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思(現代詩、古箏曲、唐詩)

秋夜思(現代詩、古箏曲、唐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秋夜是冷的。戴望舒以一個詩人的敏感,立刻從身體表面的冷想到心的冷。心冷怎么辦呢?他從臨家女人動刀尺裁剪衣服想到:心也需要秋衣。也就是說,在這冷漠的秋夜,心不勝其寒,也需要秋衣的呵護。 心是個自我封閉的系統,為何會感覺冷呢?因為它是那么敏感,那么多情,那么多愁善感。南方鮫人的召喚,北方木葉的呼息,都跟它息息相關,更何況民生疾苦、天下安危這樣的大事情?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更何況在中華民族多事之秋,所以心枯裂了,致使“風從每一條脈絡進來,竊聽心的枯裂之音”。古代詩人認為,心即是琴。相傳戰國時期音樂家俞伯牙善於操琴。一天,俞伯牙在山中彈琴,鐘子期說:“這琴叫瑤琴。”接著,他又說這瑤琴是伏羲氏造的。聽了鐘子期的話,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俞伯牙又彈幾曲,請鐘子期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之時,鐘子期說:“這琴聲,表達的是高山雄偉的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鐘子期說:“這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這個故事說明,心與琴是相通的。正因為兩者是相通的,所以,戴望舒便用琴聲代替心聲。一句“誰聽過那古舊的陽春白雪?”說明高尚而潔白的心是沒有的。不信你看,那為真知的死者的哭聲未絕,可路人早已聽煩,將其“懸在樹梢”。這正如陶淵明《輓歌》所說:“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有誰會為不相干的人悲傷落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夜思
  • 作者:戴望舒
  • 體裁:現代詩
  • 年代:近代
現代詩,戴望舒《秋夜思》,創作背景,古箏曲,唐詩 - 耿湋,唐 詩- 劉方平,

現代詩

戴望舒《秋夜思》

誰家動刀尺?
心也需要秋衣。
聽鮫人的召喚,
木葉的呼息!
風從每一條脈絡進來,
竊聽心的枯裂之音。
詩人云:心即是琴。
誰聽過那古舊的陽春白雪?
為真知的死者的慰藉,
有人已將它懸在樹梢,
為天籟之憑托——
但曾一度諦聽的飄逝之音。
而斷裂的吳絲蜀桐,
僅使人從弦柱間思憶華年。

創作背景

1935年春天,留學法國的戴望舒由巴黎返國,他失去了昔日的愛情與初戀情人——友人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在失戀的沉哀中他尋找新的溫馨,不久與穆時英的妹妹穆麗娟相戀並結為伴侶。
在這首詩里,戴望舒以一個詩人的敏感,從秋夜感覺身體表面的冷想到心的冷。心就是琴,“斷裂的吳絲蜀桐”就是一顆受傷的心,雖然心已受傷,但心卻未死,它還抱有希望,“從弦柱間思憶華年”。
這首詩是戴望舒從感情挫折中引發遐想,有感而作,屬於他中期從象徵詩向現實主義詩作轉型的代表作。戴望舒的詩歌《秋夜思》 寫於1935年7月6日,後收入1948年2月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的詩集《災難的歲月》(這本詩集是戴望舒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詩集)。
參考資料:《中國現代文學百家——戴望舒代表作》,華夏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古箏曲

周煜國作曲,是古箏考級十級曲子。
樂曲說明:
這是一首精緻的器樂小品。全曲由一個音樂動機發展而成,充分發揮了古箏自身在音樂及韻味上的特色,將秦腔傳統音樂與現代演奏技巧相結合,表現了秋天引發的愁緒以及秋夜深沉時各種複雜的心態:時而恬靜如水,時而思緒萬千,更多的是無法排遣的離愁別緒。全區音調高亢,古意盎然卻不失新聲。

唐詩 - 耿湋

【年代】:唐
【作者】:耿湋
【題目】:秋夜思歸
【內容】:
來時猶暑服,今已露漫漫。
多雨逢初霽,深秋生夜寒。
投人心似切,為客事皆難。
何處無留滯,誰能暫問看。

唐 詩- 劉方平

【年代】:唐
【作者】:劉方平
【題目】:秋夜思
【內容】:
旅夢何時盡,征途望每賒。
晚秋淮上水,新月楚人家。
猿嘯空山近,鴻飛極浦斜。
明朝南岸去,言折桂枝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