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前清時期,一般沿襲明制。據明《內鄉縣誌》載:內鄉全縣(含西峽)劃分為26保,今
馬山口鎮為上古保,保治設朱崗村。成化12年(1476年),馬山口鎮設馬山口保,保治設馬山口。清代全縣保的設定有變化,但馬山口保無變化,今河西村應屬馬山口保管轄。保以下設地堡,今河西村是否設過地堡,無考。
行政區劃
民國初期河西設村,名為“秦家寨村”。建國後,馬山口區下設14個鄉,不久又分為23個小鄉,秦家寨村撤銷,直至1958年河西村沒有划過鄉、村級行政區。河西村作為一個
自然村先屬朱崗鄉管轄,後屬鄭灣鄉管轄。1956年河西全村(自然村)成立了一個高級社,命名為“五四農業高級合作社”。1958年8月,馬山口
人民公社成立,下轄馬山口、打磨崗、孫溝三個管理區。管理區又分轄26個大隊。河西全村為一個大隊,下轄8個生產隊。1983年10月根據上級指示,河西生產大隊改為河西
行政村,從1958年11月河西村設定生產大隊至1983年河西改為行政村,再至如今(2016年),58年間河西行政村管轄範圍僅限於本村(自然村),沒有其他自然村劃歸河西村(或大隊),河西自然村也沒有劃歸過其他行政村(或大隊)。
地理環境
河西村地處山區與平原接合地帶,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狀。全境明顯分為兩部分,北部為山地,南部為平原。
河西村山地主要在馬山坡,該山位於河西村北部,北麓屬花北村,南麓屬河西村,是全村僅有的一座山。該山東臨默河,西與大寨山相連,北靠花北河,海拔295.6米,東西走向,全長約3000米。據清康熙《內鄉縣誌》一卷記載:“漢光武帝初起兵狥於此,得善馬,故名。”全山多系石灰岩,南坡土壤為黃棕壤亞類,植被覆蓋率高,土壤養分含量高,適宜柏、櫟、楸等喬木植物生長,草本植物有夏枯草、何首烏、遠志、狗脊等中草藥。灌木類有山楂等,其果實亦可入藥。喬木類有酸棗等,棗仁亦可入藥,藥用鎮靜安神。
馬山坡腳下,地形驟然趨平。默水以西、以北,大片土地比較平坦。土壤為潮土或水稻土。潮土是近代河流沖積物經過人為耕種熟化發育而成的幼土,土壤發育層次不明顯。溫度較高的旱天,地下水可借毛細血管作用升達地表,使土壤表層具有夜潮回潤現象。水稻土是在淹水與落乾和強烈氧化與還原交替中,經過人類長期水耕熟化,在各種母質類型上發育而成的獨特土壤。土壤具有松、暄、肥、厚的耕作層,有機質含量豐富,是肥力最佳的一種土壤。平原地帶是河西村的主要農業耕作區。
自然資源
河西村地處馬山坡之陽,北有花北河、梅子河、青山河匯聚,東、南有默河流過。擁有山地、山坡梯田,山前平地及村南湖田(田中常年有自然水,不用人為澆灌)等不同類型的耕地,又地鄰馬山口街。所以河西村自然條件優越,不僅宜農、宜林、宜牧,而且宜工,宜商。農業方面,山坡及山間梯田適宜種植穀類、紅薯等耐旱作物,平原地帶適宜種植小麥、玉米、棉花和豆類等,湖田適宜種植水稻和植蓮。林業方面,馬山坡宜種植櫟樹、柏樹、楸樹等喬木,沿默河一帶適宜種植楊、柳等速生林木和風景林木。山坡草場適宜放牧牛、馬、騾、驢、羊等食草動物。
經濟概況
河西村因地近商業繁華的馬山口,工商業繁榮,在上世紀就有村辦企業乳玻廠、碳素廠、酒廠、石灰窯等效益十分可觀,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村辦企業逐漸被廢棄,但遺址基本保存完好。現代企業有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714)一分廠和三分廠,牧原公司是集約化養豬規模位居亞洲第一的大型現代化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其創辦即起源於河西村。另河西村擁有馬山街口的房地產業,全村在馬山街經營飲食、服裝、菸酒副食、藥材、農副產品加工的個體戶達83戶,外出務工經商的達500餘人。
歷史文化
河西村歷來重視文化教育。早在前清時期,就有不少學子苦讀經書,考取功名,歷代不乏“硯田筆壟”之家和文化學術造詣頗深之士,使河西村獲得“秦家寨,出秀才”的美譽。1928年河西村以秦氏祠堂為校址,辦起了新式國小,是為全縣最早辦起的國小之一。後經多方籌措資金,四次翻建校舍、添置硬體設施,達到現在全縣一流的水平,為河西村學子成才創造了優越的條件。河西國小現有學生達700多名,有教師25名(2015年),學歷合格率達100%,辦學條件與教育質量比鄉鎮級國小有過之而無不及。
風景名勝
玉皇廟,位於馬山坡峰頂。始建於晚清,2000年重建,現廟中主殿為玉皇殿,另有副殿5座,自重建以來,香火旺盛,遊客不斷,2016年春節當天接待香客愈5000人。
金馬洞,位於馬山坡半山腰。據傳,很早以前,此洞有金馬一對,常活動于山坡周圍,夜食村前小麥,飲“泉眼坑”水,後被“下江蠻子”(南方能人)知道後,用異術逮走。因此處有金馬,故名馬山坡。另據傳,金馬洞內有山洞,綿延不斷,可通陝西省。2000年左右,有商人開發,在挖掘過程中挖出了古時用燈具、馬嚼環等。再向前挖,洞中果有一洞,西向而去,原來通“陝西”,實為通“山西”也。沿洞側身前行,曲折上百米,皆溶洞也。鐘乳牙交錯,罅隙縱橫相連,不知深淺。
千年皂角樹,位於河西國小校園中央,經歷千年風雨仍然枝繁葉茂,上結碩果。
秦氏宗祠,位於河西國小後院大殿。該祠堂始建於鹹豐元年(1851年),歷時3年竣工,共有6間,前後各3間相連線,後殿3間無窗,供秦氏列祖列宗之位,內設長几,供桌、主靈位。前殿3間有大門及窗,供族人排列行禮祭拜,殿前有祭台,高與殿基相等,可供族人休息、淨洗、上供等待循序入殿及禮賓樂隊等之用。如今保持原貌,作為學校圖書室和閱覽室使用。
著名人物
秦六一(1899-1949),名壬午,字肇西,秦紹白的長子,為人精明能幹,喜營私、積財、置產,富甲一方,河西村第一大財主。秦紹白、秦六一父子占有鎮平、內鄉、鄧縣、南召、淅川五縣土地近3000畝,年收稞租720多石(每石小麥約500斤),馬山口街坊210餘間,家有鴉片萬餘兩,金條200餘根,銀元寶萬餘個。秦六一1944年任本村保長,因個性強私心重,且專橫處事,不法事多,故解放後被捕槍決,以平民憤。
秦英林(1965-),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714)董事長兼總經理,1989年畢業於河南農業大學,獲學士學位。1992年辭職回河西村創業,從22頭豬養起,後發展成為現今的牧原公司。曾獲得“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標兵”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