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泉(唐代女詩人薛濤的詩作)

秋泉(唐代女詩人薛濤的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秋泉》是唐代女詩人薛濤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描述了秋天山泉的形態和聲音。後兩句借山泉聲音,寫出了個人對遠方情人的思念。此詩對秋泉採用了擬人化寫作手法,增強了客觀存在與主觀思想的因果關係,使得整詩在意蘊表達上,無縫對接,渾然一體。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秋泉
  • 作者:薛濤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洪度集》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秋泉
冷色初澄一帶煙,幽聲遙瀉十絲弦。
長來枕上牽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秋泉:秋字下加心是愁字,所以薛濤是借秋寫愁。
②澄:清澈。
③瀉:比喻聲音無孔不入。弦:這裡指代琴。
④長來:意通“常來”。
⑤不使:不讓。眠:睡覺。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清冷的月光漸漸明朗,山腳那邊,山霧無聲地久久縈繞著,夜愈發地深了。隱約傳來的泉水聲,簡直就像是琴聲一般。
那聲音無休無止地傳過來,使我對情人的思念也無止無休,淒寂之感越發深重,夜已過半,我卻無心睡眠。

創作背景

秋天意味著收穫,也是破敗、蕭條的象徵。秋風吹來,大雁南飛,植物凋零,天氣轉冷。由天而人,思及遊子,是否加衣。“秋”字下加心是為愁,故悲秋之情自古有之。薛濤也是在此時此景中,抒發個人悲秋的感嘆。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冷色初澄一帶煙,幽聲遙瀉十絲弦。”前兩句中第一句是對泉水的色彩和外在形態作了形象的描寫,其意即,秋天的泉水,冰涼清澈,水流靜謐,如縷縷青煙,裊裊升騰,緩緩流動。正如李群玉在其《引水行》所寫:“一條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蘿洞口煙。”下半句從泉水的音色,傳播的距離以及持續性等方面作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其意即,泉流潺潺,遠遠傳來,如十絲琴弦,發出如泣如訴的悲聲。正如白居易《對琴酒》所說:“泠泠秋泉韻。”這叮咚悅耳的水聲似乎使人感覺到一絲絲涼意,不由悲從中來。如果說前兩句描寫的是一幅山澗秋泉遠景圖的話,那么這幅圖畫不僅美,且富有動感。如“冷色”和“煙”,如“幽聲”與“弦”。前者呈現為動感的所見,後者體現為悅耳的所聞。
“長來枕上牽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後兩句承之,描繪泉水聲進入寢室,來到枕邊,持續不斷地傳到詩人耳中,牽動了詩人不盡的綿綿情思。其中“長來”的長,表示在時間維度上的持續性,是高頻率的“常來”。這外界的聲響效果所引起的心理效應,是對前兩句視、聽效果的進一步深化,也為即將產生的行為作了有效的鋪墊。其“不得半夜眠”就是被前述聲響所“牽”“情思”導致的行為結果。當然,詩人的不得眠,是因為心情愁事,與外界事物交無關係,原本怪罪不到秋泉身上。可是,體現為聲或色的自然現象總是出現的不是時候,正好讓詩人犯愁的時候逮住了它,無故背上擾人清夢的不是。詩人的愁緒此時卻得到了適時的宣洩。如此寫來既符合客觀事實,也使得主、客觀在此刻達成統一和協調,從而增加了藝術感染力。

名家點評

四川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彭雲生《薛濤詩校正》:女詩人於夜深人靜,聞幽泉之聲而思念情人,以致不能入睡,情致怨似杜宇夜半啼血,由寫景而抒情,致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是薛濤抒情詩之上乘。

作者簡介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成都樂妓 。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人稱“薛濤箋”。脫樂籍後終身未嫁。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後人將薛濤列為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流傳下的詩作有90餘首,收於《錦江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