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現縱橫談:王梓坤教育隨筆

科學發現縱橫談:王梓坤教育隨筆

《科學發現縱橫談:王梓坤教育隨筆》是一本漫談科學發現的書,作者縱覽古今,橫觀中外。通過對科學發展史上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的精闢分析,闡明有關科學發現的一些基本規律,並探求作為一名自然科學工作者,應該力求具備一些怎樣的品質。全書文字清新,筆調流暢,觀點明確,深入淺出。

基本介紹

  • 書名:科學發現縱橫談:王梓坤教育隨筆
  • 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 頁數:257頁
  • 開本:32
  • 品牌: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王梓坤
  •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1146426, 978756114642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科學發現縱橫談:王梓坤教育隨筆》:“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作者簡介

王梓坤,1929年4月生,江西吉安縣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中國教師節首倡者。
王梓坤教授是一位對我國的科學和教育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數學家和教育家.也是我國機率論研究的先驅和主要領導者之一。在數學理論方面.致力於馬爾可夫(Markov)過程及相關領域的研究,首創了極限過渡的構造方法,徹底解決了生滅過程的構造問題;同時.他重視科普工作和對治學方法論的研究,在這方面出版了《科學發現縱橫談》、《科海泛舟》等名著及論文數十篇.其中《科學發現縱橫談》1981年曾獲新長征優秀科普作品獎,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和團中央聯合推薦百種愛國主義教育圖書。
1990年被全國科普作家協會授予“建國以來成績突出的科普作家”稱號。

圖書目錄

引子——天高可問
第一篇 談德識才學
不是“神”燈——德識才學的實踐性
賈誼、天王星、克卜勒及其他——談德識才學兼備
歐勒和公共浴池——根扎在哪裡?
大葫蘆和一百匹馬——向勞動人民學習
騾駒與鹽鹼地——群策群力,大搞科研
《本草綱目》的寫作——搜羅百氏,訪采四方
工夫在詩外——從陸游的經驗談起
冷對千夫意如何,展翅高飛壯志多——熱愛人民,熱愛真理
真理的海洋——談勤奮
原因的原因——一談識:世界觀的作用
倚天萬里須長劍——二談識:科學研究中的革命
疾病是怎么回事——三談識:主題及基本觀點
天狼伴星——一談才:實驗與思維
心有靈犀一點通——二談才:洞察力等
挑燈閒看牡丹亭——三談才:善於猜想
康有為與梁啓超——四談才:方法的選擇
林黛玉的學習方法——一談學:從精於一開始
一個公式——二談學:精讀與博覽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三談學:靈活運用
涓涓不息,將成江河——四談學:資料積累
劍躍西風意不平——五談學:推陳出新
錢塘江潮與伍子胥——六談學:關於學術批判
斗酒縱觀二十一史——讀點科學史
彗星的故事——簡談我國古代的發現、發明
萬有引力的發現
一長江後浪超前浪

第二篇 實踐一理論一實踐
從普朗克談起——科學發現的一般方法和逐步逼近
大自然的無窮性——認識為什麼是逐步逼近的
趙縣石橋等等——科研開始於觀察
此曲何必天上有——巧妙的實驗設計
原始地球的閃電——各種各樣的實驗
奇妙的“2”與“3——談儀器、操作與資料整理
走到了真理的面前,卻錯過了它——談對實驗結果的理解
恆星自行、地磁異常及生物電等等——再談正確的理解
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談想像
對稱、類比、聯想、移植與計算等——談分析方法
針刺麻醉的啟示——談概念
“我用不著那個假設——各種各樣的假設
元素周期律的發現——假設的檢驗
海王星的發現——談演繹法
……

第三篇 編外餘音

文摘

這許多問題是我國偉大詩人屈原在他的名作《天問》中提出來的。相傳屈原在流放期間,看到神廟的壁畫龍飛鳳舞,心有所感,便在牆壁上寫下了《天問》這篇奇偉瑰麗、才華橫溢的作品。王逸在《天問·序》中說:“《天問》者,屈原之所作也。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日天問也。”“天尊不可問”,這話是錯誤的。王逸大概是個“尊天派”,把天看成統治者的化身,神聖不可侵犯,連向它“請示”都不敢。屈原則不然,認為天雖高,卻沒有什麼了不起,是可問的。因而他思如潮湧,一口氣提出了172個問題。天文地理、博物神話,無不涉及,高遠神妙,發人奇思。當然,我們不能把《天問》看成~個人的創作,它其實是古代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產物。人民民眾在實踐中提出了許多問題,迫切需要解答,而屈原又是個有心人,接近民眾,便把這些問題概括起來,構成了這篇不朽的名作。由此可見,《天問》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它反映了勞動人民追求真理的強烈願望。
的確,在那天宇高潔、微雲欲散的月明之夜,每當我們冷靜思考各種宇宙現象時,便不能不驚嘆自然界結構的雄偉壯麗、嚴整精密。大白銀河系總星系,小至原子核基本粒子,複雜微妙如生物界,都遵循各自的發展規律不斷地運動著。這些規律不僅可問,而且可知,它們是認識自然的鑰匙,是改造自然的武器。
尤其動人心弦的是,前人是怎樣發現這些規律的?他們怎樣從群星爭耀、高不可攀的天空,找出天體運行的軌道?怎樣從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世界中發現原子的結構、基本粒子的轉化?怎樣從萬象紛紜的生物界找出進化的規律?地球和電子的質量是怎樣計算出來的,難道可以拿在手裡稱一下嗎?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在征服自然的長期鬥爭中,勞動人民是主力軍。他們在這場偉大的鬥爭中,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科學家吸取前人的經驗,又經過自己的實踐不斷前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難道我們不應該從中學習些什麼嗎?
史料當作縱橫讀。縱線看來,人類改造自然是一場永無休止的戰鬥,在這場戰鬥中,有高潮,有低潮,有重大突破,也有短暫的停滯,我們應該探討突破與停滯的原因。無數的事實證明,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的精神貫穿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都是遵循“實踐一理論一實踐”的規律而發展的。認識來源於實踐,經過飛躍而上升為理論,又反過來接受實踐的檢驗,為實踐服務,並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
在這裡,我們所要著重討論的是,作為一名自然科學工作者,是怎樣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進行“飛躍”的?為什麼在有些問題的研究中這種飛躍完成得快,而在另一些中則很慢?還有,有時兩個人研究同一問題,為什麼甲很快就抓住了本質,而乙則長時間停留在表面?研究過引力問題的人很多,為什麼不是別人,恰好是牛頓,作出的貢獻最大?或者,更一般地,我們可以問:作為一名科學工作人員,他應該力求具備一些什麼品質?這樣,我們就必須從橫的方面來讀歷史,即必須對歷史上一些有貢獻的科學研究人員,進行個別的考察和研究。結果發現,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在德識才學上是比較卓越的。
通常我們衡量一個人,提出德才兼備的標準。德,主要指政治立場、態度和高尚的人品。識、才、學受德的制約。才,就是指才幹。不過,仔細分析,才還可以分為識、才、學三個方面。識,一般指思想路線和科學預見的能力,它對一名科研人員正確選擇主攻方向,決定這場仗該不該打,這件事該不該做,這個問題值不值得研究,以及怎樣做最為有利,具有重要的意義。人們通常所說的“遠見卓識”就是這個意思。任務、方針和路線確定以後,如何去完成,則主要是才的問題。這裡的才,主要指才能。在科學研究中,有些人善於觀察、實驗和操作,另一些人則長於歸納、分析和推理,二者兼備,實為重要。學,即學問、知識。學之重要,人人皆知。苟子《勸學篇》說:“學不可以已。……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諸葛亮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文心雕龍·神思篇》指出:“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

序言

《科學發現縱橫談》是一本漫談科學發現的書,雖然篇幅不算大,但作者王梓坤同志縱覽古今,橫觀中外,從自然科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挑選出不少有意義的發現和事實,努力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加以分析總結,闡明有關科學發現的一些基本規律,並探求作為一名自然科學工作者,應該具備一些怎樣的品質。這些內容是作者在“四人幫”形上學猖獗、唯心主義橫行的情況下寫成的,尤其難能可貴。今天,黨中央率領我們進行新的長征,努力趕超世界科學先進水平,加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步伐。在這樣重大的歷史時刻,本書的出版對正在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將會有一定的啟發,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特別對正在為革命而努力學習自然科學知識、準備將來獻身於科學事業的廣大青年讀者,更將產生有益的作用和影響。
由於書中的有些內容涉及自然科學的一些專門知識,對廣大的青年讀者來說,可能一時看不大懂,但這也無關大局。因為全書文字清新,筆調流暢,觀點也比較明確,要理解作者的基本意思是完全做得到的。希望廣大的青年讀者通過閱讀本書,能夠更快更好地成長。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德識才學”的要求,對廣大青年讀者來說,關鍵還在於“學”。這個“學”,就是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各項自然科學知識,學習勞動人民在實踐中的發明創造,學習民眾的集體智慧。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天天向上,真正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當好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作者是一位數學家,能在研討數學的同時,寫成這樣的作品,同樣是難能可貴的。希望並相信今後會有更多的自然科學工作者關心這方面的問題,寫出這方面的作品,並就不同的觀點開展有益的討論,給廣大的青年讀者以更多的教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