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寄滿子權》是宋朝文學家王令二十二歲時寫下的七言律詩,當時他在天長束氏學塾伴讀已有三年,感嘆壯志難伸,念及同里友人滿執中(字子權)平昔互相砥礪的情誼,在這年秋天寄去這首詩,以抒發自己的懷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秋日寄滿子權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廣陵先生文集》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王令
作品原文,詞句注釋,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秋日寄滿子權①
樓前暮靄暗平林,樓上人愁思意深。
未必薄雲能作雨,從來秋日自多陰。
三年客夢迷歸路,一夜西風老壯心。
欲作新聲寄遺恨,直弦先斷淚盈琴②。
詞句注釋
①滿子權:滿執中,字子權,揚州人,進士滿涇之子,排行第三,與其兄滿建中(字淬翁)皆為王令少年時的至友。
創作背景
這首七律是王令二十二歲時的作品,當時他在天長束氏學塾伴讀已有三年,感嘆壯志難伸,念及同里友人滿執中(字子權)平昔互相砥礪的情誼,在這年秋天寄去這首詩,以抒發自己的懷抱。
作品賞析
詩的頭兩句:“樓前暮靄暗平林,樓上人愁思意深。”寫秋天的傍晚,詩人獨自登樓,樓前縱目,遠處的樹林,已經籠罩在暗淡的煙靄中間,他抱著深深的愁思,感嘆時光易逝,在客地懷念自己的友人。前一句點明地點和時間,後一句寫此時此境人的思緒,為全詩定下基調。第三四兩句:“未必薄雲能作雨,從來秋日自多陰。”是即景抒情之筆。詩人想到,這眼前薄薄的雲彩,只怕未必能降下雨來;又想到已是秋天,秋天從來就是多陰的。自己是一個書生,就想浮在天空的薄雲,能夠興霖作雨嗎?當時的局勢,正像這么一個多陰的秋天,詩人不知道它有沒有放晴的時候。少年時候,他和滿子權都懷有濟時的壯志,他曾稱頌滿子權的詩作,有“萬古晴天霧靂飛”陣樣的奇思壯采。他不知道他的友人,對著這多陰的秋天,怎樣料理自己的生涯。興念至此,他感到自己和滿君一樣,雖有“神龍攀白日,挾雨萬里飛”的壯志,但是這薄雲載不了神龍,難以挾雨奮飛,只好付之一嘆而已。
詩人接著用五六兩句,寫他自己的近況:“三年客夢迷歸路,一夜西風老壯心。”作者在天長束氏家塾轉瞬三年,束家因為憐恤他貧窮,所以招他來伴讀。雖然東家束伯仁待他很好,得暫時免受饑寒之苦,但並非久計;在潦倒沉淪、一貧徹骨的困境中,所以有“三年客夢迷歸路”的感嘆。作者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志士,在天長的時候,“雖貧不應舉”,“不乾仕”,但堅持“雖窮賤死而不回”的操守。他認為當時是“天下無道”,謀到官位也不能達到“有功於天下”的目的,詩中“一夜西風老壯心”之句,不只是抒發懷才不遇的哀怨,更在於吐露將從此而無法實現政治抱負的憤慨。“壯心”是指“壯志”,作者本來已有壯志難伸之感,加上一夜西風的勁吹,這就迸發出壯心已老的哀痛。在結尾兩句,作者更深沉地向友人傾訴說:“欲作新聲寄遺恨,直弦先斷淚盈琴。”作者並不是一個消極人物,他也有衝決黑暗的雄心,在貧窮、飢餓、困厄的情況下,他曾把自己的悲痛寫入了很多詩歌,試圖在這些篇章中寄託自己難以實現的“憾恨”,此時“欲作新聲”,也正是為了這點,他把在新聲中所要傾吐的心志,說成是“遺恨”,可見哀痛之深。接著他又感到知已難逢,知音殊少,滿子權兄弟雖然和他是至交,而且也是有志之士,但同樣沉淪下層,愛莫能助,所以才有“直弦先斷淚盈琴”的感概。此調未彈,琴弦先斷,作者在《哭詩六章》中也曾寫道:“哀弦直易絕,哭詞曲難終!”“切切復切切,淚盡琴弦絕!”他朝歌暮哭,只想對知己一訴這樣的衷曲,充分顯示出詩人內心的悲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