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社會控制思想史

秦漢社會控制思想史

《秦漢社會控制思想史》是李禹階主編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7年8月。

該書從社會控制、整合的角度研究秦漢政治、社會與國家治理的諸問題。該書研究認為,在中國古代社會,有效的思想控制是天下、國家賴以“大治”的基石,是在天下“治”“平”時期比槍桿子更加重要的政治、思想資源,而儒家思想則是這種資源重要的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秦漢社會控制思想史
  • 作者:李禹階主編
  • 首版時間:2017年8月
  • 字數:627千字
  • 類別:歷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探討了秦漢國家治理與社會調控的問題,包括對秦代法家社會控制思想及秦政府權能失效的理論分析;劉邦對漢初國家“制度”和“思想”的改造;西漢中後期社會控制、整合思想的轉變及其政策變化;東漢國家社會控制、整合思想及其轉折等內容,揭示了秦漢時代社會控制思想發展的內在規律。

作品目錄

緒論 社會控制、整合及國家意識形態
第一章 秦帝國社會控制、整合思想的源流
第二章 秦朝社會控制、整合思想的理論與實踐
第三章 劉邦的政治建樹與漢初儒學的進取
第四章 漢初新儒學的社會政治思想
第五章 漢初黃老之學的社會控制與整合思想
第六章 文景時儒學精神的變化與竇太后的焦慮
第七章 《淮南子》的社會整合與控制思想
第八章 董仲舒社會整合與控制思想的轉型與強化
第九章 西漢中期國家對社會調控的爭論與調適
第十章 “穀梁”學派的興起與劉向的社會調控思想
第十一章 統一五經同異及儒學成為漢代政治文化主體
第十二章 兩漢之際社會控制與整合思想的演變
第十三章 王莽改制與政府權能的失效
第十四章 東漢初期的社會控制與整合思想
第十五章 東漢中期現實批判主義的社會控制思想
第十六章 仲長統社會控制與整合思想
第十七章 東漢中後期的思想衝突與社會危機
第十八章 東漢末期政府權能的失效及國家分裂
第十九章 東漢晚期的道教與社會控制

創作背景

秦漢時期是中國帝制時代政治格局初步形成的重要的歷史階段,當時的社會結構和行政方式有顯著的歷史特點,執政者對於社會控制形式的積極探索,也取得了具有歷史價值的經驗。考察秦漢時期社會控制的設計思想以及行政方式,進而更全面地認識秦漢社會史、制度史和文化史,既可深化學界對於整箇中國古代社會的理解,也可為當代政治進步提供某種借鑑的道理。基於此,《秦漢社會控制思想史》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從社會控制、整合的角度來探索、研究秦漢政治、社會與國家治理的諸問題。例如,關於漢代初年的統治思想問題,該書從漢初國家意識形態、政治思想、治世之術,即“治道”與“治術”的分辨中,明確提出了從劉邦建立漢代封建王朝開始,以陸賈為代表的新儒家學說如何成為漢王朝占主流的政治思想之“道”,而黃老之學作為漢初恢復經濟、穩定社會的階段性治世之術,將“道”與“術”加以分辨。這樣就能夠更加客觀地說明漢初政治思想與國家意識形態、禮儀構成,說明漢初社會上層思想鬥爭的實際情況。再如,對於西漢中期及其後漢代國家的治國理念與社會調控思想的發展、變化的探討,特別是對於漢代國家經濟控制思想即“重農抑商”“鹽鐵官營”的社會控制作用問題,以及在這些命題中所反映的漢代政府對待社會經濟諸種控制政策、手段的壟斷與專制意義。正是這種經濟上的國家干預主義,即政府強力干預社會經濟發展,對於社會主要經濟資源即“鹽鐵”的“官營”性壟斷,以官營工商業來抑制民間工商業,以“重農抑商”“重本抑末”的經濟控制政策來約束民眾的人身與生產自由,最終目的則是以犧牲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來防止盲目發展的民間工商業腐蝕及破壞以皇權為代表的,集君權、神權、宗主權三位一體的封建國家官僚體制及其基礎,由此維持小生產自然經濟的宗法性村社和小生產自然經濟軌道,來達到有效的社會控制與整合。
該書還從政治學、社會學及思想史的角度,探討了西漢中期以後即昭、宣、元、成時期帝制國家政治思想與儒家學說的變化。儘管這些變化有時十分微妙,但是它確切地反映了儒家思想與漢代國家政治在互動中的辯證發展。同時,對於秦漢時期帝制國家與社會的裂變,該書也加以較為詳盡的分析、探討。例如,東漢末期國家淪落與社會裂變,是學術界注意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該書則從東漢末期的思想沉淪與統治階級內部的階層衍變,提出了東漢王朝分崩離析的主要原因,即其時帝制國家思想控制的失效及由此引起的政府權能的淪落。事實上,在中國幾千年帝制社會中,由於政府政治、經濟資源的短缺、匱乏,國家的力量——尤其是其政治、軍事直接能夠向州郡延伸的力量,主要局限在縣一級政府組織中。而縣以下的民間基層社會,則往往需要依靠宗法血緣傳統與宗族村社的鄉規民約,包括其中豪族的力量,為社會成員提供合乎社會目標的社會價值觀念和社會行為模式、禮儀來維持基層社會的運作秩序。這種情況決定了中國古代社會中,思想控制的力量(即包括各種社會規範、習俗、道德、宗教等代表人們價值觀的力量),即《禮記·大學》所強調的“正心誠意,修身齊家”的內容,往往對社會治理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古代國家正是通過這種表面上超越階級、階層劃分的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來維護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約束各階級或者階層之間的利益競爭,調整各階級、階層之間的利益關係,由此避免各個階級、階層的大規模對抗性衝突,達到社會整體的相對穩定。所以,通過從以社會道德的善惡評價為中心的行為規範與輿論,來對人們的思想、行為的是非、善惡、正義和非正義、正當和不正當進行評價,由此提高人們追求社會道德倫理的主動性、積極性,提升人們對帝制國家的政治信念,使人們在思想上、心理上認同於這種政治、道德及其核心價值觀,由此起到對人們思想、行為的控制作用。這是幾千年來中國專制國家進行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正因此在中國,意識形態與思想控制的力量是一種強烈的力量。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秦漢社會控制思想史》
2017年8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0351-4

作者簡介

李禹階,1953年5月生,重慶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思想史、文化史、社會史教學與研究。曾先後兼任重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歷史學會理事、中國社會史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會理事、重慶儒學會榮譽會長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