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集劇情
第一集《小江大城》
孫權稱帝後,將都城最終選定在“建業”,寓意“建功立業”。吸引孫權目光的是這裡有一條百里小江,北通長江,南接江南腹地,是水軍停泊、訓練、補給的天然良港。
這是南京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成為一國都城。此後有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四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十個政權定都於此。因此,南京又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的美譽。
圍繞秦淮河,歷代政權開挖疏浚了運瀆、青溪、潮溝、破岡瀆、胭脂河、胥溪等水道,秦淮河貫通了太湖、石臼湖水系,讓南京成為江南財富的匯聚之地。南朝時期,建康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
第二集《淬火重光》
公元四世紀初,“八王之亂”以及北方遊牧民族入侵,許多北方漢人被迫南渡長江,史稱“永嘉南渡”。
華夏文明續絕存亡的重擔,突如其來地壓到秦淮河畔這座前沿城市的肩頭。由此,這座城市一千七百年間盛衰榮枯,大起大落,屢次成為華夏文明淬火重光的熔爐。東晉通過“僑寄法”化解了北方流亡門閥世家與江東本地豪族之間的矛盾,在南京站穩了腳跟,打贏了生死存亡的“淝水之戰”,使中原華夏文明得以在秦淮河的臂彎中重煥生機。
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後,在秦淮河口附近的黃天盪和秦淮河上游的牛首山,韓世忠、岳飛以兩場著名的勝利擊退了金軍的南侵,穩定了南宋朝廷。
公元1356年,朱元璋在這裡積蓄著雄視天下的底氣。12年後,他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南向北的統一大業。面朝大海的大明都城繁榮而強盛,一度開啟了探索外部世界的宏偉規劃。在秦淮河入長江口的區域,當年曾經分布有7個船塢,可容納近百艘寶船同時開工建造。從1405年起,鄭和從秦淮河口的龍江碼頭揚帆啟程,在28年間七下西洋。
第三集《千載風雅》
烏衣巷是秦淮河南岸一條普通的小街,文化的力量將它包裝成了中國最富內涵、最有風情的古巷。中國山水詩鼻祖“大謝”謝靈運、“小謝”謝朓、“書聖”王羲之等都與這條巷子結緣,這裡在南朝時期成為建康城的文化中心。
編撰《文選》的昭明太子蕭統;文學家劉勰、沈約;繪畫大師顧愷之、張僧繇、陸探微;音樂家桓伊和雕塑家戴逵等,都在秦淮河畔留下許多傳世之作和動人故事。李白、杜甫、蘇軾等歷代文豪都曾流連於煙水秦淮間。從漢末到民國,佛教在秦淮河邊這塊土地上一千七百多年間,始終呈現出獨有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夫子廟及江南貢院是中國的文教福地。明清時期全國官員的半數以上,清代總計112名狀元中有58位出自這裡。
而隔河相望的媚香樓等河房水榭卻是另一番光景,勾欄鶯語,酒肆喧笑。儒家文化與青樓文化共生,琅琅書聲與淺斟低唱比鄰,構成了一幅古老的秦淮風情圖。“秦淮八艷”的曠世才情和民族氣節,為秦淮河的氤氳煙水增添了幾分剛毅和骨氣,為煙花女子贏得了文化和道義的致敬。
主創團隊
以上為部分主創人員名單,完整名單參考片尾字幕
幕後製作
“十里秦淮”,是逛南京時的一處必選項。這條窄到兩岸的樹梢都能交織觸碰的“小水溝”,被譽為中國“文化含金量最高的河流”。
流連在秦淮河邊,除了“煮乾絲”“鴨血冬粉湯”等令人傾心的夫子廟小吃,還有太多的文化遺存和歷史故事令人浮想——“舊時王謝堂前燕”出入的烏衣巷,先後走出過哪些頂級的文化大師?李香君“血濺桃花扇”的媚香樓上,曾經書寫了怎樣一段盪氣迴腸的家國情仇?孫權與一位“胡僧”的生死賭局,為什麼催生了“江東首寺”建初寺的奠基?明孝陵的神道與其他明清帝陵都不同,它沒有筆直延伸,而是繞開一座小山包改成了曲折狀,朱元璋在迴避誰?號稱“天下第一瓮城”的中華門,憑什麼被稱為冷兵器時代最完善的城堡體系?它擁有藏兵洞共能容納多少人?“江南貢院”極盛時擁有多少間考棚?這么多考棚按照什麼來編號管理?主考官又是怎么“監考”的?連線秦淮河與石臼湖水系的“胭脂河”,為什麼石壁禇紅,與周圍的石塊色澤迥然不同?為什麼歷史上“金陵人家素無三日之儲”?他們不怕糧米柴油短缺斷供嗎?
揭開這些謎團,無需費時費力到浩如煙海的史籍中翻揀。由夏駿團隊攝製完成的大型文化紀錄片《秦淮河》,在150分鐘的時長內,從地理、歷史、文化、政治、軍事、經濟和社會諸方面,全面擷取精華營養,通過現場紀實、影視再現、專家訪談、動畫以及故事化的敘事,為您呈現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逾時空的思想性,使這部片子除視覺享受和知識滿足外,更能在心靈上引發震撼,在“秦淮風情”之上,讓人們感知秦淮河對中國文化的塑造意義,明了秦淮河對中華文明的庇佑和融鑄貢獻。
作品評價
此片以尊重細節的原生態方式,再現歷史現場,拉開了孫權在建業(今南京)稱帝的歷史畫面。紀錄片《秦淮河》濃縮十朝古都乃至中華文化的精華,魅力重現。(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羅時敘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