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綜合症

秋燥綜合症

立秋之後,天氣漸涼,氣候乾燥。人們在夏季過多的發泄之後,各組織均感水分不足,如受風涼,易引起頭痛、流淚、咽乾、鼻塞、咳嗽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甚至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症”。 老年人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和耐受力都較差,這時更應重視預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燥綜合症
  • 性質:醫學
  • 類別:疾病
  • 症狀:鼻燥乾澀,鼻塞不通
簡介,中醫按摩緩解秋燥,太沖穴,內庭穴,合谷穴,摩鼻,摩喉,深吸氣,捶背,

簡介

秋季易傷津液,平時要適當多飲些開水、淡茶、豆漿以及牛奶等飲料。還應多吃些蘿蔔、蕃茄、豆腐、銀耳、梨、柿子、香蕉等,這些食物具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功效。要禁菸、酒以及辣椒等燥熱之品。暮秋時節,人們的精氣開始封藏,進食滋補食品較易被機體消化、吸收和藏納,有利於改善臟器的功能,增強人體素質。對體弱多病的老年人,更有康復、祛病和延年之功效。這時可適當多吃些雞、鴨、牛肉、豬肝、魚蝦等以及蓮子、大棗之類的食品。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說:“秋冬間,暖里腹”。 因此,在飲食上還應注意暖腹,禁食生冷。

中醫按摩緩解秋燥

秋天氣候乾燥,人們經常會感到鼻燥乾澀,鼻塞不通等現象。其實這些症狀都可以用中醫按摩的方法來改善,並且還可起到治療鼻炎,預防感冒的作用。

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處。由於它屬於足厥陰肝經,因此按摩此穴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症狀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沖穴上,稍用力就會感覺非常痛,說明肝火比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這個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沖穴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即可。

內庭穴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滎穴可以說是熱症、上火的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時,可以多按內庭穴。
按摩手法:內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即可。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們平常說的虎口就是。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並且中醫講“肺與大腸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便秘、發熱、口乾,或者臉上的青春痘一個接一個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來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於這個穴位按摩起來也比較方便,因此沒有固定的次數,有空的時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防止秋燥的其他按摩部位:

摩鼻

不少人鼻腔對冷空氣過敏,經常按摩鼻部可緩解。
做法: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至微熱後,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然後按摩迎香穴20次,迎香穴位於鼻唇溝與鼻翼交界處,每天1~2遍。

摩喉

上身端直,坐立均可。仰頭,頸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雙手交替按摩30次為一遍,連做3組,可適當用力。這種方法可利咽喉,有止咳化痰作用。

深吸氣

每日睡前或起床前,平臥床上,行腹式呼吸法,深吸氣,再吐氣,緩慢呼吸。反覆做20~30次。該方法有助於鍛鍊肺部生理功能。

捶背

端坐,腰背自然直立,雙目微閉。兩手握成空拳,反捶脊背中央及兩側,各捶3~4遍。捶背時要閉息,即呼吸,同時叩齒5~10次,並緩緩吞咽津液數次。
捶背時要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沿脊背捶打,如此算一遍。先捶背中央,再捶左右兩側。這種方法可以暢胸中之氣,通脊背經脈,預防感冒,同時有健肺養肺之功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