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相關概念的關係
科研大數據與科學大數據。科研大數據作為科學大數據的子集和拓展,是科學知識發現的 “基石”,其對國家科 技、經 濟、社會等的發展具有戰略價值。文 獻還指出, “科學大數據”涉及的範圍更廣,而“科研大數據”則更為具體; 科研大數據側重於 “研”,反映的是概念的 “過程本質”,以及概念的 “知識本質”。基於此,本文借鑑文獻 的做法,採用 “科研大數據”的表述。
科研大數據共生與科研大數據共享的既有密切的聯繫,也 有 著 顯 著 的 區 別,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 “共享”側重於數據的 “共同享用”( 是否生成新的數據並沒有從字面體現出來) ,其表述比較籠統,而 “共 生”側重於數據的 “生成” ( 生成 “新數據”) ,其表述更為具體。② “共享”為科研大數據主體之間的數據交流、創造等活動提供了良好的 “環境”,即反映了 “環境本質”,而 “共 生” 體 現 的 是 “目 的 本 質”。③共 享 是“前提”,而共生是 “結果”,在科研大數據發展過程中,沒有共享,共生無從談起,而沒有共生,共享的價值則難以體現。
特性
利他性 (Altruism) 。 “共生”過程中產生的科研大數據是 “利他的”,即對參與共生活動的科研主體是有益的,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共生活動可能對參與科研創新活動的雙方都 有 利,即 具 有 “互 利 性”; 另 一 方 面,共生活動對參與科研創新活動的其中一方有利( 對另一方沒有什麼影響) ,即具有 “單利性”。“利他性”是科研大數據共生的首要特性和目標特性。
互操作性 (Interoperability) 。參與共生的兩個(或多個)科研主體之間可以通過數據的互操作,實現異構科研數據之間高效、便捷的獲 取 與 共 享 等。互 操 作 性 遵 循 “兼 容 性”“公開性”“開放源碼”等原則,因而有利於在技術上、法律上等多方面的國際化科數據共享,進而促進共生化數據的生成。互操作性是科研大數據共生的基本屬性,反映的是客體 ( 即數據) 的特性。
協同性 (Collaboration) 。“共生”過程的科研大數據主體之間實現了科研數據(客體維)在時間維、空間維 (實體空間或虛擬空間) 上的 “協同” “有序”,通過科研主體之間 “並行”或 “串列”地協同互動,促進彼此 (或其中一方) 的科研創新活動的完成。 “協同性”是科研大數據共生關係特性,反映的是主體的特性。
進化性 (Evolution) 。隨著時空環境的變化,科研大數據主體之間的 “共生”活動也隨之發生不斷的變化,科研大數據共生可能發生由 “弱”與“強”的轉化,或“內”與 “外” 之間的動態轉化,或是“虛”與“實”之間的動態轉化等,以實現科研大數據共生競爭的最佳化與進化。“進化性”是科研大數據共生的過程特性。
泛在性 (Ubiquity) 。科研大數據主體之間的共生現象是廣泛存在的。在當今雲計算、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等快速發展的環境下,科研大數據主體之間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平台,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地參與“共生”活動,因而是廣泛存在的,由此呈現出 “泛在性”。“泛在性”反映了科研大數據共生環境的 “時空泛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