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文書系:守舊與更新

科學人文書系:守舊與更新

《科學人文書系:守舊與更新》是2014年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葛劍雄。

基本介紹

  • 書名:科學人文書系:守舊與更新
  • 作者:葛劍雄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3月1日
  • 頁數:150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543961494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序言,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科學人文書系:守舊與更新》內容圍繞“守舊”和“更新”的主題,從發表的文章中選輯了34篇,涉及城市、社區、大學、考試制度、傳統節日、方言、風水、籍貫、地名以及古今名人、名著和名城等話題。

序言

這是一個熱愛科學的時代,又是一個廢棄科學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里,一方面,科學無處不在,你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水、站立的土地、沐浴的陽光,都被徹底科學化了;另一方面,“仁者愛人”的科學又常態化缺席,當你呼吸的空氣成了被PM2.5濃縮的毒霾,當你飲用的水成了被DDT混合的毒液,當你站立的土地成了被重金屬綁架的沙粒,當你沐浴的陽光也早已被水泥森林奪走了生命的溫度……你就會深刻感受到人類在“自作孽不可活”之後的束手無策。儘管,這一切都是借科學之名,又都因科學而產生。
所以,很多人相信這樣一句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又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又是一個充滿絕望的時代。
為了拯救這個時代,更為了拯救這整個世界,於是,人文再度登場。之所以說“再度”,是因為人文一直都在,只是在這個時代中全速奔跑的人們,已經將它落在了身後,並且遺忘了它。這些全速奔跑的人們,把奔跑當成了生命的全部,甚至當成了生命本身,卻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奔跑。跑得太快時,往往就會忘記等待自己的靈魂。就算偶爾想起靈魂已經遠遠落在了後面,也不願意停止或者放慢自己奔跑的腳步,仿佛只要一停下來,世界就會停止,自己就會死去。慢慢地,奔跑的人們就成了科學時代的機器,無血無肉無靈魂。
很多人總是將“人文”一詞掛在嘴上,似乎不說出這個詞語,就顯得自己不夠時代,不夠文明,不夠有素養,不夠有深度。然而,“說”與“做”在行為中的割裂,卻又使這種把“人文”掛在嘴上的行為,一下子變得做作、虛偽、恬不知恥。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到底什麼是“科學”,又到底什麼是人文”,它們之間又有何聯繫,對我們每一個人,對我們整個的時代、社會與世界,究竟有什麼價值。
因此,我又常常感嘆,這是一個熱愛人文的時代,又是一個廢棄人文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人文”兩個字只是廉價的裝飾物。
事實上,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所謂“人文”都有兩層意義:一是“人”,二是“文”。前一層意義,是指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後一層意義,是指培育這樣的“人”和“人件”所需要的內容。
在希臘人看來,理想的人、真正的人,就是自由的人。因此,整個西方的人文傳統自始至終貫穿著“自由”的理念,不少與“人文”相關的詞組,就是由“自由”的詞根組成的,比如“人文教育”(1iberal education)、文科(1iberal art)等。事實上,正如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吳國盛所說,希臘一西方的人文理想是“自由”,人文形式是“科學”和“理性”,科學一開始就是西方的人文,是自由的學問。
在中國人看來,“人文”就是《易經·賁》中所說的:“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漢語中,這是最早出現“人文”一詞的地方。顯然,這裡的“人文”就是指教化。那么,教化的核心又是什麼呢?那就是“仁”。也就是孔子所說的,“仁者人也,人者仁也”,兩者互訓互通。而仁的實現方式,即“克己復禮”,也即“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明白了“人文”的這些意義,再來回望與觀察今天的時代,以及在這個時代里所發生的一切,你也許就會進一步理解這兩句話的深刻含義:這是一個熱愛科學的時代,又是一個廢棄科學的時代。這是一個熱愛人文的時代,又是一個廢棄人文的時代。很遺憾也很悲劇的就是,在很多時候,我們不但沒有用科學造福於自己,反而常常用科學造禍於自己。在有意無意之中,我們用科學的左手,砍掉了人文的右手,最後我們自己也被埋葬,或正在被埋葬的過程中。
沒有人希望一出生就死去,被埋葬,而每個人都希望能夠一出生就風華正茂。作為一群思想者、寫作者、表達者,“科學人文書系”的作者們無力讓每個人一出生就風華正茂,卻希望通過自己有限的觀點表達,點點滴滴地改變這個因為科學變得美好,也因為科學變得醜陋的世界,讓那些已經出生了的人,不會遭遇一出生就被埋葬的悲劇性命運;至少,能夠少一分絕望,多一分希望,還願意相信每天醒來推開窗,依然能夠看到正在升起的太陽,以及太陽下正在盛開的花朵。所以,我們相信、呼籲並倡導:科學無界,人文有仁!
科學是自由的學問,人文是自由的靈魂,而所有的自由都應該也需要以“仁”為核心,仁及每一個人,仁及萬物生靈。所謂“克己復禮”,在今天這個時代,“克己”也許就是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既不能讓無限膨脹的欲望毀滅了自己,也不能讓它毀滅了我們所身處的世界;而“復禮”也許就是要尊重自然,尊重常識,尊重傳統,從溫故而知新中獲得新文明的種子,並讓它在古老的土地上紮根、發芽、開花、結果。因此,儘管作者們的觀點不盡相同,有的甚至針鋒相對,但是,本套書系所收錄的每一本書,都圍繞著“仁”展開,也都試圖通過作者的所思所想所述,實現每個作者心中的“仁”,並期待這種“仁”能通過文字的力量與路徑,抵達更多人的心中,並在清新的空氣、溫暖的陽光、甘洌的泉水、潔淨的土壤的哺育下,長出更美的芽,開出更美的花,結出更美的果。畢竟,大地不拒絕任何一粒種子的自由生長,而我們的社會也不應拒絕任何一種思想的自由表達。
在組織本套書系的過程中,作者們都給予了熱情的支持。在此,作為本套書系的總策劃,我要感謝:葛劍雄、楊東平、信力建、田松、汪永晨、蔣勁松、李多鈺、李俠、郭鵬。作為本套書系的第一批作者,他們中的每一位都是探路者,也都是“拋玉引玉”者。此後,還會有更多作者陸續和讀者見面,共同繼續探索科學之精神,人文之魅力。因此,更需要感謝每一位讀者的支持,你們每花出購書的一分錢,就是向科學與人文投去一張智慧的選票,而你們所選的必將是美好,所棄的必將是醜陋。為了讓我們所處的時代成為最好的時代,請投出你們珍貴的那一張張智慧選票吧。
請記住:不絕望,就永遠有希望!
(本文作者系“科學人文書系”總策劃)

圖書目錄

總序科學無界,人文有仁
城市的歷史與未來:守舊與更新
城市品性
什麼樣的城市能使居民的生活更美好
不同的文化應學會相互欣賞
《超越烏托邦》序
懷疑和想像是創新的前提
范進中舉與高考狀元
大學該不該有這些“圍牆”
大師之外有大樓
廿八年華正當時
傳統節日的基礎是信仰
保存記憶溝通心靈
“大年”的意義
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是為了保護
為什麼中醫不能在“韓醫”前申遺
如何看待漢唐雄風
漢字是一個整體
方言的“傳”和“承”
禮失何以求諸野
信仰缺失風水盛行
紀錄片能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嗎
一本使我的人生轉折的書
《滄桑河山》總序
風物長宜放眼量
你是哪裡人
更改地名之憂
淮安真的恢復了嗎
《上海一角》前言
《張乃燕畫傳》序言
別開生面的重讀
滄浪之水源遠流長
曹操墓能成為新的搖錢樹嗎

作者簡介

葛劍雄,祖籍浙江紹興,1945年12月出生於浙江湖州,歷史學博士,曾任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教授,現為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國際地圈生物圈中國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委員會委員、學風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史學會理事、上海市歷史學會副會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