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瓦當

瓦當又稱“瓦頭”,指的是陶製簡瓦端下垂的特定部分,其樣式主要有圓形和半圓形兩種。瓦當是古代建築用瓦的重要構件,具有保護木製屋檐和美化屋面輪廓的作用。中國的瓦當最早起源於西周時期(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約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晚期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模式,並成為一些大型建築的重要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代瓦當
  • 樣式:圓形和半圓形
  • 含義:陶製簡瓦端下垂的特定部分
  • 別稱:瓦頭
樣式特點
早期的瓦當為半圓形,主要紋飾為獸面紋,後來逐漸向捲雲紋等其它紋飾發展。當是各諸侯國燒造和使用的瓦當圖案種類繁多,各不相同。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統一六國後,瓦當在圖案形態和題材內容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更加豐富多彩。秦代主要盛行動物圖案的瓦當。
秦代瓦當紋飾在表現和雕塑手法上,亦具有明顯的時代色彩。以畫象圖案瓦當為例。戰國時多為獨行側身,單耳卷尾的圖形,平面凹凸的雕塑手法,塊面感覺比較單純,表現出先秦時代樸實、渾拙的風格。秦及漢初,瓦當上的動物圖形組合對稱,富於裝飾性。以陰文線雕,點線變化巧妙,有著明快寫實的氣韻。王莽及東漢時期,白虎寬厚的斑紋,朱雀細褥的羽毛,都以半圓浮雕手法刻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表現的題材也更為廣泛,如蟾蜍、玉兔、螳螂等等,顯得豐富多彩。
秦·捲雲紋代瓦當秦·捲雲紋代瓦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