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朓

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脁一般指本詞條

《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朓》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通過對謝朓的懷念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前四句寫秋夜天宇和金陵遠景;中間四句寫秋江月色;最後四句點明題旨,直抒胸臆。詩里描寫秋夜清朗幽靜的景色,抒寫思古人而恨不見的寂寞淒清情懷,是一首令人讀之悠然神遠的抒情佳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朓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朓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繩
斜低建章闕,耿耿對金陵。
漢水舊如練,霜江夜清澄
長川瀉落月,洲渚曉寒凝
獨酌板橋浦,古人誰可徵
玄暉難再得,灑酒氣填膺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板橋浦。地名,遺址在今南京西南。《水經注》:江水經三山,又湘浦出焉,水上南北結浮橋渡水,故曰板橋浦。《太平寰宇記》;板橋浦,在昇州江寧縣南四十里,五尺源出觀山三十六里,注大江。謝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詩》云:“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謝朓:字玄暉。南朝齊詩人。詩風清俊秀麗,為李白所景仰。
⑵玉繩:星宿名,李善《文選》注引《春秋元命苞》說,玉衡北兩星為玉繩星。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有“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的詩句。
⑶建章:宮殿名,南朝宋時建。《宋書》卷七“前廢帝紀”云:“永光元年,以石頭城為長樂宮,以北邸為建章宮。”
⑷漢水:即漢江,長江最長支流,源出今陝西西南寧強縣,流經湖北,在武漢注入長江。這裡即借指長江。
⑸霜江:此指長江。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有“澄江靜如練”的詩句。
⑹洲渚:水中小塊陸地。左思吳都賦》:“島嶼綿邈,洲渚馮隆。”
⑺“獨酌”二句:謝朓有《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詩。徵:即”征“。
⑻玄暉:即謝朓。《南齊書》:謝朓,字玄暉,陳郡陽夏人。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
⑼“灑酒”句:暗用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句意。李善註:“填,滿也。”灑酒,一作“灑淚”。

白話譯文

夜半天上何所有,只有這遙遠的玉繩星白光閃閃。繼而又斜掛在建章宮門前,低吐地對著鐘山。寒江夜來顯得更加清澈,靜水依舊像一條素練。天將曉時川流不息的長江水像要把落月也瀉到大海。沙洲上還凝結著夜裡的秋寒。我獨目酌酒在板橋浦,尋找著古人描寫這裡的詩篇,可惜謝朓這樣的詩人再也不得見了,灑酒江上惆帳填滿胸間。

創作背景

開元十四年(726),李白二十六歲,游襄漢,上廬山,東至金陵、揚州。此詩即作於這年秋天游金陵之時。從詩題可知,這是一首緬懷謝朓的詩。謝朓(464-499),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南齊著名詩人。他和謝靈運是同族,所以有“小謝”之稱。曾任宣城(今屬安徽)太守等職。他的詩對於南齊的黑暗現實尤其是仕途的險惡流露了不滿和畏懼情緒。他的山水詩成就很高,不但徹底擺脫了玄言詩的影響,而且更為清俊秀麗。然而。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竟橫遭誣陷,含冤死於獄中,年僅三十六歲。李白非常崇仰謝的才華,同情他的悲慘遭遇。板橋浦在金陵城南三十里,是長江南岸的一個津渡。當年謝朓出任宣城太守,曾經過板橋,寫下了山水行旅詩名篇《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詩中“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一聯,是千古傳誦的景句。此時,李白秋夜於板橋浦泛月獨酌,自然憶念起謝朓這位才高命蹇的前代詩人。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的前四句寫秋夜天宇和金陵遠景。起首二句:“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繩。”一問一答,天真活潑,明快自然,饒有民歌風味。詩人仰望秋空,看到在這寥廓空明的天宇上遠遠地閃爍著兩顆銀亮的玉繩星。三四兩句寫玉繩星照耀下的金陵城。詩人放眼遠眺,但見玉繩星斜斜地、低低地嵌鑲在建章宮高大的樓闕旁邊,發出格外耀目的光芒,對著整個金陵古城。這四句從大處落墨,先寫天空,後寫地面,連線自然,展現出碧海般的青天,白玉般的明星,以及星光照耀下的金陵城巍峨宮闕的剪影,境界空闊高遠,正融注了詩人秋夜泛月時那種蕭散自然、風流自賞的意緒。如果更深細地品味,這四句詩已隱隱透露,出懷念前代詩人謝朓的情思。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中,有“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等寫景佳句,李白詩的三、四句,顯然是有意點化了謝詩,藉以寄寓對謝朓的緬懷、追慕。而且,這兩顆璀燦的玉繩星,一顆斜照建章闕,一顆耿對金陵城,仿佛具有象徵的意蘊。它們在浩渺秋空中互相映照,仿佛正是謝朓、李白這兩位古今相通、精神契合的天才詩人的化身。
中間四句寫秋江月色。這裡“漢水”借指長江。詩人不說“長江”而說“漢水”,是為了避免同下句“霜江”字面重複和音聲相混。在板橋浦信步泛月的李白,俯視著腳下的大江,但見清澄的江水靜靜地流淌著,像是一條銀光閃爍的白練。此刻,謝朓描寫大江黃昏美妙景色的詩句“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自然跳上心頭。對景吟詩,使他產生一種悠然神遠的感變,仿佛自己已超越古今的界限,同小謝一起聯袂步月,同賞秋江美景,推心置腹地縱論人生、品評詩文了。李白整個身心都沉浸在與古人神遊的幻想境界裡,以致忘懷了一切。他久久地凝望著明月逐漸西斜,月光如乳汁般傾瀉在長江之中。直到月落星隱,天將破曉,朝霧瀰漫洲渚,寒氣侵襲髮膚。這四句寫秋江月色,明麗皎潔,清幽飄逸,動靜相生,空靈迷人。而在這幅秋江月色圖中,隱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這裡表現出他的神態和心緒的變化:先是緬懷遐想古人,繼而是與古人神遊的暢快,接著是從遐想中醒悟過來發覺古人不可得見的寂寞與悵惘,這四句妙在不是靜態的寓情於景和情景交融,而是從時間和景色的變化之中暗示出詩人複雜微妙的心理變化,不著痕跡,純乎天籟。
最後四句點明題旨,直抒胸臆。詩人在板橋浦自斟自酌,沒有知音同歡共飲,雖追慕謝朓,但畢竟相隔數百年,誰也不能把古人找回來。而在當今現世,像謝玄暉這樣才華高妙、志趣相投的人,是很難得再遇到的。想到這裡,詩人深深感到孤獨寂寞,揮杯灑酒無心再飲。一股悲涼抑鬱之氣,充滿了他的胸中。結句暗用梁代詩人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句意,而融化無跡,如同己出。至此,詩人不僅婉曲盡致地抒寫了對古人的緬懷遐思,而且借痛感斯人之不可復遇,宣洩出世無知音的深沉感喟。

名家點評

遼寧大學學報》主編宋緒連:這首詩由情融景中轉為直接抒情。寫景疏朗有致,並不細緻刻畫,卻創造出空明澄澈、清幽高遠而又帶著寂寞意味的境界。寫情則直瀉而出,不求含蓄,強烈地表現出詩人內心的孤獨苦悶,給予讀者強大的感情衝擊力,而不同於他的《謝公亭》、《夜泊牛渚懷古》採取以景結情的手法造成悠然不盡的韻味。由此看來,在寫作同一題旨的詩時,李白能根據特定環境、心態以及所選取的不同詩體,創造出情調、風格、意境絕不雷同的作品。有趣的是,《夜泊牛渚懷古》為五言律詩,都通篇無一句屬對,饒有古詩的氣格;此篇雖是五言古詩,卻駢散結合:第二句的“迢迢”與第四句的“耿耿”隔句相對,五六兩句與七八兩句大體相對。整散結合,使古詩章法既緊湊又流暢。全篇注意平仄互換,以求音調抑揚頓挫;用韻方面,為兩句押韻,皆押平聲(“繩”、“陵”、“澄”、“凝”四韻均為陽平聲,“征”、“膺”為陰平聲),韻腳聲音清美悠揚,恰切地表達了詩人淒清寂寞的情懷。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天寶十五載(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李白像李白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