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學詩派
- 提出時間:2007年
- 提出者:杜鴻遠(又名雲者)
- 例子:《孫子歌》
詩派理論,詩派歷史,詩體舉證,中國詩例,西方詩例,杜氏詩例,
詩派理論
杜鴻遠先生的科學詩派形式為新詩,因為在要詩作中加入科學的意境,這是古體詩不善表達的。科學詩派雖然加入了科學的意相,但其要表達的意境卻並不比於流行的現實意相差。但杜氏科學詩派也出現過危機,因為科學的意相在現實的題材中也有。也就是說,在廣義的定義下,只要是反應現實生活的,其實也是具有科學性的。因此,杜氏科學詩派想要定義狹義的科學詩派,意相的內容要區別於現實的意相,即其意相隱藏的科學不是生活中所常見的,而是以自然科學為代表的科學真理定理。
其實這類詩歌早已流行,而杜鴻遠不過是將這類詩歌定義一個正名:科學詩。現實生活中,以校園生活為主的學生基於各自對生活的觀察和自然科學的把握,創作出一些夾雜著科學意相的詩歌,並以此流傳開。雖然作為主流的散文詩似乎對這個詩派並不承認,但這類詩歌卻有特有的生命力。杜鴻遠這樣認為,並自此開始致力於寫作作為科學詩的作品。
詩派歷史
科學詩派並不是杜氏(杜鴻遠)專利,杜氏認為,在古代的中國和西方,其實都有過科學詩。這類詩歌或者隱藏一個謎題,或者引用一個科學定理。
詩體舉證
中國詩例
《孫子歌》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 一枝,七子團圓整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古算題》
(一)我問開店李三公,眾客都來到店中,一房七客多七客,一房九客空一房。
(二)遠望巍巍塔七層,紅光點點倍加贈;共燈三百八十一,請問各層幾盞燈。
西方詩例
關於“無限”的詩歌
我將時間堆上時間,世界堆上世界
將龐大的萬千數字,堆積成山
假如我從可怕的峰巔, 暈眩地再在向你看
一切數的成方,不管乘千來遍, 還是夠不著你一星半點
而我割掉一切乘積,,你便全然顯在我的面前
杜氏詩例
《非歐幾何》
為生命的軌跡找一條直線
你說 人生的軌跡就像條直線
你說 相遇後就難免要疏遠
你說 希望我們是鄰近的平行線
可以相伴到永遠
我知道
但平行線卻不相交
這是人們生活的理念
在你心裡也這樣認為吧
然而有一天
我找到了
我們相交後
雖會走遠
但有一條線
卻與我們的軌跡都平行
通過它
我們再遠也就像在眼前
《光的波粒二相性》
一米陽光
不知道沉睡了多久
一米陽光將我喚醒
是晶瑩剔透的陽光
如玉珠般跌入玉盤
睜開眼
一米陽光
便是待撥的琴弦
伸出手
以那久違的寂靜之音
將陽光彈奏
《兩分兩至》
我是冰下的伏蛇
我是冰下的伏蛇
聽著冰上的寒風
赤黃不接的角度
我被寒水冰封
冰上的寒風
夾雜著秋天豐收的果實
那已經腐爛的腥臭
也許春天不是赤黃相交
而是這所謂的果實的腥臭
熏醒了沉睡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