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德菲什島鵜燕鸌

科德菲什島鵜燕鸌

科德菲什島鵜燕鸌(學名:Pelecanoides whenuahouensis)是鸌科、鵜燕鸌屬的海鳥。體長最長可達20厘米,體重125克。曾經是南喬治亞鵜燕鸌的一個亞種,2018年劃分為獨立物種。是紐西蘭特有的極瀕危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德菲什島鵜燕鸌
  • 拉丁學名:Pelecanoides whenuahouensis
  • 外文名:Whenua Hou Diving-petrel
  • 同義學名:Pelecanoides georgicus Murphy & Harper, 1916
  • 國際瀕危等級:極危(CR)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鸌形目
  • 鸌科
  • 鵜燕鸌屬
  • :科德菲什島鵜燕鸌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Fischer et al., 2018
動種學史,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主要威脅,

動種學史

根據托比亞斯(Tobias)等人的申請,"Pelecanoides georgicus"已被分為南喬治亞鵜燕鸌(P. georgicus)和科德菲什島鵜燕鸌(Pelecanoides whenuahouensis)兩個物種 。至2018年,一種新形式的南喬治亞鵜燕鸌作為一個物種出現,與來自南大西洋的P.georgicus種群相比得分為8,與來自南大西洋的P. georgicus種群相比得分為9來。
科德菲什島鵜燕鸌由約翰內斯·H·費舍爾(Johannes H. Fischer)及其合作者於2018年首次描述。雖然以前被認為是南喬治亞鵜燕鸌的一個獨特種群,但棲息地偏好的差異和表型差異分析表明它可以被視為一個獨特的物種。 該物種僅存在極少數種群,總數不到150隻,在沒有天敵的科德菲什島上繁殖。 在那裡,它們展示了在俯瞰海豹灣的沙丘中挖洞的獨特築巢方式,這與在岩石斜坡或平地上築巢的的南喬治亞鵜燕鸌不同。

形態特徵

科德菲什島鵜燕鸌體長最長可達20厘米,體重125克。與之相近的南喬治亞鵜燕鸌:頭、脖子和上體羽毛灰棕色至黑色,下體暗白色。翅短,灰棕色,翅尖有白色條紋。臉部和頸部的棕色可能比黑色更深。頸部和頭部顏色較深,觸感略帶灰色。胸部有一條白色帶子。身體的其餘部分是美麗的紅色調,腿是藍色的,跗節後面有黑色線條。有一張粗短而彎曲的黑色喙,邊緣淡藍色。普通鵜燕鸌的初級羽毛有棕色的區域網路,而南喬治亞鵜燕鸌有淺色的區域網路羽毛。普通鵜燕鸌的喙比南喬治亞鵜燕鸌更小、更窄,而且尺寸也略有差異。

生活習性

科德菲什島鵜燕鸌與同屬的鵜燕鸌一樣,在水面以下游泳時捕獲食物的。主要以小魚和魷魚為食,也包括小型甲殼類動物、蠕蟲、一些蜘蛛、昆蟲、蝦和其他海洋無脊椎動物,這些鳥也以貽貝、牡蠣和蝸牛等海鮮為食。

分布範圍

僅限於紐西蘭科德菲什島的一小片沿海沙丘。近海分布仍然未知,新南威爾斯州可能有記錄(Fischer等人,2018年)。
科德菲什島鵜燕鸌
科德菲什島鵜燕鸌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9年8月14日——極危(CR)。

種群現狀

2018年,根據科德菲什島鵜燕鸌占用洞穴的數量,統計為200隻成體(Fischer等人,2019年)。
趨勢論證:種群趨勢基於1978年至2018年期間進行的間歇性洞穴計數(n=20個季節)(Fischer等人,2019年)。

主要威脅

截至2019年,四十年來,該物種的種群規模經歷了逐漸持續增長。然而,它的繁殖僅限於科德菲什島上1千米長的海灘上的狹窄沙丘地帶,這使得它很容易受到風暴潮破壞棲息地的影響(自2003年以來,風暴潮變得越來越頻繁,G. taylor in litt.2019年)。過去,該種群似乎已經容忍了紐西蘭秧雞刷尾負鼠玻里尼西亞鼠的存在,甚至在這些掠食性物種被消滅之前就經歷了種群增長(Fischer et al. 2019年)。然而,捕食者入侵的潛在影響仍然被認為是對整個棲息地的嚴重威脅:已經發現了褐家鼠入侵的孤立實例,並且已知該物種能夠消滅在其他近海島嶼上繁殖的海鳥栖息地。 與查塔姆群島鵜燕鸌(Pelecanoides urinatrix chathamensis)爭奪築巢地點的競爭可能構成輕微威脅(Fischer et al. 2017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