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卿

秦子卿

秦子卿,號武公,男,漢族,1925年生於上海,秦少游第32代孫、祖籍江蘇高郵

建國後歷任揚州師範學院、湖南屈原大學、嶽麓大學教授、常務副校長、校長。

系江南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學術委員,全球漢詩總會顧問,《中國當代詩人詞家代表作大觀》編委會顧問等。

著有《烽火詩鈔》等書十七種。

傳略載入《世界名人錄》等多部大型文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子卿
  • 別名:武公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25年
  • 職業:教師、教授,詩人
  • 代表作品:《烽火詩鈔》
人物經歷,獲獎記錄,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秦子卿(1925-)男,江蘇高郵人,生於上海。早年在華中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建國後,歷任揚州師院等校講師、副教授、教授,湖南屈原大學常務副校長、嶽麓大學校長等。離休後出國講學,仍兼揚州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江南大學名譽教授、炎黃大學名譽校長、全球漢詩總會顧問、《中國當代詩人詞家代表作大觀》編委會顧問、世界名人傳記中心名譽總裁,以及美、英、日、泰、新加坡等國多種學術團體職銜。他從抗日戰爭時期到和平建設時期,在宣傳、教育和科學研究方面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獲獎記錄

從1945年以來已在國內外發表論文60多篇,其中獲省及全國優秀論文獎3項;出版著作17種,其中獲優秀著作獎2項。其詩詞與楹聯曾在中華詩聯國際大賽中獲金牌、銀牌各1枚,另獲書法國際展賽1等獎、名人榮譽獎、豐碑獎3次。1997年10月欣逢江澤民主度訪美,他在華盛頓書小篆“故國應攜手,前途共著鞭”一幅相贈,受到江主席的讚賞。另有草書《歡迎江主席訪美》七律詩幅,參加第二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賽,評得國際榮譽金獎,並獲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榮譽稱號。1999年據國際美術家聯合會和世界華人藝術促進聯盟等評審,獲“20世紀國際藝術名家教授成就獎”。其後又獲“二十世紀中日書畫名匠勳章”。並應中國文聯特邀作楷書《歡迎江主席訪美》詩幅,原件裱入《中華民族書畫長卷》歸中國文化藝術城永久保存,同時決定該件與康有為于右任等名家作品一同印入《百年經典—中國書法全集》。2000年獲美國世界名人文化研究中心等所頒“世界名人金杯獎”。2001年又獲“世界名人藝術家勳章”和國內“韓愈金像杯”全國書畫家精品大展賽特別金獎,2002年,經世界華人文化研究中心評選,進入“21世紀亞洲華人書畫藝術500傑”,次年該中心又與中國藝術國際交流中心等聯合評審授予“中華世紀藝術名家名作獎”之金獎,並定為特級書畫師。同時在第二屆“新世紀杯”世界漢詩大獎賽中評得金獎,獲“國際桂冠詩人”榮譽稱號,2003年《人民日報》社關於《中國人力資源,科研學術成果調查報告》表示:“鑒於他在各領域已取得優異成績,做出重要貢獻,在此次社會調查活動中,他的個人資源及業績已被載入《當代中國人力資源寶庫(領導人才卷)》,並榮獲新時期傑出貢獻紀念獎”。2004年獲“中華藝術華表獎”作品金獎,被授予“傑出藝術家”。另獲國際炎黃文化貢獻大獎之金獎。2005年獲首屆“中國文藝金爵獎”後,又獲中國紀錄證書鑑證委員會所頒“華夏精英”金獎、中國書畫收藏研究院終身成就獎。

主要貢獻

1956年起在全國最先以真草隸篆書刻全部毛主席詩詞,許多專家教授題詞稱讚其書法與刀功;70年代最早向教育部建議在全國開展書法教育,並規劃院系建制和課程設定,後被刊於《人民教育》80年首期,影響頗大。《中華書畫報》曾發表專論,稱讚“他是中國當代書法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多年來,他親自為大學本科生、研究生主講中國古典文學、書法史、文字學等十多門課,培養了大批人才,不少已成為教授或院系領導。他還非常熱愛科學技術工作,早在抗戰時就搞過土造武器。1957年下放農村期間,又發明過腳車式稻麥兩用脫粒機(後發展為電動的“小老虎”)、飛機式風能低空噴粉器,經江蘇省農業廳等鑑定、授獎;又設計三用播種機(撒播、點播、條播),尚未試製而工作調動(現僅存圖紙初稿)。他對地學也有研究,緣此,與英國科學家李約瑟有多年學術交往,至1981年,率先在全國高校中最早建立中國科技史研究室,組織集體重點科研項目,並結合自己的學術成果和發明創造,與英、美、日等國學者合作交流,也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巴黎國際科學史研究院同行專家的好評。他和表兄顧毓琇以及陳立夫、盧嘉錫、謝希德等都是李約瑟在中國科技文化研究途中的好友,互有多年學術交往。李約瑟希望他到英國去,認為他的許多科學論點都很新穎正確,並能引人入勝,尤其是有關地學史的各種研究成果,令人欽佩,承認他“將中國製圖學的肇始時期上溯到公元前第4世紀而不同意定在秦漢,是極其正確的”。所以後來華夏李約瑟文獻中心成立時,他應邀由美國回國出席,被聘為顧問。其後他還繼續研究地下熱能,陸續發表論文分析中國和西方利用自然資源的歷史經驗,以求取代煤和石油的開採燃燒,遏制礦難發生,開創動力資源。他還表示要參加科考隊去勘察全國各省的地熱分布現狀,研究其各種類型開發利用,以期緩解世界性能源危機,並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提供豐富而持久的新能源。此外自1985年起,他為籌建新四軍紀念館和蒐集華中抗日根據地史料而積極開展宣傳,自己也捐獻許多革命文物,並以正楷書成《新四軍紀念館籌建紀略》600字,由上級組織審定勒石,1990年春,他又懇請江澤民總書記親題“江淮英傑,衛國干城”,刻碑於館中,並賦詩敬呈江總書記,感謝對革命傳統教育的關懷。1992年他在擔任屈原大學常務副校長期間,還赴京呼籲辛勤籌創詩詞藝術系,以培育新一代的詩詞歌曲和書畫藝術人才,得到了中華詩詞學會和環球詩書畫會的稱讚與支持。吟誦專家陳炳錚曾為之譜曲,稱“斯乃我國高校之創舉也,於弘揚中華詩學大有裨益,可謂功德無量”。從1988年以後,還多次應邀為美、澳、日、馬等國的教授學者講授中國文學、藝術或科技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