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化的建設

科學化的建設

《科學化的建設》是丁文江所著作品,出自於《丁文江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科學化的建設 
  • 作者:丁文江
  • 作品出處:丁文江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 連載狀態:已完結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大家都知道現在國家最大的危險是生產落後——因為生產落後所以對內不能免匪患,對外不能有國防。補救的方法,一面是治標:如剿匪,如抗日;一面是治本:如治水,如築路。於是中央地方都要提倡生產,建設變為政治上最普通的口號。
這當然是好現象,是這幾年來政治比較安定的結果。但是建設的目的是生產,生產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歐美的生產增加,完全由於利用科學,所以要使得建設達到生產的目的,第一個條件是要科學化。
這本來是大家都可以承認的。不過事實上各人對於“科學”的觀念並不一樣。許多人對於“科學”的認識,到極粗淺的套用為止。其次也不過包括所謂自然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等等。假如我說歷史是科學,行政是科學,大多數的人是不承認的。其實這種狹義的範圍是無意識的。在知識界裡科學無所不包。所謂“科學”與“非科學”是方法問題,不是材料問題。凡世界上的現象與事實都是科學的材料。只要用的方法不錯,都可以認為科學。所謂科學方法是用論理的方法把一種現象或是事實來做有系統的分類,然後了解它們相互的關係,求得它們普遍的原則,預料它們未來的結果。所以我們說這一種知識是真的,就等於說這是科學的,說一件事業有系統,合理,就等於說這是科學化的。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蘇泰興人。中國地質事業的主要奠基人。先後留學日本、英國。1913年創辦地質研究所,任地質研究所所長兼地質調查所所長。1919年隨梁啓超到歐洲。1921年任北票煤礦公司總經理。1922年籌建中國地質學會。1923年發起“科學與人生觀”論戰。1924年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1926年任淞滬商埠督辦公署總辦,推行新市政。1929年組織西南地質調查隊。1931年任北京大學研究教授。1932年參與創辦《獨立評論》。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建立基金制度,創建評議會。代表性地質報告收入《丁文江先生地質調查報告》,另有《中華民國新地圖》《爨文叢刻(甲編)》《梁啓超年譜長編》等。編者簡介宋廣波,山東章丘人,1970年生。先後就讀於曲阜師範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胡適研究會秘書長。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思想史、學術史。出版有《丁文江年譜》《胡適與紅學》等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