接、刀槍齊鳴的激烈戰鬥場面的真實描摹。再如《海青拿天鵝》,為了表現海青捕捉天鵝時激烈搏鬥的情景,運用了挑輪、滾、滾雙、並四弦、滾四弦等技法和自由而不穩定的節奏音型、不斷模進的音調,音樂採用模進手法,琵琶長輪、輪雙、勾搭、夾掃、掃拂、並弦等技法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管弦樂隊大合照管弦樂隊大合照
秦鵬章先生對自己的琵琶演奏做出總結:“‘輪’是演奏武曲的最主要技巧”,還指出,在作各種“輪”時,應力蓄於手而形不外露,不依賴彈奏前的預備動作去發力或改換力度,全曲以各種“輪”為主要技巧。

奠基人

新中國於1949年成立後,如何建立自己的民族樂隊,使它更能夠表現現實生活,表現重大題材,成為有志於此的有心人的所思所想,秦先生恰是這樣的人。他的功底,他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執著,使他具備了這種思想並付諸行動。 1953年,秦先生從上海來到北京,正值中央歌舞團建團初期。秦先生為籌建中央歌舞團民族樂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秦先生認為:這支樂隊不但能為舞蹈伴奏,也能單獨演奏。為此,他刻意訓練、指揮這個樂隊,移植改編了適合這個樂隊演奏的曲目如:《金蛇狂舞》、《廣陵散》、《春節序曲》、《瑤族舞曲》等…… 所有這些,使中國第一支樂隊的整體水平有了飛速的提高,也為中央民族樂團分出獨立奠定了基礎,為新型民族管弦樂隊的建設奠定了基礎,作出了開拓性的、踏實的工作。
許多琵琶演奏家曾得到秦鵬章指導許多琵琶演奏家曾得到秦鵬章指導
秦老雖年事已高,但仍精神矍鑠,關心著青年演奏人才的成長,關心並參與民族樂器考級活動,關心民族樂隊的建設。作為組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的主要成員,為學會的組建。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人們尊敬他,稱他為“秦老”,他卻說我是“小秦”,真是個謙謙君子之心啊!

人物評價

秦鵬章的演奏熱情奔放、音色優美、技術嫻熟,長於細膩的表現,因而韻味雋永;又極善揭示作品的內涵,所以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人民音樂》在一篇題為《一代國手在孕育之中》的文章中評論到:“他的演奏細膩而不做作,激情而不狂放,深切的領會,細膩的表達,情感的充沛,個性的鮮明,為琵琶演奏藝術樹立了新的品貌。”海外一家雜誌稱他的演奏“早已超越只注重於琵琶演奏技巧和旋律優美的階段,進入了琵琶曲調的核心,探索曲中主角的內心世界,再以卓越、巧妙的琵琶彈奏技巧,盡善盡美地詮釋出那份情感,絲絲入扣,每每聆聽者動容,難以忘懷。” 他積極參加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在促進民樂走向世界方面不斷進行有益的探索,他還在出訪歐洲、非洲的演出中,受到了當地觀眾和華人的歡迎和稱讚。 秦鵬章以引領更多的人進入音樂殿堂、享受音樂和快樂為己任,為民族音樂的繼承、創新、發展而忙碌。出於弘揚民族音樂的責任感,他舉辦過幾十場普及性的音樂會,而以音樂普及教育為目標的《打開音樂之門》,已近十年。秦鵬章說:“藝術的生命在於不斷創新,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進取。”
1999年3月26日,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與中央民族樂團聯合主辦了“慶祝秦鵬章先生八十華誕暨藝術成就研討會”,對秦鵬章這位元老級的民樂專家60多年來在中國民族音樂界所做出的傑出貢獻和藝術成就,與會者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