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偏聽

秦武王偏聽

出自《戰國策》之 醫扁鵲見秦武王,此文講述了一個道理:

不可偏信偏聽,要有自己的主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武王偏聽
  • 出處:戰國策
  • 時代:春秋戰國時期
  • 體裁:文言文
文章簡介,提要,原文,譯文,注釋,啟示,評析,

文章簡介

提要

我們熟知的許多人物都在《戰國策》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諸如魯班扁鵲墨子荊軻等等,不過這裡記述的是他們在口才、政治謀略上的事跡和貢獻,也很值得人玩味。

原文

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而君一舉而亡國矣。”

譯文

扁鵲拜見秦武王,秦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訴了扁鵲,扁鵲請求給秦武王醫治。秦武王周圍的人說:“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會使耳朵聽不清,眼睛看不見。”武王把這話告訴了扁鵲,扁鵲聽了很生氣,把治病的砭石扔掉,說:“君王同懂醫術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醫道的人一道敗壞事情,干擾治療,假使像這樣掌管秦國的內政,君王的一個重大舉措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

注釋

1.扁鵲:古代的名醫。
2.見:拜見。
3.示之病:告訴他自己有病。示,給......看。
4.除:醫治。
5.左右:秦武王周圍的人。
6.已:停,此指痊癒。
7.耳不聰:聽不清。
8.君:指秦武王。
9.以告:即“以之告”
10.投其石:扔掉他的砭石。
11.知之者:懂得醫道的人。
12.謀之:商量治病。
13.敗之:敗壞事情。
14.使此:假使像這樣。
15.知:掌管。
16.一舉:一個重大的舉措。
17.亡:滅亡。
18.石:治病的砭石(今之金針)

啟示

告訴我們:聽取專家意見,不胡亂採納紛擾的意見。行事時最忌諱不能果斷決策,而果斷決策的前提就是要聽取最合理的各種建議,如果有正確的、有針對性的建議,那么我們決策起來就比較容易,要是亂聽建議、聽一些專業不對口、對問題知之不詳的人的胡說八道,那么問題是得不到解決的。

評析

醫人和醫國雖然不同,但在聽取專家意見,不胡亂採納紛擾的意見上是一致的。我們行事施政時最忌諱不能果斷決策,而果斷決策的前提就是要聽取最合理的各種建議,如果有正確的、有針對性的建議,那么我們決策起來就比較容易,最可怕的是亂聽建議、聽一些專業不對口、對問題知之不詳的人的胡說八道,那么問題是得不到解決的。專家有專家的資歷和優勢,他們是花了數十年的工夫在一個問題上研究,他們在這一問題上最有發言權。可笑的是在我們周圍,一旦一個人成名了,他就什麼都通了。電影明星就應該演電影,但社會上叫他處理國家大事的有之、搞地產開發的有之、教學育人的有之,可見非理性因素在人們處理問題時影響的確很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