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天馬酒業有限公司

簡介

秦皇島天馬酒業有限公司是秦皇島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民營釀酒企業,她源於乾隆年間的台營燒鍋,已具有悠久的釀酒歷史。公司現有職工580餘人,其中釀酒高工、各類工程技術人員60多人。公司占地58000平方米,坐落於交通便利、景色優美的秦皇島撫寧縣城東,她東臨古城山海關30公里,南距著名避暑勝地北戴河18公里,西臨碣石10公里,北靠天馬山20公里,洋河更是環她而繞。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秦皇島天馬酒業有限公司
  • 總部地點:秦皇島
  • 成立時間:2002年12月18日
  • 公司性質:有限公司
發展,榮譽,品牌故事,品牌簡介,品牌溯源,

發展

秦皇島天馬酒業有限公司於2002年12月18日正式由國有中二型企業改制 為民營企業,改制後的天馬酒業已將公司的生產規模拓展到礦泉水、紙製品、飼料加工、二氧化碳提純等領域,形成了多元化、現代化、集團化企業,並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
公司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擁有一流的蒸餾、發酵、灌裝車間,技術先進的色譜分析室、化驗室、勾兌室和技術過硬的品評勾兌人員。可年產食用酒精8萬噸,年生產白酒28000噸,2003年9月,一次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秦皇島天馬酒業有限公司秦皇島天馬酒業有限公司
地方文化名酒、秦皇島市十大暢銷酒品牌——“金天馬”系列酒,其酒質具有清澈透明、窖香濃郁、醇厚綿甜、尾淨味長等特點,且包裝精美,價格合理,多次在國內及國際大賽上獲獎,深受消費者青睞,可謂“曲香撒滿秦皇島,酒味橫穿山海關”。
公司以“新企業、新形象、新產品”為開端,秉承綠色生產理念,將傳統工藝同現代科學技術相糅合,在原有洋河春、天馬湖系列酒、南戴河系列酒的基礎上,依託千古御帝·秦始皇拜海求仙的動人故事,及“邐迤神山峙海邊,秦皇曾在此求仙,求仙客來山亦醉,拜海人去酒還香”的美麗傳說,延續並開發出了凝聚秦代歷史文明、獨具地方風味的“秦皇求仙貢”系列酒。並將其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以帝王名稱命名的城市——秦皇島的白酒精品,推向市場、推向全國。

榮譽

“秦皇求仙貢”酒外觀名貴、典雅,歷經漫長歲月,秉承傳統工藝,蘊藏歷史名酒之精髓,滴滴甘醇,綿長而幽深。“秦皇求仙貢”系列酒自上市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是宴會和饋贈親朋好友的首選。被秦皇島市政府命名為“特色旅遊商品”,為“河北省第十一屆運動會指定用酒”,2004年8月,秦皇求仙貢系列酒又榮獲“中華文化名酒”的美名,2005年1月15日,秦皇求仙貢系列酒又被指定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愛國華商新春團拜會國宴唯一用酒。

品牌故事

品牌簡介

秦皇島天馬酒業有限公司秦皇求仙貢酒, 源於乾隆年間(公元1796年)台營燒鍋。距今已有215年歷史,產品“秦皇求仙貢酒”系列酒,先後榮獲“倫敦國際評酒會銀獎”、“河北省著名商標”、“秦皇島市知名商標”、“中國白酒著名品牌”、“中國國際葡萄酒烈酒挑戰賽金獎”。

品牌溯源

據傳,明萬曆七年(1579),分守台頭營等地方參將指揮僉事張爵創建營房後,台頭營城的建築格局已形成規模,不僅各種商鋪門店應運而生,而且神廟眾多,香火興盛。翌年秋,薊鎮總兵戚繼光赴台頭營視察營房,參將張爵、郭造卿、游擊將軍李逢時等官員熱情款待。這天晚上,為總兵接風洗塵,他們幾個人邊飲酒邊暢談築城戍邊大事。戚繼光感慨的說:“台頭營不光山清水秀,環境優越,而且軍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從歷史上講,不光有秦始皇東巡碣石,派盧生求不老之仙藥時,盧生進奉台營仙人露,被始皇御封為“求仙貢酒”之美傳,亦有漢武帝北伐匈奴在此安營紮寨之佳話。”張爵等聞聽戚總兵之言後,心情振奮,於是把僅剩的一壇從外地買來的燒鍋白酒取來,推杯換盞地繼續暢飲,正當大家喝得似醉非醉時,張爵望著戚繼光說:“可惜呀,這么大的台頭營連一家燒鍋都沒有,我們用酒還得到外地去買,常言是遠水不解近渴啊!”戚繼光聽張爵這么一嘚咕,隨口道:“這有何難,築城工匠中啥能人沒有啊,竹節鐵炮、銅火銃都能造出來,何況釀酒呢!明天在長城沿線傳下一道告示,招一批懂釀酒技藝的人到營地來,建個燒鍋不就妥了嗎?”說到這,在座的幾個人紛紛讚賞說:“好!好!還是總兵高見。”此刻已近半夜,幾個人喝得特別盡興,幸得戚繼光沒再張嘍喝下去,如果再喝下去,參將張爵還就捉癟子了。
第二天,招釀酒工藝能人的告示在山海路、石門路、台頭路、燕河路長城沿線貼出去了。可巧,在青山口築城工段,有位從山東禹城來的民工名叫許大營,他在家鄉曾經營釀酒這一行,因修城服勞役不得不將釀酒業交給他人管理,隻身來到此地。他見到告示後就報了名。三天后,許大營在監工的陪同下來到台頭營接受面試。台頭營參將張爵接見了他,並向其詢問了釀酒的必備設施、製作工藝。許大營對張參將的提問胸有成竹,對答如流。聽得張參將連連點頭,並當即拍板說:“好,你現在就謀劃,釀酒共需多少人力、物力、原材料怎么解決。乾脆你就作為酒把式總管,管人、管技藝吧!”許大營被參將就地加封,頓覺換了一個人似的,可不像在長城工地上那樣沒精打采蔫了巴嘰的了。那真是“土地爺放屁——神氣了”。許大營擬好計畫,呈報給參將張爵。張爵閱後,遂作批示,從山東、河南等地另招有釀酒技藝的工匠100人,開始在台頭營運籌起了燒酒業。沒用上兩個月,就建好了一個占地五畝的釀酒作坊。對招募來的百名工匠也都量材所用,有採集原料的,有製作酒糟的,有負責裝料燒制的,還有製作酒簍包裝的。當第一鍋酒燒出後,許大營首先敬獻給張爵品嘗,張參將品嘗後連連讚賞道:“好酒!好酒!綿甜淨爽,味道濃香。”張爵一高興特許許大營把全家人遷來營地居住。十幾年後,許大營的兩個兒子許久成、許香成接他的班繼續燒酒。台營燒鍋第三代傳承人有許氏哥四個,叫許守業、許敬業、許宏業、許偉業。這個燒酒業從明萬曆至清朝雍正年間,經歷了由興旺到蕭條,坎坎坷坷地延續了一百五六十年。最紅火的時候應該說是清乾隆在位的六十年間。紅火的原因一是台頭營燒鍋有了“永聚隆”響噹噹的“字號”,為啥叫“永聚隆”呢,因為當時經營這個燒酒業的是許姓第八代老哥仨,行大名叫許永泉,行二名叫許聚泉,行三名叫許隆泉,所以取每個人名的中間一個字依序合成了“永聚隆”的字號;二是不斷改進釀酒的傳統工藝,從用料、用水等方面保證質量要求,堅持誠信經營;三是從秦始皇東巡碣石,燒鍋酒被御封為求仙貢品酒史說典籍中,巧用“秦皇求仙貢”五個字冠名為“台營燒鍋”的酒類標記,受人敬仰的鼎鼎皇號的出現,把當時的巨隆泉、義發泉等八個燒鍋全蓋了。自從台營燒鍋“秦皇求仙貢”被指定為皇家及官府衙門用酒後,“永聚隆”酒業發財了。可許氏哥仨特別講義氣,當他們見到其同行的燒鍋經營狀況日漸下降時,就乾脆收攏到一起,共同辦起了台營燒鍋。其他燒鍋的把頭對此感恩不盡,合夥後分紅利要比單起爐灶強多了。就這樣,台營燒鍋又經歷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一百一十多年,由許氏八代到十二代傳人的管理經營下經久不衰,遠近馳名。過去,平民百姓逢年過節,如能喝上四兩半斤的台營燒鍋白酒那得算相當不錯了。
中華民國年間,經營“永聚隆”燒鍋的第十三代傳人叫許秀升(綽號許老秀),他秉承祖業,繼續做燒酒這一行道,在冀東一帶台營燒鍋依然赫赫有名。從台營許家遺存的一張1936年“台營燒鍋同仁攝影紀念”像上,足以見證當年燒鍋的興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