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寨(山西省保德縣孫家溝鄉的行政村)

秦家寨(山西省保德縣孫家溝鄉的行政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秦家寨,山西省保德縣孫家溝鄉(原化樹塔鄉)的一個行政村,位於保德縣南部距縣城40公里,西距黃河7公里,是典型的黃土高原村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秦家寨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保德縣孫家溝鄉
  • 面積:20平方公里
  • 人口:500人
  • 方言:保德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植樹英雄張候拉紀念碑   林場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政治體制,經濟概況,社會事業,教育,人畜飲水,醫療衛生,耕地,交通,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該村人口約500人,居住在上街,下街,繩兒梁。桑坪梁,廟焉子,年(nian)巷(huang) ,隨著城市放寬戶口的準入制度,以及政策以城市為中心的經濟建設以來,在二十世紀未,村中大量的人口流向縣城,其中年輕人都在縣城以及周邊地區安家。
該村土地貧瘠,人均土地三畝,典型的靠天吃飯村落。村中致富主要靠放牧,家產品主是以玉米,土豆為主,近年來粗糧產量下降明顯。
秦家寨
該村南北各有兩條季節性河流,南河和石塘河。水源稀少。只有一口吃水井,且距村很遠。
該村有村國小一座,現在教室兩個,學生40多個,教師兩個,因為村民收入少,所以在教育上基本沒有投入,近幾年其教學水平通過年輕一代教師的帶領下,有了很大的提高。由於村民剛脫離溫飽,學生的綴學率很高,進入國中只有少一半,到高中學習的只有少數幾個,進入大學的更是屈指可數的幾個。
由於村子處於山上,其交通不方便,東西距幹線公路約7公里,都是下山路。現該村實現了通村公路,生活道路全部水泥硬化。並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觀。但該村也是水資源嚴重匱乏的村落,至今未通自來水。
該村有豐富的“龍骨”等化石。
2012年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開始對該村豐富的“煤層氣”進行開採,2015年正式投產。

建制沿革

1954年下半年,劃歸新畦鄉,1960年10月建立歸於化樹塔公社,90年代歸於橋頭鎮

行政區劃

行政村,隸屬於山西省保德縣橋頭鎮

地理環境

該村位於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東面與傅家圪台村相鄰,東北與石塘村相鄰,南面與杜家峁村、新畦相望,西面與小圪隊村相鄰,北面與王家裡村、趙家莊、馬蹄罕村隔溝相望。該村南北各有兩條季節性河流,南河和石塘河,南河為村民箍窯石材來源地,有土路一條。石塘河由於有峭壁,村民無法利用。

自然資源

礦藏:煤炭、煤層氣、龍骨、沉積岩(紅石頭);
鳥類: 貓頭鷹 喜鵲、麻雀、風頭百靈、山雞、黃鼠狼、燕、啄木鳥、灰喜鵲、蒿雀、烏鴉、紅咀鴉、牛角鴣、布穀等
鼠類:黃鼬、大家鼠、小家鼠、五道眉鼠(咯哩)和鼢鼠(瞎佬)。
野生動物:蛇、壁虎、蝙蝠、青蛙、蟾蜍、野兔、野雞等

人口民族

該村人口約500人,全部為漢族,姓氏秦為主性。只有一戶王姓,從王家裡村搬來。

政治體制

村民自治

經濟概況

該村主要以雜糧種植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玉米,村民收入較低。村民經濟收入靠外出務工為主。集體經濟無。

社會事業

教育

該村有五年制國小一所,教室四孔,90年代學生達60餘人。年老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達到國小文化,年輕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達到國中文化,但受高等教育學生較少。
秦家寨

人畜飲水

該村有五處飲水點,分別是井溝、桑坪溝、雞窪子溝、清澗溝、大聖塔,其中井溝是古老的村民飲水點,有石頭砌井兩口;大聖塔水井是最遠也是水質最好的,有泉眼一個,水泥砌的水池兩座,距村2.5公里,建有泵房一座,水源充足,水質可口甘甜,能保證全村飲水。其餘取水點為土壤滲水,屬於季節性取水點。90年代進行了自來水入村工程,期間近十年荒廢,現恢復通水,但沒有入戶。

醫療衛生

該村有赤腳醫生開的藥店,普通的病和藥,基本在村里就能治療。

耕地

該村耕地在建國後,進行了大面積的開墾,其後進行了梯田改造。90年代進行了高質量的梯田改造,

交通

90年代該村拓寬通村公路,大汽車能進村,2010年,進行了水泥硬化。2012年進行了入戶道路硬化。

歷史文化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秋,秦家寨村鼠疫流行。症狀為發燒頭疼、昏迷、胸疼,死亡40餘人。
一九六四年,全縣集中勞力,在秦家寨植樹造林,突擊完成造林任務。

風景名勝

山西植樹英雄 張侯拉紀念碑
保德(水保隊)林場
杏樹林

著名人物

秦明為 三五八旅七一四團八連戰士,1913年生,秦家寨村人,1939年參加革命,1940年在寧武縣陽方口戰鬥中犧牲。
秦媚其 青年縱隊戰士,1923年生,秦家寨村人,1941年參加革命,1941年在汾陽縣戰鬥中犧牲。
老紅軍:待補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