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欺詐

科研欺詐是一種非常惡劣的行為。一些學界騙子打著“科研”的旗號,靠弄虛造假來騙取名利,敗壞社會風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科研欺詐
  • 外文名:scientific fraud
基本信息,基本情況,造假方式,典型案例,

基本信息

【詞目】 科研欺詐
【拼音】ke yanqī zhà
【英譯】scientific fraud
【解釋】打著“科研”的旗號,用狡詐的手段騙人和單位。

基本情況

科研詐欺是一種非常惡劣的行為。一些學界騙子打著“科研”的旗號,靠弄虛造假來騙取名利,敗壞社會風氣
假“學術會議”、“學術期刊”,那些只是“小兒科”。全國政協委員高抒在“兩會”上痛斥科技領域欺詐行為:偽造數據、無中生有申報項目、套取別人學術思想……“詐欺手段高明的,屢屢得手,還能名利雙收”。
高抒說,近年來,科技領域出現了不少欺詐行為,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他認為,此現象若不整治,今後將危害到科技界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巨大損失。他建議,除了要揭露欺詐的手段,使廣大科技工作者認清特徵,自覺抵制,更重要的是對欺詐行為應有嚴厲懲罰的制度。“科研項目主持人的學術聲譽建立在成果的質量上,而不是建立在口齒伶俐、能說會道等一些外在能力上。”他還建議,應當加大對科技成果真實性的評判力度;對經費去向要明晰化,打擊貪污科技經費的行為;對項目和獎勵申報中的投訴應認真對待。

造假方式

■“願者上鉤”一些團伙偽裝成正規的科研機構甚至國家政府部門,向科技人員散發“學術會議”通知,從中撈取大筆活動經費,或者以國家級學術期刊為名,廣發電子郵件,宣稱可發所有領域的學術論文,以此騙取高額“版面費”。
■“胡編亂造”偽造數據,炮製造假文章,騙取學術聲譽和經費。獲得項目後,通過使用假髮票報銷、列支虛假開銷等方式套走大部分經費,再用一部分經費堵住專家的嘴,用虛假成果交賬。所有經費幾乎在吃喝、搞關係、賄賂、貪污中化為烏有。
■“巧取豪奪”強拿別人成果去申報,騙取獎勵。常得逞的手段,是包裝虛假成果,並腐蝕拉攏評審。甚至還有的通過各種手段,迫使成果完成人把成果交給欺詐者來申報。公示制度形同虛設,三鹿集團的假成果也是在公示之後堂而皇之地獲了獎。
■“無中生有”編造“假說”,騙取項目立項。“在這個過程中,事實和邏輯的評審環節被忽視,一些專家像喝了迷魂湯似地被欺騙。一旦經費落到欺詐者手裡,最後往往以‘科學要寬容失敗’為由搪塞了事。”
■“移花接木”詐欺者宣揚自己正研究某個重要科學問題,借著與別的科技人員交流的機會,套取別人的學術思想,然後把別人的研究成果說成是自己的。一旦欺詐者用竊取的學術思想獲得了項目支持,就會宣稱對學術思想的擁有權,再從學術期刊和研究報告中尋找相關的材料,最後變成了成果的完成者。

典型案例

近年來,全國多所高校相繼捲入科研欺詐事件,敗壞社會風氣。典型的案例有:
2010年3月
李連生,原西安交通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他在2010年3月21日被西安交通大學認定存在“嚴重學術不端行為”,大肆造假,狂騙名利。他因詐欺事件被取消教授職務,並解除教師聘用契約。
2012年1月
美國時間2012年1月31日,美國法務部網站刊文稱,位於美國賓夕法利亞州中區的美國檢察官辦公室已經向法院起訴,指控克雷格·格萊姆斯存在詐欺、虛假陳述以及洗錢等罪名。2月9日,南京工業大學宣傳部負責人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回應了克雷格·格萊姆斯的相關問題。他稱,學校在美國法務部網站刊登文章的第二天就組織召開了高層會議,專門研討處理該問題。由於克雷格·格萊姆斯跟南京工業大學的協定中有一年的試用期,目前,學校已經要求他暫時停止了工作,學校將在司法程式有了結果以後再做決定。
2014年10月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10日公布了今年中央首輪巡視整改情況,其中包括科技部黨組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全文。通報披露,承擔“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有關課題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等被依法批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