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德爾·赫爾

科德爾·赫爾

科德爾·赫爾是美國前國務卿。1933年初,羅斯福總統上台,他被任命為國務卿。科德爾·赫爾被任命為國務卿後,全力支持羅斯福推行的“新政”,以便使世界經濟危機在美國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羅斯福則藉助他執行外交政策,以平息一部分壟斷資本家對“新政”改革的批評和不滿。赫爾是美國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國務卿,也是1945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德爾·赫爾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田納西州奧弗頓
  • 出生日期:1871年10月2日
  • 逝世日期:1955年7月23日
  • 職業:美國前國務卿
  • 畢業院校:坎伯蘭大學法學院
  • 歲數:84
簡介,主張降低關稅,締結互惠條約,建立第三集團,執行中立法案,大西洋憲章,與日本和談,擁護建立組織,

簡介

科德爾·赫爾,1871年10月2日生於田納西州奧弗頓。1891年畢業於田納西州坎伯蘭大學法學院,同年取得律師資格。1907—1921年和1923~1931年連任美國眾議院議員。1931年當選為美國參議員。在威爾遜總統執政期間(1913~1921),他堅信降低關稅,撤除其他貿易壁壘有助於保障世界和平。他贊成威爾遜倡議建立的國際聯盟並認為美國如果不支持這個組織,就會導致世界和平的瓦解。
科德爾·赫爾科德爾·赫爾

主張降低關稅

一九三三年三月四日,羅斯福在總統就職演說中提出了對拉丁美洲(西班牙美洲)各國採取“睦鄰政策”。這個政策的實質是在偽裝的“平等”和“不干涉”的口號下,以迂迴包抄方式向拉丁美洲繼續侵略和擴張。一九三三年十二月,赫爾代表美國參加在烏拉圭首都舉行的泛美會議。為了阻止拉美各國組成反美集團,美國只好在會議通過的關於各國互不干涉內政的宣言上籤字。接著會議討論了關稅政策問題。根據美國在一九三零年制定的霍利~史慕特法,關稅平均徵收率高達百分之二十。而消除國際貿易壁壘有利於美國擴大國外市場和輸入原料,赫爾就主張降低關稅稅率。這一措施得到與會各國的贊同。

締結互惠條約

一九三四年六月,美國國會授權總統與拉美各國締結貿易協定和關稅互惠條約。赫爾親自出馬,與拉美各國簽訂了一系列互惠貿易協定,把關稅降低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這樣一來,美國可以向這些地區大量輸出資本和傾銷產品,使本來日益縮小的國 外市場得到擴展。一九三六年,赫爾再次參加在阿根廷舉行的泛美會議

建立第三集團

隨著德、意、日軸心國的侵略勢力日益加強,為了保住美國在拉美各國的利益,美國於一九三八年十二月策動西半球二十一個國家在秘魯首都利馬召開第八屆泛美會議,聲明要堅決抵抗對西半球的一切威脅、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迫在眉睫,美國又操縱西半球國家召開巴拿馬會議,宣布西半球周圍三百英里為安全地帶,應得到交戰國的尊重。這樣,在赫爾任國務卿的前期,美國以外交方式,借“睦鄰”、“友好”為口號,在英、法和軸心國兩大帝國主義集團之外,建立了以美國為首的包括中南美洲許多國家在內的第三集團。它在二次大戰初期,超然於戰爭之外,使美國在經濟上和政治上撈到了巨大權益。
一九三九年,美國和加拿大、英國、巴西、尼加拉瓜、宏都拉斯和芬蘭等二十一個國家分別簽訂了互惠條約,更加強了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一九四零年,赫爾參加了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舉行的泛美外長會議。

執行中立法案

在歐洲方面,美國支持英、法的綏靖政策,對德、意法西斯勢力的增長袖手旁觀,並企圖坐收漁人之利。一九三五年八月三十一日,美國國會通過了《中立法案》。法案的主旨是責成總統將應予禁運的武器、彈藥及軍事裝備的清單公布,並授權總統將禁運範圍擴大到其他參加作戰的國家。法案還禁止美國船舶運載軍用品至交戰國。該法案規定成立一個軍事工業監督委員會,以國務卿赫爾為主席,財政、商業、海軍、陸軍等各都部長為委員。赫爾實際上是這個法案的執行人。
中立法案在法律上把美國的“不干涉”政策固定下來,實際上是拒絕與其他國家採取共同行動來制止侵略戰爭,因而促成年西斯國家勢力的擴大。一九三五年十月三日,法西斯高大利發動侵略阿比西尼亞(現名衣索比亞)的戰爭,美國政府援引中立法案拒絕把武器賣給阿比西尼亞。這實際上鼓勵了侵略者。美國政府當時也沒有支持國際聯盟對義大利實行制裁的有關決議。赫爾與義大利駐美國大使羅梭會談時說:“公開譴責侵略者的是國聯,而不是美國;力圖援助阿比西尼亞的是國聯,而不是美國;力圖對義大利的輸入實施禁運的是國聯,而不是美國。”

大西洋憲章

赫爾任國務卿後期執行的外交政策有某些改變。一九四零年六月十四日,法西斯德國攻陷巴黎,英國也受到德軍的猛烈進攻,美國的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因此,美國政府執行了加強英美合作的路線。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國向蘇聯進攻。六月二十四日,羅斯福政府正式宣布美國準備支援蘇聯。八月,赫爾參加羅斯福和邱吉爾紐芬蘭舉行的會議,八月十四日,兩國共同發表宣言,即著名的《大西洋憲章》。

與日本和談

在遠東方面,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五日,日美談判進入決定性階段。日本特使來棲堅持要求羅斯福和赫爾接受日本的“A”、“B”兩號備忘錄。這兩份備忘錄要求承認日本在中國和越南的霸權。美國同意日軍駐留華北的期限不得超過五年,而日本則堅持為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日本再度宣稱要獨霸中、越兩國,並要求從印度尼西亞輸入一千萬噸石油。十一月二十六日,赫爾對此給予否定的答覆,並要求日軍撤離中國和越南。但赫爾沒有想到,十一月二十五日,日本艦隊已向東南方進發,準備偷襲珍珠港。

擁護建立組織

擁護建立聯合國組織
在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後期,赫爾擁護建立聯合國組織,並為此作了許多努力。羅斯福總統稱讚他在這方面所作的貢獻,甚至稱他為“聯合國之父”。一九四三年他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外長會議。同年十月三十日,中、英、美、蘇四國在莫斯科發表《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一九四四年八月至十月,蘇、美、英三國和中、英、美三國先後在華盛頓的敦巴頓橡樹園舉行會議,擬訂了組織聯合國的建議案。一九四五年二月,蘇、英、美三國首腦在雅爾達舉行會議,決定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在美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憲章制憲會議》同年六月二十六日,參加會議的五十一國代表(其中波蘭未參加,但事後在憲章上籤了字)簽署《聯合國憲章》。為促進聯合國的誕生,赫爾出了不少力,因此,一九四五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金。
一九四四年秋美國總統大選後,赫爾辭職。他擔任了將近二十年的國務卿職務,比他的任何一個前任的任期都要長。有部分歷史學家認為他是美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國務卿。
一九五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赫爾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去世,享年8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