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

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

《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主要內容包括:秦至漢初簡帛文字形體的特點、篆體起了變化而隸體尚未定型的過渡形式、秦至漢初簡帛文字形體變化通例、偏旁位置相對固定但尚未定型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
  • 作者:黃文杰
  • ISBN:9787100056755
  • 頁數:261頁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08年2月1日
  • 裝幀:精裝
  • 開本:16開
  • 叢書名: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
  • 語種:漢語
  • 版次:第1版
序言,目錄,後記,文摘,作者簡介,

序言

中國古文字學是一門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傳統學科。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它長期處於附屬的地位,一直到20世紀初,以清末殷墟發現甲骨文為契機,古文字和出土文獻的研究才走上了全面發展和成熟的道路,在縱深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飛快進展。具體表現在“古文字”這一概念有了明確的對象和範圍,從出土材料和研究成果來看,已逐漸形成了殷商周初甲骨文、先秦青銅器銘文和戰國文字三大分支,以及秦至漢初保留著篆隸寫法的簡帛文字。20世紀的古文字學具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首先是出土的古文字資料空前豐富。從商代晚期經西周、春秋、戰國直至秦到西漢前期,在考古年代學上的每個時段,都有以當時書寫材料為代表的文字資料發現,已構成一個以象形、表意為基礎的上古文字,到以表意、表音為主體的近古文字及向篆隸過渡的發展系列。從這個系列中,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漢字形成體系之後,從古文字發展到今文字的整個過程,中間沒有任何缺環。這些完備的資料正是我們從事研究工作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漢族人民得天獨厚的寶貴財富。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秦至漢初簡帛文字字形的來源
第三章 秦至漢初簡帛文字形體的特點
第四章 秦至漢初簡帛文字形體變化通例
第五章 秦至漢初簡帛形近字辨析
第六章 秦至漢初簡帛疑難字詞考釋
第七章 結語
參考文獻
秦至漢初簡帛之書名、篇名簡稱表
附錄一 睡虎地秦簡牘論著目錄
附錄二 馬王堆簡帛論著目錄
附錄三 銀雀山漢簡論著目錄
後記

後記

我從事古文字學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主要仰仗曾憲通先生的提攜和鼓勵。1985年中山大學中文系有一項“確立師徒關係”的舉措,即由資深教師傳、幫、帶青年教師,使後者能較快成長。當時我有幸成為曾先生的徒弟,在曾先生的指導下,學習和參加一些科研工作。期間我協助曾先生完成由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資助的科研項目“睡虎地秦簡文字編”,並在此基礎上完成碩士論文《睡虎地秦簡文字形體研究》。
1993年我考取中山大學漢語文字學專業研究生,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讀博期間,我幸運地遇到了多位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對學生充滿愛心的先生。曾先生既是我學術道路上的啟蒙老師,又是我博士論文的指導教師。博士論文《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從題目的確定到提綱的草擬,從謀篇布局到斟字酌句,都得到曾先生的悉心指導。是曾先生一次次細緻的批閱和精心的指導使我的博士論文不斷進步,是曾先生傾注大量心血悉心指導使我的博士論文能按時較好地完成。讀博期間,李新魁(已故)、陳煒湛、張振林、孫稚雛、唐鈺明、黃光武、陳偉武諸位先生,為我上課或提供幫助,付出了辛勤的勞動。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1997年4月博士論文《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定稿。論文完成後,李學勤、王寧、吳振武、張桂光、陳煒湛、張振林、唐鈺明諸位先生參加了通訊評審;吳振武(答辯委員會主席)、陳初生、張桂光、曾憲通、陳煒湛、張振林、唐鈺明諸位先生參加了論文答辯。各位評審和參加答辯的專家,都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意見。在此表示深深的謝意!

文摘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題旨和方法
秦至漢初的簡帛文字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重要發現之一,受到海內外的極大關注。新的發現帶來新的學問,學術界從各個方面對這些文字材料進行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不過,以往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歷史、文化、數術、民俗等方面,專門從語言文字方面進行研究的論著並不多,顯得相當薄弱。本時期簡帛數量多,內容豐富,書寫年代也基本確定,不但對研究秦漢歷史、文化等方面意義很大,而且對研究漢語言文字也是極為重要的。僅就文字形體而言,其重要性即可舉出三條。第一,70年代以前,發現過戰國的楚簡、漢武帝以後至魏晉時代的簡牘,而秦至漢初簡帛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70年代以後,大量秦至漢初簡帛的發現,填補了這個空白,使我們能夠看到真正的篆隸書體。第二,秦至漢初是漢字形體演變的關鍵時期,本時期簡帛文字的形體既保留了古文字的寫法,又出現了今文字的寫法,許多字呈現出一種古文字起了變化而今文字尚未定型的過渡形式,因此,對研究漢字由篆變隸的過程十分重要。第三,秦至漢初簡帛文字與先秦文字是一脈相承的,它來源於戰國秦篆,同時有一些字保留了西周晚期和春秋的大篆的寫法,還有不少字的寫法與六國古文相合,因此,某些字的寫法,可以為釋讀先秦文字提供新的線索,可據以考釋古文字或糾正對某些字的不正確說法。林法先生指出:“根據出土的先秦古文字資料,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篆書和隸書的分化,在先秦時代已經開始了。

作者簡介

黃文杰,廣東潮安人,1950年生。1982年中山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1992年獲中山大學碩士學位,1997年獲中山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中山大學中文系,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字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為戰國秦漢文字。發表《篆隸字形來源問題探討》、《說朋》、《戰國秦漢文字同形刪簡現象研究》等學術論文4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秦漢文字通論”和廣東省哲學社科規劃項目“秦漢文字的整理與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