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心三首

秋心三首

《秋心三首》是清朝詩人龔自珍的作品。作者即在異樣的淒涼落寞中寫就,主旨在為亡友招魂,亦自傷淪落,寫出了幻滅與希望,也寫出了痛苦與執著。表達對亡友的那份思念。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秋心三首》
  • 創作年代:清朝
  • 作品出處:《龔自珍全集》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龔自珍
  • 作品題材:思念動情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秋心三首
秋心,【其一】
秋心如海復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鬱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當腰。
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
斗大明星爛無數,長天一月墜林梢。
秋心,【其二】
忽筮一官來闕下,眾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觸眼春雲過,老輩填胸夜雨淪。
天問有靈難置對,陰符無效勿虛陳。
曉來客籍差夸富,無數湘南劍外民。
秋心,【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靈氣欲成雲。
槎通碧漢無多路,土蝕寒花又此墳。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釵一佩斷知聞。
起看歷歷樓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注釋譯文

①秋心——蒼涼蕭瑟之心情。 秋魂——《楚辭》有《招魂》篇,此寓有悼念亡友、自傷身世雙重意思。
②“漠漠”句——所佩鬱金香囊散發清淡的芬芳,瀰漫臂間。比喻情操芳潔。 “亭亭”句——用《禮記·玉藻》中“古之君子必佩玉”句意,喻意同上。
③“斗大”二句——隱喻無能之輩煊赫一時,而才士皆淪落不偶。《淮南子·說林訓》:“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
④“胸中”句——古人有“龍噓氣成雲”之說,此比喻自己情思鬱結沉重。
⑤“槎通”二句——上句用晉張華博物志》載海邊居民搖船誤入天河事比喻無法得知亡友訊息,即《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意;下句見亡友墳塋而傷悼。
⑥“某水”二句——亡友水逝,其姓名行跡皆將湮沒無傳,尤其可悲。 一釵一佩,一男一女,指生平瑣事。
⑦君——泛指亡友在天之靈。

創作背景

定庵《自春徂秋,偶有所觸,拉雜書之,漫不詮次,得十五首》之三云:“莊騷兩靈鬼,盤踞肝腸深”,歷年來說龔詩者,均將此作為其藝術宗尚的自白。誠然,龔自珍的詩歌創作正是汲取了莊屈兩家“名理孕異夢,秀句鐫春心”之特色,將其熔鑄消化,進而形成自己哀艷雄奇、迷離浪漫的魅力的。其又能將騷體奇幻飄逸境界化入嚴謹莊重的七言律詩,從而最見定庵才力過人處的,當推以上兩首《秋心》之作。
這一組詩作於1826年,他第五次參加會試失敗,而好友謝階樹、陳沆、程同文等相繼謝世,心緒之惡,尤勝於三年之前寫《夜坐》時。《秋心三首》即在異樣的淒涼落寞中寫就,主旨在為亡友招魂,亦自傷淪落,寫出了幻滅與希望,也寫出了痛苦與執著。

作品鑑賞

第一首首聯以“如海”與“如潮”、“秋心”與“秋魂”相對舉,既表現洶湧澎湃之心緒,又傳達對亡友繾綣之懷思。三四句自然過渡到自己與凋零的老友俱是懷香佩玉、志行高潔之君子,而芬芳易散,溫玉易碎,皆一筆雙寫。頸聯仍用“劍簫”意象,兼具壯麗幽怨之美,“西北”一句則既點染自己“絕域從軍”、掃除西北邊患之雄心,也暗指對擅西北史地、與自己並稱“程龔”的好友程同文逝世之傷懷。尾聯擇取星月為對照,照應前文君子畸零之意,亦大發不平之鳴,以雄麗景結抑鬱情,從而凝成沈烈遒勁的特殊美感。
前人講第三首多以為詩人已從舊雨淪喪的哀痛中迴轉自身,用以抒述隱逸理想。我並不完全同意。蓋此組詩以“招魂”為貫通之主題,本篇側重點亦未移易。只是在這一首中,身世同樣落拓的“我”已由幕後走上前台,淋漓痛快地為亡友一大哭,實是在前兩篇基礎上對悼念情的深化。循此思路,則“我所思兮”、“槎通碧漢”、“土蝕寒花”、“迷姓氏”、
“斷知聞”以及“窈窕秋星或是君”等含義、脈絡才能釐清,而不是東鱗西爪的“神龍”般的破碎。須知定庵詩固然奇麗惝恍,此組詩又滲入楚騷影響,但作為古典詩歌巨匠,其作品意脈總是明晰的,而不能如現代創作般跳躍。由此亦可見,對很多名作,包括比此詩名氣更大的作品,其實可探研處也還不少。

作者簡介

龔自珍 (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學家。字爾玉,又字璱人,號定庵;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祚,號定 盦,又號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近代改良主義的先驅。出身於世代官宦學者家庭,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學術與文學的教養和薰陶。他小時候就讀書廣泛,關心國事,產生改革變法的思想。他在科舉上不得志,27歲中舉,38歲才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禮部主客主事20餘年,始終是個七品小京官,無法施展抱負。48歲時,他終於對官場厭倦,不抱希望,憤然辭官還鄉,不久與世長辭。他一生創作,詩、詞、文都有建樹,被後世稱為“近代文學開山作家”。著有《龔自珍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