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舫吟

《秋舫吟》組詩寫於1811年,作者 汪雲任,字孟堂,盱眙人。1784年出生,嘉慶12年舉人嘉慶22年進士,歷任廣東三水、番禺知縣,廣西歸順、江西贛州、江南蘇州知府,山東糧道,陝西按察使署布政使等職。

基本介紹

  • 本名:汪雲任
  • 字號:孟堂
  • 出生地:盱眙
  • 出生時間:1784
相關故事,《秋舫吟》組詩,前十首,中十首,後十首,南園,鐵心夫人,異文,

相關故事

嘉慶十三年,汪雲任赴京考進士,名落孫山。歸來後,瑤娘以她的蜜意柔情撫慰雲任落寞的心,紅袖添香,常常陪讀到深夜。三年後,又是大比之時,瑤娘請求陪同赴京趕考。一路上,瑤娘為雲任洗衣做飯,補衣修襪,還為雲任彈琴唱歌以消除旅途的寂寞、疲乏。抵京後,瑤娘擔負了所有家務,讓雲任一心備考。因操勞過度和水土不服,瑤娘生病了,一天比一天消瘦。為不讓雲任分神,她極力地隱瞞著病情,還天天在佛像前焚香,為雲任祈福。結果,雲任還是落榜了。訊息傳來,瑤娘一病不起,雲任傾囊相救,遍訪京城名醫,最終沒能挽回瑤娘的性命。年僅二十二歲的瑤娘客死他鄉,雲任搥胸頓足,悲痛欲絕,後悔萬分。在撫棺歸葬故鄉的路途上,雲任長詩當哭,寫下有名的《秋舫吟》三十首,“新詩和淚寫霜縑,一字初成血縷添”、“殘風哭到秋風冷,酬爾當年淚萬行”、“臨流灑盡盈腔血,染出霜楓幾樹紅”,深切緬懷與他朝夕相伴六年多的愛人。《秋舫吟》面世後,得到士大夫階層的廣泛好評,傳播甚廣。清代著名劇作家仲振履讀罷《秋舫吟》,被深深地打動了,於是以汪、張二人的愛情故事為原型創作了劇本《冰綃帕傳奇》二卷二十四出,並搬上舞台演出,成為文壇佳話。雲任厚葬了瑤娘,後來又在瑤娘墓地興建汪家花園,一生都在懷念這位紅顏知己。雲任後來又娶了一妻一妾,都不曾為她們寫詩。雲任去世前,囑家人葬其於瑤娘墓側。

《秋舫吟》組詩

前十首


憔悴秋心一夜中,濕雲和雨壓孤蓬。
汀花岸草如人瘦,舞扇歌裙逐水空。
香返殘魂成夢幻,詩題往事說愁工。
臨流灑盡盈腔血,染出霜楓幾樹紅。

猶憶臨危減玉容,可憐執手淚沾胸。
回生有藥難驅豎,到死無言怕惱儂。
薰慣衣裳藏篋冷,拈殘針線打包松。
魂歸識得家山否,月淡煙昏路萬重。

當時幻夢背銀缸,誰料簫聲謝碧窗。
釧尚半留姑殉一,襪曾未著忍焚雙。
荒林猿狖啼秋嶺,疏雨芙蓉泣晚江。
身後一棺悲命薄,西風扶上木蘭艭。

比翼禽棲連理枝,尋常不忍一朝離。
也知此願非虛語,未必他生有見時。
供奉曇花新畫本,低徊風月舊題詞。
心情顛倒渾如醉,擊碎當年碧玉卮。

春事闌珊好夢非,支離床畔瘦腰圍。
十全妙手醫無術,一瓣心香佛枉祈。
孤鶴影隨殘月墜,美人魂逐落花飛。
零脂剩粉消磨盡,門巷黃昏燕子歸。

幽冥訊息有乘除,手把清樽問碧虛。
何術可通仙島路,無由得寄夜台書。
他鄉做鬼魂應怯,凡事輸人命不如。
少小可憐飄泊甚,雙眉曾未一朝舒。

檢點空箱見繡襦,旅懷贏得淚腸枯。
鈿釵漸壞全無鳳,鏡匣塵封剩有蛛。
半夜心傷長訣別,六年恩盡此須臾。
傾城顏色渾閒事,一種聰明絕代無。

仙骨來依佛座棲,清風相送白門堤。
紙堪營奠冥資寄,幡為招魂小字題。
破壁新磷螢綽綽,荒園舊徑草萋萋。
孤鴻聲里楊花落,似怨飄零不住啼。

哭卿手把淚雙揩,寄語重泉好放懷。
幸有辭堪誓天地,須知恩不在形骸。
良緣應悟生來短,積悶翻教死後排。
莫向冥官歌舊曲,鬼神今亦厭情乖。

終古紅樓有劫灰,蓮香底事謫塵埃。
遽憐玉骨人間殞,何必風輪地下廻。
廿二年華消歇易,三千里路別離哀。
從今閬苑歸真去,白馬雲駢特特來。

從後面的全詩來看,這組詩雖多寫於舟中,卻也有安葬張瑤娘之後修改的部分。雖然是按《佩文詩韻》韻序排的,這前十首、中間十首與後十首所表現的內容都相對集中。詩人當年為表示傷痛,舟中塗抹,想來未必會按韻的順序來表現,整個詩的現狀,應是後來整理過的。
1-10首,集中表現張瑤娘病死京城,作者扶棺南下的情境。在西風初起之時,張瑤娘以殞命之身,薄棺入舟。汪孟棠本已落孫山之外,又痛失愛人,狼狽境況可以想像。離京之際,檢點空箱,焚燒舊物,想及京城數日相依為命,張瑤娘支離床畔,玉容漸減,終於回天無術。那應該是半夜時分,“孤鶴影隨殘月墜,美人魂逐落花飛”,六年的恩愛再也沒有了。同來何事不同歸?不禁為她的薄命慨然而嘆息。“何術可通仙島路,無由得寄夜台書”,再也見不到了,再也感受不到曾有的溫柔。想到當年他們比翼雙飛的誓言,並非虛妄之語,因為“未必他生有見時”。但又有什麼辦法呢?“幸有辭堪誓天地,須知恩不在形骸”,此情可對天地,就是沒有了形骸之身,一樣深情。
在行至潞河段(今天北京通縣)時,汪孟棠最為傷感。當年陪汪孟棠赴京趕考途中,張瑤娘便身體虛弱了。那個年代,一個弱女子長途跋涉,禁不住風寒。在行至潞河時,風雨之夜,兩人相擁而眠,還曾有著對前程不盡的幻想。不料此番歸舟,再經潞河,物是人非,汪孟棠不禁悲從中來。潞河後來成了汪孟棠對張瑤娘追憶的傷心之地,也是紀念之地。同時代詩人王蔭槐題詩有兩聯:此日旌旗鬲津舫,當年風雨潞河舟。封侯慧識憐青眼,絕命痴情感白頭。並在《題雲堂喚鐵圖》序中道:壬寅季春,孟棠潞河舟中仿天寶開元遺事郭休白雲堂喚鐵事,為其姬人繪小像,郵寄索詩,為賦四律。其中也寫潞河歸舟之事:“潞河歸骨幾經秋,載艷而今復此游”、“又聽津鼓水雲涯”、“畫舫彩仗歌新驛,蓬戶垂楊認舊家”。這時候的汪孟棠歷經世事,已是另一番心境了。

中十首

十一
覿面初疑遇洛神,天台殘雪似香塵。
印出苔徑蓮雙瓣,行出梅花月一身。
絕調善才應服曲,慣愁西子又工顰。
相逢便肯傾情愫,紅燭青簾語好姻。
十二
妝閣層層買麝薰,新梳螺髻學蟠雲。
摘花露重紅浸袖,鬥草煙濃綠染裙。
每逢閒愁聽燕語,強支殘醉立斜曛。
可憐生就傷春骨,今歲腰肢瘦幾分。
十三
歡喜真成宿世冤,願拋慈母嫁王孫。
剪刀斷髮留香澤,鮫帕題詩漬淚痕。
頻祝月圓偷自拜,先當衾冷為郎溫。
江南怪底生紅豆,入骨柔情定有根。
十四
高台近水不禁寒,簾外垂楊繞畫欄。
愛仿字模纖管顫,閒搜花樣群書攤。
院移遲晷清如水,人滌煩襟靜似蘭。
顧影有時私對鏡,比郎眉黛挽雙看。
十五
折得楊枝惱阿蠻,氍毹冷落舞衣閒。
獨憐朱戶深深閉,一別蕭郎事事姍。
病枕淒涼聞夜雨,妝檯潦草畫春山。
痴情只待夫還日,始解眉頭作笑顏。
十六
天涯淪落兩蕭然,萬轉千回為我憐。
燈冷伴來深夜讀,酒闌扶得醉人眠。
勸加餐飯情尤切,說到功名淚欲漣。
解事別饒遊冶興,玉簫吹上採蓮船。
十七
兒家住近小溪橋,幾樹枇杷巷一條。
愛淡生嫌脂粉累,甘貧偏會語言嬌。
壓殘針線成羅襪,採得山花當翠翹。
挑菜踏青諸女伴,一春都是枉相邀。
十八
風流曾不畏人嘲,話到綢繆似漆膠。
顧我微疴扶枕問,昵她新曲貼簾教。
喜聞吟詠貪磨墨,解嗜酸鹹自執庖。
幾度生嗔棋局散,亂拈棋子繡床拋。
十九
槐花時節駕征舠,送別淮邊一雁嗷。
白屋文章如紙賤,紅顏心事比天高。
脫將釧鈿親相贈,盼到旗鈐亦自豪。
感極翻教成一哭,至今殘淚在青袍。
二十
消魂一曲憶秦娥,填得新詞賦於歌。
煮酒欄前邀月姊,呼茶窗外遣鶯哥。
乍驚春夢花敲戶,同看秋星鵲架河。
如此風光樂年少,人生能得幾回過。
詩評二 
中間十首,寫張瑤娘的生世與他們曾有的生活。往昔越是鮮活,更顯今日之痛。
汪孟棠與張瑤娘的初次相逢,是早春廟會之際。初次相見,汪對張瑤娘驚為洛神。那日,盱眙天台山殘雪未銷,張瑤娘於梅花叢中現身,如洛神凌波微步。他們算是一見鐘情,隔簾相問,原是近鄰。汪家在前街汪家巷,張瑤娘家住澗溝渡枇杷巷。汪家也算是個大戶人家,不過清寒,惟培育汪孟棠讀書。張瑤娘有此美貌,其母有待價而賈之意,對女兒看上了汪孟棠很不樂意,況且汪時年二十三歲,已配妻室,女兒十六歲,年齡尚小,過去只能是侍妾身份,這也是她不甘心的。可是張瑤娘卻“歡喜真成宿世冤,願拋慈母嫁王孫”。她對汪孟棠的痴情,使她毅然決然地嫁了過去。
那應該是一段很美好的日子。張瑤娘主要是陪汪孟棠讀書,閒時摘花鬥草,綠染羅裙。汪孟棠寫字之時,她也縴手握管模仿寫字,天冷之際,她入衾先為郎溫。她督促著汪孟棠用心於學業,對汪的前程深信不疑。盱城至今有傳說,汪孟棠每日深夜讀書回家,張瑤娘必倚門相望,看著汪從西官路上慢慢走來,前面必有兩盞紅燈引路,其他人畢不見,汪本人也不知。一日,汪歸更晚,且有醉意,前面紅燈減為一盞,瑤娘大驚,遂問當日發生何事。汪言替人寫休書一封,得錢飲酒。張瑤娘責其退錢毀書,汪回來後,兩盞燈依然。
婚後第二年,即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汪孟棠參加鄉試去了,張瑤娘獨居朱戶,重門深閉,汪郎一去,事事闌珊,一直等到他回來的時候,才解眉頭作笑顏。這一年,汪孟棠中舉,時年二十四歲。這對於一個縣城的秀才來說,已經是極大喜事了。此後數年裡,他們愈加恩愛,“煮酒欄前邀月姊,呼茶窗外遣鶯哥。乍驚春夢花敲戶,同看秋星鵲架河”。這樣的風華年少,如今想來,如同一夢,人生能得幾回呢?
再也回不去了。

後十首


二十一
舊事回頭暗自嗟,粉痕鬟影記來差。
夢餘滋味如甘蔗,別後情懷似苦瓜。
天缺有誰能補石,海枯無處可乘槎。
江雲渭樹成惆悵,從此相思未有涯。
二十二
鐵馬敲殘夜雨涼,依稀車鐸響啷噹。
擁衾猶自留虛席,對鏡常教想舊妝。
飾玉盤金蘭葉佩,啼紅唾碧藕絲裳。
殘春哭到秋風冷,酬爾當年淚萬行。
二十三
新愁如草接春生,白得詩人發幾莖。
一覺江湖成薄倖,千秋弦管重多情。
涼風西至吹癯骨,孤舫南歸滯晚程。
夜半醒來孤月墜,絕無人問柳耆卿。
二十四
倩女歸來信有靈,夜深時見火青熒。
雁銜殘月呼前浦,鬼語荒蘆聚遠汀。
山與雲昏天暗暗,樹如人立影亭亭。
船頭吟罷招魂句,野水茫茫數點螢。
二十五
身似寒花弱不勝,欲凋猶自戀枯藤。
一生多難魚驚餌,萬里依人鳥避矰。
塵世寄身經幾劫,仙山回首已千層。
秋風同是成飄泊,知否相如病茂陵。
二十六
同車曾記渡蘆溝,暮雨晨霜伴我游。
砧板雅堪充旅柝,篝燈親為補征裘。
關心蕊榜先期數,稽首蓮台細語求。
千炷沉香腸九曲,負卿依舊未封侯。
二十七
一自人亡罷鼓琴,惟憑此意謝知音。
得歸已是將寒骨,有托應懷不死心。
蘇小荒碑秋蘚重,薛濤孤冢暮雲深。
故鄉買爾曾游地,為種春花瘞繡衾。
二十八
紙灰飛上柳毿毿,人立秋堤漏轉三。
只為名花凋塞北,翻愁孤月冷江南。
轍邊有淚將枯鮒,箔里無絲自縛蠶。
敢說菩提心費盡,此身終抱十分慚。
二十九
新詩和淚定霜縑,一字初成血縷添。
舊事空餘鴻雪印,春心分付絮泥沾。
遽憐落魄誰將慰,見說多情亦自謙。
綺語而今消歇盡,儒冠翻悔誤妝奩。
三十
細雨瀟瀟濕暮帆,愁懷如草力難芟。
可憐此日腸都斷,說到平生口欲緘。
半世飄零歌白薴,三更涕淚漬青衫。
船頭吟罷憑棺哭,此恨綿綿再世銜。

最後十首,是回憶曾經美好的歲月之後,對張瑤娘不盡的思念。往事已遠,粉痕鬟影已經漸漸模糊了,這是擋不住的,只是相思再也沒有邊際。
嘉慶十六年(1811年)春,汪孟棠買舟北上參加會試,張瑤娘跟隨照應,未料到名花凋落於塞北。在京城的那段日子,窮書生與心愛的人相依為命,在宣南旅舍,每夜聽著砧板輕敲,瑤娘在篝燈為汪孟棠補衣。汪孟棠終於考完了,她關心蕊榜何時發榜,一天一天地數著日子,併到廟宇稽首細語祈求。暮雨晨霜之際,也曾歷遊了京城附近的名勝,日子雖清苦,卻也溫馨。但如今,汪孟棠擁衾虛席,旁邊再無倩影。
多年之後,恨如春草,依舊年年生長,詩人發莖已經斑白。夜半醒來時,孤月欲墜,正是悵然的時候。他感覺到她回來了,山與雲俱暗,樹影搖搖,而磷火青熒明滅,更有螢火茫茫無數飛過。是你嗎?自你去後,不再彈琴,以此悼謝知音。可是,至今依然沒有實現你的遺願,還不足以對得起你對我的深深期望。往事就像雪後的鴻鳥印跡,我的已如泥沾之絮,再也不會輕狂了。
汪孟棠在家鄉的天台山下,他們曾經遊歷的地方,為張瑤娘置了墓地。“塵世寄身經幾劫,仙山回首已千層”。仙凡兩隔,他只能在此埋下曾有的記憶,期待著多年之後,再來相依。
嘉慶二十二年,張瑤娘去世6年後,三十四歲的汪孟棠成為丁丑科進士。

南園

道光七年,公元1837年,汪孟棠在故鄉買下瑤娘墓地附近數座山頭,開始構建南園。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汪孟棠返盱,南園基本完工。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春,漕運總督麟見亭游南園,作《汪園問花記》,稱“江左名園,允為第一”。秋,汪進京述職,再過潞河,為張瑤娘繪像,向王蔭槐索詩。王蔭槐作《雲堂喚鐵圖》四首。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汪孟棠逝於京城,歸葬南園張瑤娘墓旁。
鹹豐九年,太平軍過盱眙北上,鹹豐十年,清軍格洪額營駐盱眙,南園被毀。
此後百年,南園頻遭破壞,遺蹟漸渺。

鐵心夫人

張瑤娘,至今不知其具體姓名。盱城澗溝渡人。嘉慶十六年陪汪孟棠赴京城應試,病殞於宣南旅舍。汪有功名之後,張瑤娘得一名號:鐵心夫人。鐵心夫人墓,位於盱眙天台山麓。1956年被遷,據云開棺時面目如生,轉眼風化。現今只剩墓碑遺落於荒草之間。

異文

秋舫吟》流傳至今,異文頗多。僅《竹葉亭雜記》中有零星記載,已可看出與抄本的很多不同之處,錄此以備喜歡者對照:
張姬,盱眙汪孟棠觀察雲任愛姬也,早卒。汪固深於情者,思之殊切。都中友以“繭子”呼之,謂其多情纏綿若繭也,汪即別號繭茲。家伯山太守為姬作傳,汪歸舟詠長律三十首,曰《秋舫吟》。官番禺時,新安汪玉賓浦、顧子紹遠承、陳務之務滋摘其句為圖三十幅,筆墨高秀,各極意致,殊足供案頭清玩。汪詩亦纏綿如其人,如:“比翼禽棲連理枝,長教相守不相離。也知此願非虛語,未必他生有見時。供養曇花新畫本,迷離燈火舊題詞。怪他牛女空靈爽,腸斷秋河月半規。”“幽明訊息渺愁予,手把清尊問碧虛。無地可埋人世恨,何由能達夜台書。苦心領略瓜應似,薄命思量絮不如。少小便教飄泊甚,雙眉曾未一朝舒。”“劇憐嬌鳥冒風沙,繒繳聲中逼歲華。萬里依人何竟死,一生多難久無家。秋潮旅櫬隨萍梗,暮雨靈旗下荻花。千種相思無限恨,亂拋筆硯毀琵琶。”“倩女歸來信有靈,夜深時見火青熒。雁驚殘月呼前浦,鬼語荒蘆聚遠汀。山與雲昏天黯黯,樹如人立影亭亭。船頭吟罷招魂句,秋水微茫數點螢。”讀之令人心側,惜幅長不能備載。其好句如:“徵實事留今日想,憑虛心寫舊時容。”“卻看曙後燈猶熱,不道春前草竟枯。”“記得西南園畔路,四無人處哭棠梨。”“信有詞堪誓天地,須知恩不在形骸。”“夢到醒來嫌太短,花從落後想初開。”“摘花露重紅侵袖,鬥草煙濃綠滿裙。”“針榭笑聲聞得喜,菊屏清韻佐持螯。”“簾每放遲歸燕子,窗常開早飼鸚哥。”“一秋扌棄向西風哭,酬爾當年淚萬行。”“怪底此身如薤露,不堪回首望蘆溝。”“舊事只余鴻雪印,春心分付絮泥沾。”皆清俊可人,為略記之。其畫三十幅,汪居十七,如“雙眉曾未一朝舒”、“珠帕求詩蘸淚痕”、“摘花露重紅侵袖”、“題紈小令字能抄”、“二月風寒掩病幃”、“芙蓉涼露泣秋江”、“蓬窗燈影自低徊”、“烏棲風桕滿天霜”、“為種春花瘞繡衾”,顧之“千林雜葉聲爭響”、“不堪回首望蘆溝”,陳之“春心分付絮泥沾”、“商略移蕉伴曲欄”等幅,尤為雅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