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科洛河,發源於嫩江縣東部南尖山,流經麥海公社、白雲岱公社、七星泡農場、嫩江農場、山河農場、嫩北農場、聯興公社等地,由東北向西注入嫩江。全長二百九十五公里,流域面積8700平方公里;在場區內全長為41公里,支流較多。
科洛河發源於小興安嶺西麓,屬嫩江支流之一,該河全長259 公里,流經本場南境17公里然後通過嫩江縣聯興鄉注入嫩江。
主要支流
科洛河在境內的支流,屬於季節性水線,水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和地下水,均自然形成於崗阜狀平原間的溝谷地帶,由西南向東北注入科洛河,河兩岸有大片沼澤,其間遍布塔頭,水草豐茂,絕大部分尚未開發利用。
高台溝,由四十里河林場入境,位於境內西北邊緣,經大石山、第一生產隊、東山,由農場與科洛公社雙勝生產隊交界處出-境,境內全長10公里。
何家大泡子,位於境內西北部,由躍進農場、馬鈴薯農場與境內第二生產隊交界處入境,流經場部,沿北部邊界匯入科洛河,在境內全長約19公里。 老虎溝,由境內的第六生產隊和第十三生產隊之間與境外馬鈴薯農場和尖山農場交界處入境,由西南向東北把全場斜割為兩部分。流經築路隊、十九隊、八隊居民點,由九隊向西北匯入科洛河,在境內全長約25公里。
下氣溝,位於場區東北部,發源於第十二生產隊東南,流經十一隊、二十隊、十八隊匯入科洛河。另一支流(水線)發源於第二十二生產隊西北,流經二十一隊注入在氣溝,向北匯入科洛河。在境內全長約二十八公里。
小岔八氣溝,由場區北部尖山農場與七星泡農場交界處入境,,蜿蜒於場區東南邊界,流經十七隊、十六隊、十五隊、十四隊,沿場界婉蜒向西北匯入科洛河,全長約33公里。其另一千流,由境外尖山農場與境內第十三生產隊東南鄰界處入境,在第十生產隊以東匯入小岔八氣溝,在境內全長約15公里。
奮鬥水庫位於本場科研站西側,屬於科洛河水系,年調節小(1)型水庫。1965年由本場技術室勘測設計,1967年冬開始動工修建,1969年竣工。1983年罕見春訊,溢洪道公路橋被大水沖毀,當年重建成兩孔溢洪橋,橋面淨寬增加到12米。同年,為加強防洪蓄水能力,水庫大壩加高一米,形成目前規模。 該水庫面積94.5平方公里,上游長11.5公里。溝道坡面降為4.4 %,原設計洪峰流量為P =10%70立方米/秒,較核洪峰流量為P=2 %0124米立方米/秒。大壩全長650 米,高9.19米,庫區面積145 公頃,總庫容573 萬立方米。設計洪水位海拔276 米,現有死水位海拔272 米,1969年最高水位海拔277 米。 1983年壩身加高1 米以後,擴大了防洪庫容,但目前除用作養魚和堤面公路交通之外未發揮其它效益。原設計有旱灌面積5000畝的計畫,因旱灌技術無法解決、田間工程不配套等原因,而未能實現,只在庫區範圍內造林80公頃。
七星泡農場建場迄今修建東風水庫、紅旗水庫、板石溝水庫、一分場水庫。控制匯水面399平方公里,可蓄水3.759萬立方米,計畫灌溉水旱田5.2萬畝,養魚水面可達28,000畝。
東風水庫:匯水面積235平方公里,總庫容2.697萬立方米(已列屬國家規劃的中型水庫)。土壩、溢洪道,輸水洞護坡濾水壩基本配套。利用這一水源,已修成東風第一抽水站及灌區,第三級揚水,全部工程已修成配套,但只有苗圃利用噴灌,旱灌未曾使用。 自流灌區的引排水乾渠工程已修通,但有關的構造及支斗渠尚未配套。1967年試種水稻,畝產達650斤。
東風第二抽水站及灌區,設計灌溉1.12萬畝,系一級抽水站,裝機容量120馬力座機5台,配89HG型水泵5台及水管已過場,抽水站、引水渠工程已完成一部,迄今未能繼續施工。
紅旗水庫:匯水面積27.5平方公里,總庫容358萬立方米。1958年施工。1968年全部配套。這個水庫工程的特點是把溢洪道和輸水洞結合在一起建成了輸水泄洪閘。1970年試種水稻,因早霜受災未收成,而後只是養魚。
板石溝水庫:匯水面積127平方公里,總庫容547.3萬立方米,計畫灌溉1萬畝。
一分場水庫:匯水面積9.5平方公里,總庫容158萬立方米。1958年施工,未全部配套。1969年已決口。水庫的土壩系聯接一、二隊的交通要道。
1964年東風水庫的下測流水,沿六分場(現十二隊)方向,修建一條渠道。 1978年林業站修復原來七分場犯人在1958年修建的渠溝,建成東風水庫至苗圃的二級揚水站,灌溉苗圃300畝,灌溉量最高可達3,000畝旱田或菜田。
奮鬥渠: 奮鬥渠位於場部西,五隊東。建於1975年冬季。當時農場總動員,全力以赴,集中全場六千餘名青年和幹部職工,各單位分段包乾,用打眼放炮崩土的辦法,建立一條幹渠,乾渠長28.5公里,土方量63.0萬立方米。南起二十二隊北至科洛河。渠寬10—11米,平均深度1.5米。 奮鬥渠予計澇區治理面積8.7l萬畝,治理後,可開墾耕地7.0萬畝。於1979年一分場(現一、二、三隊),自排澇後開墾耕地3,000畝,擴大了放牧草源。順水排澇的作用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