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報導(一)指科技新聞。包括新聞媒介新發布的有關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與新創造等各種信息,科研戰線和工農業戰線在科技開發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經驗、教訓,以及參加科技活動的人物事跡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技報導
- 屬性:宣傳輿論學術語
科技報導(一)指科技新聞。包括新聞媒介新發布的有關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與新創造等各種信息,科研戰線和工農業戰線在科技開發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經驗、教訓,以及參加科技活動的人物事跡等。
科技報導(一)指科技新聞。包括新聞媒介新發布的有關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與新創造等各種信息,科研戰線和工農業戰線在科技開發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經驗、教訓,以及參加科技活動的人物事跡等。(二)指科技新聞的傳播活動。其中包括...
工程院旗艦刊物《Engineering》於2023年11月30日系統報導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段寶岩院士團隊完成的逐日工程—世界首個全鏈路、全系統SSPS地面驗證系統,闡述了歐米伽SSPS創新設計方案、理論創新、技術突破、工程實現及實驗結果。遠距離高功率微波...
科技新聞(一)報導科技活動和科技成果的新聞。科技新聞作為新聞的一個分支,除了具有新聞的一般特性外,還具有準確性(對科學概念而言)、通俗性(對深奧原理而言)、知識性(對普及科學而言)。人類最早開始傳播的一類新聞,就是生產中的新技術...
是由科技部主管、中央主流媒體科技日報社主辦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和國家科技入口網站,於2010年經中央外宣辦核准成立,是黨和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重要網路輿論陣地。中國科技網以推動社會和科技的全面進步為己任,同步報導世界科技的最新進展,...
2020年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是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新聞。2020年12月27日,2020年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全球加速新冠疫苗研發、最強逆轉愛滋病病毒潛伏方法發現、科學家發現宇宙物質起源之謎首個佐證等十大科技...
2019年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是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十大科技新聞。解讀 1中國“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 月球之背,寧靜之地。此處禁止了來自地球的各種無線電干擾信號,可以監測到地面和地球附近的...
《自然》雜誌也作了專題報導。已有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和用戶下載和使用了超過3萬幅數據,成果正在全球環境變化監測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 重要作用。2015年 2016年1月19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
《VOA特別英語·科技報導(第一輯)》是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又新等編 內容簡介 美國之首(VOA)特別英語節目是專為母語非英語,但具有一定英語基礎的人設立的。其中的科技報導很有特色,它涉及面廣,包括天文、地理、生物...
2月1日,西班牙研究者首次在大型動物里治癒了 I型糖尿病,向治癒人類又邁進了一步;3月20日,美國科學家報導了3 例成人急性白血病的治癒。4月12日,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物理學家霍金所患疾病)的基因療法進入動物實驗。7月11日,...
《美日科技報導史話》是2004年新華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本田一二。內容簡介 本書在科學與新聞傳播的交叉點上,為我們講述了多有益、有趣,且感人的故事。 翻閱本書,仿佛進入時間隧道,可以窺見科學家們忘我的勞作,可以了解新聞工作...
供聯合國系統、各成員國和國際社會免費使用。《自然》雜誌也作了專題報導。目前已有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和用戶下載和使用了超過3萬幅數據,成果正在全球環境變化監測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科技快報是科技情報寫作的一種文體,是較文摘更能揭示文獻內容的報導性出版物,不僅可以滿足科技人員對情報信息的要求,報導速度快,學術內容新,而還能滿足原文獻作者儘快公布自己研究成果的需求。它的出版時間短,多刊載於周刊或半月刊,...
《十八大獻禮科技成就報導》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製作的紀錄片,共4集。劇情簡介 近十多年來,我國產業用紡織品有了長足的發展,芳風綸被套用於鳥巢國家體育館,世博園中。土木工程紡織品被套用到高速公路,機場跑道,...
該報以傳播新技術、新知識為目的,以“可讀,可信,可用”的特色為科技工作者、企業管理人員、科技愛好者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服務,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決策服務。辦報宗旨是:“及時報導科技要聞、科技政策;每期刊登上海最新...
如:1979年新華社發表了《丁肇中教授領導的實驗小組發現膠子》的科技新聞報導,但讀者對“膠子”十分陌生,於是同日新華社又發表一篇科技新聞資料《膠子及找到膠子的實驗》,介紹了什麼是膠子以及發現過程、發現意義。
《"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宣傳報導彙編(2006-2010)(套裝共2冊)》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圖書目錄 《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宣傳報導彙編(2006—2010)(上冊)》目錄:第一章重大成果篇 1我國第一座快中子反應堆首次臨界 2“蛟龍號”:...
《他山石集—日本科技創新報導選》是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可喜。本書是新華社高級記者張可喜先生獻給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周年和日中科學技術文化中心成立30周年的禮物。內容簡介 《他山石集—日本科技...
▲《科學報》緊緊依靠中國最大的科學群體——中國科學院這個強大後盾辦報,特彆強調科技報導的準確性、科學性和權威性。《科學報》上發表的許多重要科技新聞被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轉載、轉播。1987年,新華社...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沈建仁、匡廷雲研究組報導了海洋硅藻——三角褐指藻FCP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揭示了蛋白支架內的7個葉綠素a、2個葉綠素c、7個岩藻黃素以及可能的1個矽甲藻黃素的詳細結合位點,從而揭示了葉綠素a和c之間的高效能量...
2022年4月報導,新批次神舟十六號飛船進行了部分技術改進,研製交付工作正在穩步推進。2022年6月,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訊息,神舟 團隊按計畫執行返回、兩船次交會對接、三船次應急救援待命任務,涉及 神舟十三號 至神舟十六號共四艘...
《科學報》緊緊依靠中國最大的科學群體——中國科學院這個強大後盾辦報,特彆強調科技報導的準確性、科學性和權威性。1987年,新華社記者李希光在北京對出席第三世界科學院大會的科學家的調查表明,80%的中國科學家認為在中國各家新聞媒介...
該系列報導中既有德高望重的院士,也有長期堅守在基層的中青年科技人員。記者在現場、講故事,用生動的事實講述科學家鮮為人知的事跡,生動展示了當代科研工作者的風采,充分彰顯了務實創新的科學精神,有力傳播了創新發展的科學理念和...
《科學報》緊緊依靠中國最大的科學群體——中國科學院這個強大後盾辦報,特彆強調科技報導的準確性、科學性和權威性。1987年,新華社記者李希光在北京對出席第三世界科學院大會的科學家的調查表明,80%的中國科學家認為在中國各家新聞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