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於秦俑一號坑。
是秦兵馬俑一號坑首次清理出最完整的弓弩,弓弩編號為G11:002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秦陵弓弩
- 出土地點:秦兵馬俑一號坑
- 館藏地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所屬年代:秦
出土於秦俑一號坑。
是秦兵馬俑一號坑首次清理出最完整的弓弩,弓弩編號為G11:0023,出土於一號坑T23G11西段,東臨G11:41俑,北臨G11:39俑,弩的西半部分覆壓在G11:32俑襦與雙腿銜接處。該弩保存狀況良好,形制完整,弓,彎曲長145厘米,直線長125厘米,弣徑5厘米,蕭徑2-3厘米,通體用藤條和皮條纏扎,藤條纏扎在外層,寬約0.7厘米,皮條纏扎在內層,寬約0.1厘米,藤條和皮條上髹褐色漆。弓弦,通長120厘米,通體光滑圓潤,材質擬為動物的筋。弦與弓稍以何種方式銜接,體現不甚明顯。弩臂,長約75厘米,含口寬3.5厘米,往下10厘米處有耳,耳殘長2厘米,寬3.5厘米,厚1.2—1.5厘米。弩臂表面下凹,寬2.5厘米。關,位於弩臂末端,已擠壓變形,寬3.5厘米,內徑6×14厘米,厚0.8厘米,已朽,表面存褐色漆皮,弩機僅有懸刀部分露出。在弩臂的兩側,各有一長方體的木條,通長46.5厘米,寬3厘米,厚4厘米。在木條上均勻分布有3個直徑為0.6厘米的圓孔。經測量,兩側的孔距離木條的兩端為1.5厘米,而中孔距離兩端兩孔的距離不一,分別為22厘米和20.5厘米。在南側的長方體的木條上方,弓與長方體木條之間還有一小長方形木塊,長4.8,寬3.5,厚3厘米。在北側的長方體的木條上也有一小長方形木塊,長5厘米,寬3.5厘米,厚3厘米。只是這個小木塊的位置發生了移位,掉落在長方體木條的下方,壓在北側的弦上,另外,在弓上藤條纏扎層外還發現有繩子纏扎的痕跡,推測是和長方形木條上的小孔配合用來固定木條。
這個弓弩的發現,釐清了以前人們對檠木的不正確認識,在以前的考古發掘中,雖然檠木也有所發現,但人們或將之認為是弩的輔助桿,或認為是韜的撐木。這次發現使我們對這個問題頓開茅塞,我們認為這個長方體的木條,就應該是古文獻中的檠,通過三個小孔用繩將檠與弓縛綁在一起,再用一個短的撐木支撐,形成一個三角形,將弓固定,使弓在鬆弛的狀態下保持不變形,另外也可以防備因不測的外力造成弓體損壞。而在作戰時,則將檠木去掉,張弓迎敵。故《說文》檠,榜也。…弛弓防損傷,以竹若木輔於里繩約之。朱熹《集傳》:“以竹為閉,而以繩約之以馳弓之里,檠弓體使正也。”《淮南子·脩務》曰“需弓待檠而後能調”,第一次明確了檠木的定名和和弓弩的保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