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鷺芙蓉圖

秋鷺芙蓉圖

《秋鷺芙蓉圖》是明代畫家呂紀所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中芙蓉花開正盛,搖曳的殘荷與挺拔的蓮蓬示意著秋天的到來。柳樹從畫面右側突兀而入,枝葉茂盛挺拔,枝上柳葉繁而不亂,疏密得當,層次分明。畫中三隻白鷺,或棲止,或飛翔,上下呼應,造型準確,形態生動。其中一隻棲息在岸邊,正回過頭向著空中飛翔著的同伴鳴叫,而空中的一隻似乎也聽到了呼喚,正盤旋而下,與夥伴會合,另一隻仿佛也正尋見叫聲緊跟而下。三隻白鷺所連線起來的弧形曲線與柳枝彎曲的線條相對應,在畫面上形成了強烈的動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鷺芙蓉圖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者:呂紀
  • 幅式:立軸
  • 規格:縱192.6厘米,橫111.9厘米
  • 材質:絹本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秋鷺芙蓉圖
此畫表現是秋天野外荷塘一隅之景。畫幅下端一片荷塘,長有幾簇菖蒲,莖葉舒展,有的莖葉彎斜,相互交錯在一起。荷塘里荷花已凋謝,老葉離披,荷莖彎曲,而葉下垂如擎蓋。較大的蓮蓬低垂,較輕小的蓮蓬仍挺立向上,荷葉已衰敗,荷塘里的水草也有泛黃,還有茹菇和其他花草,相植其間。正逢天高氣爽時節,荷塘邊一叢木芙蓉,裊裊而立,花枝向外伸展,舒枝展葉,枝頭綴滿花朵,有的盛開,有的含苞待放,煞是可愛。畫幅右側一高大柳樹橫斜出畫面,枝幹挺拔,柳枝垂掛,柳葉裊裊迎風飄拂。畫幅的中心有白鷺二尾,一隻白鷺佇立在荷塘里,側身昂首嗚叫,另二隻在柳樹旁盤翱,與佇立的白鷺遙相呼應。二隻白鷺姿態各不相同,形態優美,無論飛翔還是站立都十動自然逼真傳神,目似點漆,頗具精神。

創作背景

呂紀長於翎毛花卉,山水畫的功力也很深。集宋代院體花鳥的長處,並善於將馬遠、夏圭派大刀闊斧的山水技法糅合其中。工寫結合,粗細相間,精麗謹嚴之中義別具一種活脫強健之趣,形成獨特面目。他所作有工筆和粗筆兩種風貌。由於他源出南宋院體,因此,儘管確立了自己的門戶,但仍帶有異常濃重的南宋風味,但他的學宋人能得其精髓。此《秋鷺芙蓉圖》是屬工筆一類風貌中的佳作。

藝術鑑賞

這幅作品在構圖上頗具特色,由於畫中的柳葉與莒蒲全都飄向一側,仿佛有陣陣秋風從池上襲來,使人感覺到撲面而來的寒意。荷葉的邊緣雖然已經殘缺,但它卻是頂風直立,一副凜然不屈的氣勢。線上條的運用上,無論是勾勒柳葉的短線條,還是荷葉莖幹的長線,都筆筆到位,勁健乾淨,穩重結實。粗獷處如柳樹枝幹、白鷺的喙與爪都刻畫得極其生動自然。畫面上的許多細微之處都頗見匠心,像岸邊的兩隻鶻鴿一藏一露,靈活生動,枝頭的兩隻小鳥神態各異,造型自然。在畫法上,此圖繼承了宋代畫院的雙勾鎮彩法,先以淡墨線勾出白鷺輪廓,再加以暈染跗和爪的畫法,因循其規律,先以墨勾出跗和爪的鱗片輪廓,再敷色,最後重墨圈點鱗甲,很有立體感。較前人不同的是用色更濃重,除羽毛和絲毛外,白粉渲染層次更多,屬重彩畫法。
此畫所畫的景物基本上分布在畫面四角,使構圖充實飽滿,疏密相宜。此幅絹本,要表現白色的鷺鷥,畫家只好用白粉來描繪,由於白粉堆積的厚薄不一,形成白色的深淺,能準確地表現了白鷺的形體結構,白鷺的羽毛畫法真切,清晰可見。尤其白鷺的神情姿態的刻畫,顯得靈動活潑,天真自然,它們恬適自得地領略那裡的風光天趣。色彩明麗的花草樹木,襯托著白鷺。此情此景反映了作者對自然美的愛戀,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作者簡介

呂紀(1447—?),字廷振,號樂愚,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明代畫家,善畫花鳥、人物、山水,以花鳥畫著稱。弘治(1488—1505)年間與林良一同被征,待詔仁智殿,授錦衣指揮使,呂紀初學邊景昭工筆重彩,後來又受林良水墨法影響,所以他的花鳥畫呈現出了下筆重彩和水墨寫意兩種不同的面貌:前者描繪精緻工整,色彩富麗,既具法度,又富生氣,內容以鳳鶴、孔雀、鴛鴦為主,景物多為濃郁的花樹和坡石、灘渚,畫面燦爛奪目;後者粗筆揮灑,信手點染,簡逸奔放,富有氣勢和動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