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置陶林撫民通判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
陶林縣,一直駐於科布爾鎮。日偽統治時期在科布爾設鎮的建制。1958年,成立科布爾人民公社。1980年改為科布爾鎮。
科布爾鎮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中旗,轄土地面積500㎞,是全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總戶數12500戶,人口4.5萬人,轄6個社區,20個村委會,100個村民小組,耕地總面積10萬畝,水澆地面積1.6萬畝,日光溫室保護地面積500畝,全鎮家畜總頭數達到5.5萬頭(只),其中:奶牛達到1.1萬頭,
寒羊3萬隻,建成現代 化擠奶站50座,日產鮮奶100噸,是
烏蘭察布奶牛第一大鎮。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6億元,財政收入150萬元,農民人均純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2300元和5000元。
發展跨越
2015年,科布爾鎮被列為自治區級的特色旅遊名鎮。
該鎮走“畜牧業數質並舉”的發展之路,使畜牧業產業由粗放型向規模效益型轉變。全鎮共購買進口奶牛197頭,加之大搞奶牛
冷配和民眾自繁自育,奶牛數量迅速擴張。截至目前全鎮奶牛養殖已達9700多頭,日產鮮奶80多噸。
在寒羊養殖方面,該鎮繼續堅持不懈地走禁牧舍飼,暖棚育肥的路子,在提高養殖質量和效益,重點抓了自繁自育和內羊雜交技術推廣工作,加快出欄周轉、提高個體效益,共調回進口種公羊18隻,新建四處寒羊配種站,並配套完善了三處配種站,進一步加大經濟雜交力度,全面樹立了“提高質量靠改良”的觀念。
歷史新證
2012年察哈爾右翼中旗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發現一塊散落民間的清道光19年間石碑。該碑用纏枝蓮紋鑲邊,正文有200餘字,字型整齊而工整,碑的材質和文字雕刻技法都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從碑文內容了解到,該碑是當時為了紀念一處建築移建而樹立。根據以前在察右中旗發現的文物顯示,旗政府所在地科布爾鎮的繁榮期最早只能追溯到清
光緒年間,該碑的發現證明,早在道光年間,即清中期,科布爾鎮就已經十分繁華,由此可將科布爾鎮的繁榮史向前至少推進50年。
產業突破
該鎮
馬鈴薯產業繼續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突出特色,以種薯生產為重點,千方百計最佳化了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並先後從旗種子公司、正豐公司調購優撫種薯50萬斤,種植面積達4萬畝。
基礎設施
針對去年大旱情況,該鎮把原有的機電井全部配套利用起來,又新打機電井8眼,擴大灌溉面積600畝,使全鎮水澆地面積達到1400畝,減少了災情損失。並積極協調上級部門,爭取項目工程,在華泰村建起日光溫室18座。同時為了加大村容村貌建設力度,爭取千村扶貧工程,重點對科涼公路沿線大東溝、一里坡兩個村,在房屋、暖棚、青貯窖方面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建設,其中維修院牆2300延長米,建起暖棚227間,青貯窖70個。在7月份底“村村通”有線電視工程在史家營子村入戶。對環境污染較嚴重的南北麻迷圖村的實施整村搬遷,村容村貌得到徹底改觀。
碩果纍纍
該鎮繼續按照分類指導,分區治理,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原則,認真落實了退耕還林草、天然林保護和沙源治理等生態建設工程,新增退耕面積4000畝,完成荒山坡造林2400畝,抓住雨季組織民眾及時進行了播種和補植,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