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社會學新論

科學社會學新論

《科學社會學新論》是200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屹東。

基本介紹

  • 書名:科學社會學新論
  • 作者魏屹東 
  • ISBN:9787030232878
  • 頁數:289 頁
  • 定價:45.00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推薦讀物,

內容簡介

《科學社會學新論》梳理和概括了科學社會學的方法論,國家創新體系與科學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探討了科學活動和醫療活動中的利益衝突及其管理,分析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觀以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並運用語境分析方法探討了科學的維度,建立了廣義語境模型。本書是一本科學社會學的研究性教材,適合社會學、哲學及理工類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也可作為科學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的讀物
《科學社會學新論》從創新的角度出發研究科學社會學體系。第一,梳理和概括了科學社會學的方法論。第二,運用語境分析方法探討了科學的維度,建立了廣義語境模型,分析並論述了科學的語境結構、科學知識產生的機制、科學的社會運行等。第三,論述了國家創新體系與科學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重點分析了美國國家創新體系及其特點和中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與發展。第四,探討了科學活動和醫療活動中的利益衝突及其管理,尤其是探討了科學利益衝突的內涵、類型與根源,醫療利益衝突的道德判斷以及醫患利益衝突的兩難困境。第五,分析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觀以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指出馬克思主義與科學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社會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和理論保證。科學社會學作為一門交叉性學科,自默頓以來得到迅速發展。

編輯推薦

科學社會學新論》都不同於以往的同類書,特別是貫穿其中的思想和方法——語境論和語境分析是《科學社會學新論》最有特色的內容。《科學社會學新論》是作者十幾年教學和研究的成果,其體系的建構邏輯是:總結前人的研究方法;建立基於語境論的科學運行模型;運用語境模型分析科學的社會運行過程、科學中心的轉移、科學的利益衝突以及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和發展;提出馬克思主義的科技與社會發展觀是一種語境論;運用馬克思主義語境觀分析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推薦讀物

第一章 科學社會學的方法論
第一節 科學內在主義方法
一、結構一功能分析方法
二、計量分析方法
三、多變數分析
第二節 科學外在主義方法
一、社會實踐方法
二、歷史背景分析方法
三、社會學主義方法
四、文化分析方法
第三節 科學語境主義方法
一、人類學方法
二、系統模型方法
三、功能-結構分析方法
四、社會修辭學方法
五、行動者-網路方法
六、實在論的建構主義方法
第二章 科學的多維性與廣義語境模型
第一節 科學的維度及其特徵
第二節 科學不同維度的深層意義
一、社會性:科學實踐的最終歸宿
二、歷史性:科學思想的傳承過程
三、文化性:科學人文精神的體現
四、語言性:科學理論的表征方式
五、認知性:科學思維過程的展現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模型評價
一、研究方法評價
二、研究模式評價
第四節 研究模式的語境重建
第三章 社會語境與科學知識的形成
第一節 科學的社會語境結構
一、科學的整體語境結構
二、科學的認知語境結構
三、科學的知識語境結構
四、科學的社會語境結構
五、科學環境的語境結構
第二節 社會語境的性質與功能
一、社會語境的性質
二、社會語境的結構與功能的關係
第三節 不同時期科學知識形成的機制
一、前科學時期科學知識產生的機制
二、小科學時期科學知識產生的機制
三、中科學時期科學知識產生的機制
四、大科學時代科學發展的機制
第四節 不同科學語境的運行機制
一、社會語境的運行機制
二、歷史語境的運行機制
三、文化語境的運行機制
四、語言語境的運行機制
五、認知語境的運行機制
第五節 社會思想運動與科學的發展
一、文藝復興的表現形式
二、義大利人文主義對科學的影響
三、英國人文主義化的經驗主義對科學的影響
四、法國啟蒙運動對科學的影響
五、德國宗教改革對科學的影響
六、美國自然權利哲學和實用主義對科學的影響
七、中國新文化運動對科學的影響
八、後現代主義思潮對科學的影響
九、結束語
第六節 科技的生產語境化與社會的發展
一、科學技術與社會需要
二、生產力與科技社會語境化的過程
三、科技化生產力思想對知識經濟的意義
四、科學教育與生產力的提升
第四章 社會語境與科學中心轉移
第一節 社會革命與科學革命的互動
一、社會語境的新結構
二、文藝革命:科學革命的啟蒙
三、哲學革命:科學革命的先導
四、教育革命:科學革命的基礎
五、政治革命:科學革命的動力
六、技術革命:科學革命的奠基與繼續
七、經濟繁榮: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的準備及結果
八、社會語境運動:科學中心轉移的整體效應
第二節 學科中心與科學中心的關係
一、問題的提出
二、數學活動中心與科學活動中心比較
三、物理活動中心與科學活動中心比較
四、化學活動中心與科學活動中心比較
五、天文學活動中心與科學活動中心比較
六、地學活動中心與科學活動中心比較
七、生物學活動中心與科學活動中心比較
八、農學活動中心與科學活動中心比較
九、醫學活動中心與科學活動中心比較
十、結論
第三節 社會語境與德國科學的發展
一、德國科學發展的歷史分布
二、德國科學占全世界的比例
三、德國科學中心與其他科學中心比較
四、德國社會語境對科學的影響
第四節 社會語境與“李約瑟難題”
一、李約瑟難題是一個問題集
二、李約瑟難題表述的是一個歷史事實
三、李約瑟難題蘊涵的理論問題
四、從社會語境看李約瑟難題
第五章 國家創新體系與科學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 國家創新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國家創新體系的內涵與結構
一、國家創新體系的內涵
二、國家創新體系的結構
第三節 國家創新體系的功能與作用
一、國家創新體系的功能
二、國家創新體系的作用
第四節 美國國家創新體系及其特點
一、政府
二、企業
三、大學
四、新的創新環境
五、美國國家構建創新體系的經驗與特點
第五節 中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與發展
一、中國創新體系存在的問題
二、中國國家創新體系發展趨勢
三、實現新型國家創新體系的途徑和手段
四、建設新型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議與構想
第六節 中國台灣的科技決策與推動系統
一、“科導會”的導向與諮詢作用
二、“國科會”的決策與推動作用
三、“行政院”的統攝與調控作用
第六章 科學、醫療利益衝突與社會控制
第一節 科學利益衝突的內涵、類型與根源
一、利益衝突的內涵
二、利益衝突的語義學解釋
三、利益衝突的基本類型
四、個人獲利與利益衝突的根源
五、研究者偏見與利益衝突的工具
六、利益衝突的社會控制
第七章 馬克思主義科技與社會發展觀
第八章 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