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內留斯

科爾內留斯

科爾內留斯是歐洲最為人熟悉的聖人之一。在萊茵河中游地區,他被奉為情侶的主保聖人。此外,他還被奉為農民以及耕牛的主保聖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爾內留斯
  • 外文名:Pope Cornelius
人物簡介,生平事跡,

人物簡介

(Pope Cornelius)天主教多翻譯為“高(科)內略”、“高(科)爾乃略”、“高(科)略”、“克內里”等,羅馬主教,天主教認為他是歷史上第21任教皇(251-253).

生平事跡

公元251年初
羅馬皇帝德基烏斯(Quintus Decius)前往色雷斯圍剿哥特人,放鬆了對於羅馬城的控制;公元251年3月6日,眾人選舉司鐸科爾內留斯為新任羅馬主教。科爾內留斯為羅馬人,為人富有才華而舉止正派;曾在法比昂教宗殉道後,在教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元251年6月,德基烏斯兵敗被殺,大規模的迫害教會行動宣告結束。教難結束以後,大批叛教者或是屈服政府者要求重新加入教會;為此又發生了新的糾紛。在羅馬,以詮釋聖三論以及在教難期間堅毅而聞名的學者諾西安(Novatian)為代表的少數嚴謹派神職,號召建立革新教會,主張叛教者不得赦免,要求將所有妥協者全部開除出教會。
當時,在教會其他地區也發生了類似的情況,其中以迦太基地區最為特殊。按照迦太基教會的傳統,告罪者需要尋找一名“見證者”,在其證明下,方可向主教進行告罪。因教難導致告罪者眾多,部分“見證人”未經主教同意,擅自隨意宣布赦免罪人,引起教會的混亂。迦太基主教西彼連(Cyprian)便將其全部開除出教會。這部分人便以迦太基司鐸諾伐脫(Novatus)為首,結成集團,反對西彼連主教。
公元251年秋
科爾內留斯在聯合了迦太基主教西彼連(Cyprian)、亞歷山大里亞主教狄尼修(Donysius)等大多數神職,於羅馬召開會議,約有60名主教參加了會議。會議肯定了教宗的主張,即教會以及宗徒的繼承人主教,具有來自基督的赦罪的全權,同時宣布開除諾西安(Novatian)、諾伐脫(Novatus)以及追隨者的教籍。
科爾內留斯
高爾乃略教宗
後來,諾西安(Novatian)、諾伐脫(Novatus)兩派為了反對科爾內留斯,聯合推舉諾西安為羅馬主教(對立教皇),攻擊教宗包庇叛變分子,在教難中具有變節行為。為此,科爾內留斯教宗分别致信西彼連、狄尼修、以及安條克主教法比(Fabius)等主教,激勵他們維護正統教會的信仰,特別是在致安條克主教的信中,教宗在歷史上第一次論述了教會的聖秩品位(神品聖事),即四小品:司門(ostiariatus)、宣讀(lectoratus)、驅魔(exorcistatus)、輔祭(acolythatus);三大品即副執事(subdiaconus)、執事(diaconus)、司祭(sacerdos)。教宗在信中描述,羅馬教會當時具有46位司鐸、7位執事、7位副執事、42位輔祭、52位小品神職人員。
公元251年12月
軍事將領加盧斯(Trebonianus Gallus)被推舉為帝國皇帝;此時的帝國已經陷入了哥特人的入侵和大瘟疫的威脅中;252年6月,加盧斯為轉移國內民眾的恐慌情緒,又掀起了一次短暫的迫害基督徒的活動;科爾內留斯教宗很快被逮捕,被帝國政府流放至Centumcellae(即今義大利羅馬省的Civitavecchia港)。
傳說,科爾內留斯後被押解回羅馬。公元253年6月,帝國政府強迫他向戰神Mars神廟祭獻,遭到了拒絕;隨即教宗被斬首;最後被安葬於阿比亞路墓地露西娜堂的地下室;同時殉道的還有一對貴族夫婦以及他們的親屬,他們因教宗在刑場的路上治癒了貴婦的疾病而全體皈依。
從公元第4世紀開始,科爾內留斯便被作為殉道聖人而紀念;稍晚,他的名字進入了彌撒常典;位於十二宗徒之後,諸聖教宗之中;這種情況一直維持至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前。根據古老的傳統,他的紀念日為每年9月16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