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送客至潛水驛

《秋日送客至潛水驛》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寫驛站送客。詩人通過送客時的所見所聞,描繪了一幅鄉村秋色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秋日送客至潛水驛
  • 創作年代中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劉禹錫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秋日送客至潛水驛
候吏立沙際,田家連竹溪。楓林社日鼓,茅屋午時雞。
鵲噪晚禾地,蝶飛秋草畦。驛樓宮樹近,疲馬再三嘶。

作品注釋

潛水:即前河,在安徽潛山。驛:驛站。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在驛站送客的詩,當時劉禹錫被貶朗州司馬。

作品鑑賞

秋社之日詩人送客至潛水驛,所見為田園景色。所聞為農村聲響。社鼓、午雞、鵲噪、馬嘶,其聲雖雜,其境實靜,即所謂動中有靜也。首聯寫驛館的官員早已站立在潛水河的沙洲邊迎接,並連帶介紹了潛水的環境:竹溪環繞田舍,寧靜清新,一派田園風光,一派水鄉野趣。中間四句都是寫景。頷聯描繪了一幅農家畫面,秋日中午,楓林社鼓喧騰、茅屋聲聲雞鳴的祥和溫馨的農村安居圖。王安石特別喜歡此詩頷聯二句,因為寫村民俗有聲有色,猶如風俗畫。頸聯運用以動襯靜的手法,以鵲噪襯托禾地之靜,蝶飛動景襯托晚禾秋草靜景,晚禾秋景的視覺與鵲噪的聽描寫相結合,“鵲噪晚禾地”的遠景和“蝶飛秋草畦”的近景相結合。尾聯兩句寫遠行之人看到驛站後的心情,照應詩題,表明全詩主旨,呼應首句,點明送客地點。結句寫馬匹一次又一次發出歡樂的嘶鳴,襯托旅人的歡快之情。篇末點題,借景抒情,以驛馬再三烘托渲染依依惜別之情。
全詩緊緊圍繞潛水驛,寫其周圍村莊、田野秋天社日的風光景色,採用視聽結合、遠近結合的手法寫景。詩人從村內寫到村外,從人類寫到蟲鳥花草,都是一片歡騰之景。詩人通過送客時的所見所聞,描繪了一幅鄉村秋色圖。

名家點評

《苕溪漁隱叢話》:《雪浪齋日記》云:荊公喜唐人“楓林社日鼓、茅屋午時雞。”書於劉楚公第。或以為此即儲光羲詩。苕溪漁隱曰:此一聯乃夢得《秋日送客至潛水驛》詩,非儲光羲也。
《艇齋詩話》:劉夢得“神林社日鼓,茅屋午時雞”,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皆佳句;然不若韋蘇州“綠叨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瀛奎律髓》:三、四天下誦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弼(列)為四實體。何新之(列)為典實體。劉昭禹曰:“楓林社日鼓”不若“茅屋午時雞”,以此知其全寶未易多得。陸時雍曰:意氣逼窄,是中唐的派。
《瀛奎律髓匯評》:紀昀:“草”似不得雲“畦”。或曰:“畦留夷揭車。”雖皆草類,然詩不得如此牽引。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 貞元九年(793),和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當年又中博學宏詞科,官監察御史。永貞年間,參與王叔文革新運動,被貶連州刺史,再貶朗州司馬,後受裴度推薦,晚年任太子賓客。故後世稱“劉賓客”。劉禹錫詩才卓越,白居易譽其為“詩豪”。內容多反映時事和民生疾苦,詩文繼承前人優秀文學遺產,又吸取民間文學精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有《劉夢得文集》四十卷,《全唐詩》編其詩十二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